壞環境毀掉孩子,好環境成就孩子

郝伯特.史賓賽 譯/ 顏真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在道德和意志、品行方面,孩子是極容易受外在環境影響的,壞的影響毀掉一個孩子,比好的影響成就一個孩子要容易得多。同樣的,文明的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和粗野的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也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孩子天生愛模仿,即使是開始他反對的事,但接觸多了以後,也會漸漸麻木,並染上惡習。 應該注意哪些壞的影響呢?

(一)讓孩子遠離殘忍的環境

人類在道德上最大的美德,就是對生命的同情。孩子的天性,本來是喜愛動物的,但如果他經常看到屠殺動物的過程,就會漸漸變得麻木。如果周圍有人把這當作是合理的事和勇敢的行為,則會讓孩子去仿效。儘管很多時候,人們不得不屠宰動物以獲取食物,但如果讓孩子經常看到這個過程,對他一定會有不良的影響,因為,這時他還沒有足夠的知識去辨別和分析。

如果一個孩子的同情心,被環境所磨滅,這無疑是當一個人最悲哀的事。這與在山裡狩獵是不一樣的,因為山裡的獵戶只有靠此才能生存,這一點,從小就可以對孩子進行教育。我們無法向全社會去倡導,或透過立法來反對屠殺動物,但至少可以讓孩子遠離這種環境。

(二)讓孩子遠離不好的環境

無論過去還是現在,社會上有些現象已經存在很久,但絕不是說,孩子也應該習以為常。比如,一些色情場所、一些家庭的不道德行為……等等。明智的父母都應該讓孩子遠離。

(三)應該讓孩子明白哪些是不值得仿效的

每個孩子面對的社會,和家庭、家族的環境都不一樣。有的孩子由於家庭教育的原因,已經染上惡習,父母應該讓自己的孩子與他們保持距離。雖然,我們不應該歧視那些孩子,但由於孩子太小,缺乏足夠的認識和判斷能力,有可能染上同樣的惡習。

(四)家庭是孩子模仿的場所

由於孩子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家庭環境,包括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 有的家庭儘管清貧,地處僻遠,但和睦的氣氛和純樸的家人,反而使孩子養成良好的道德、倫理觀念。我們看到,許多卓越的人才都來自貧困的山區。

有的家庭充滿矛盾、衝突、鬥爭,自私、虛偽、狡詐的惡行充斥其間,孩子自然會受到影響。如果,他看了大量啟發智慧和指導德行的書,或遇上一個好的導師,他會拋棄這種環境;但大多數的孩子,卻漸漸沉淪。 所有的教育學家都認為,子女的道德和品行,受父母影響很大,倒不是遺傳的原因,而是因為潛移默化。

所以我們也發現,許多身處惡劣環境的孩子,由於寄讀等原因離開家庭後,如果學校風氣較好,老師中又有一些品德良好的人,他就會成長為與本來惡劣家庭完全不同的高尚的人。

摘自: 新手父母出版《史賓塞的快樂教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茱莉是一個有著長長捲髮的漂亮姑娘,遺憾的是,她的雙耳有些失聰。儘管還能聽到一些聲音,但她已漸漸對自己喪失了信心。秋天時,茱莉的母親把她交給了我。這對我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 我認為,在孩子道德和品行教育中,應多採用自然懲罰的辦法,而儘量少使用人為懲罰。 如何區分自然懲罰和人為懲罰呢?前者是依據等值、等同的原則,對一種錯誤行為的回應,目的是讓孩子在這種回應的經歷中,增加這方面的不可替代的經驗。後者是由父母或老師根據孩子的錯誤行為,人為決定的懲罰回應。
  • 真正具有教育意義和有益健康的後果,並不是家長以自封為自然代理人方式所給予的,而是自然本身所給予的,或以自然的方式給予的。
  • 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治療那些成長在缺乏關愛的家庭環境的兒童時,有可能會遇到龐大的障礙......
  • 對父母或教育者來說,最嚴重的兒童教育錯誤,就是對走上錯誤道路的兒童預言悲慘的結局。這類愚蠢的預言會助長兒童的怯懦,讓情況無限惡化。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鼓勵兒童。
  • 我們必須從「激發這類兒童的勇氣,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長處與能力」來進行治療。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 我們已經知道,兒童都會努力追求優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將他們的努力追求導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須確保,孩子的努力可以獲得心理健康與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調。
  • 我們知道,不勞而獲的成功多麼容易轉瞬即逝,因此訓練兒童滿懷企圖心沒有什麼好處;更重要的是訓練他具備勇氣、堅忍和自信,這樣他才能體認到失敗時永不氣餒,而且應該視「失敗為需要被解決的新問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