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的描寫的方法─ ─照相法

靜真
font print 人氣: 119
【字號】    
   標籤: tags:

指導幼兒寫遊記時常常發現幼兒會遇到一些困難,有的幼兒不知道要寫些什麼;有的幼兒無法完整描述風景;另外一些幼兒對各景點的描述無法掌握重點。

當幼兒寫作遇到困境時,教導他們一些寫作公式有助於他們按圖索驥,寫出一篇完整的文章。照相法即是一個完整描寫風景的不錯方法。所謂的照相法就是幼兒旅遊時,依旅遊的動線照相,看到精采的風景即留下動人的一刻。從進入景點,遊歷其中到離開景點都以相片紀錄風景。

開始寫作時第一段先寫遊歷的人、事、時、地、物等背景,然後寫出幾個遊歷時令人感動、最喜歡、風景最美、最有趣的景點。下面各段再依序寫出第一段所提到的景點。

描寫景點時就可以按景點照片描述寫作。在描述景點照片時大慨可以分成五個重點:「整體描寫」、「細部描寫」、「時空轉換描寫」、「譬喻描寫」、「感受描寫」。

「整體描寫」就是整題寫出照片的風景,以附圖的照片為例:「集集鎮的綠色隧道是臺灣最大的樟樹綠色隧道,也是全省聞名的美麗景點。公路兩旁樟樹夾道成蔭,枝葉交織成美麗蒼翠的綠色隧道。」

「細部描寫」即是將照片由上而下、由遠而近、或是由左而又描寫。其內容包括作者所看、所聽、所嗅、所觸及人們活動期間的各個景象。以附圖的照片為例:「遠方道路兩旁的樟樹細如盆栽、沿著馬路漸漸變大,由盆栽、小樹、大樹,來到眼前已經成為參天的巨樹。樟樹粗糙強壯的枝幹支撐著一大片翠綠的樹葉,形成綠色的隧道。樟樹特有的香氣瀰漫在空氣中……」

「時空轉換描」寫即是寫出風景在各個時空情境轉換所呈現的風貌。風景會因為晨昏、四季、古今、晴雨而各具風采。如果作者將這些變化展現出來,文章就更具延展性。以附圖的照片為例:「晴天散步其間濃蔭蔽天,幽靜怡人,風來之時,樹葉在樹之上飛舞;樹影在地上嬉戲。雨天置身其中,煙雨濛濛、詩情畫意頗有走入山水畫的詩境。」

「譬喻描寫」即是將照片中的景物以生動方式的譬喻,讓讀者有如身臨其境。以附圖的照片為例:「散步其間濃蔭蔽天,幽靜怡人,風來之時,樹葉在樹之上飛舞;樹影在地上嬉戲。」把樹葉和樹影譬喻成舞者和小孩,以增加風景的動態感覺。生動的譬喻可以拉近風景與讀者的距離,讓讀者感受更深刻。

「感受描寫」即是將作者的整體感受寫出來。景致的整體也許讓作者覺得很淒涼、很溫馨、很快樂、很健康,作者可以把這種內心的整體感受表現出來。以附圖的照片為例:「……..樟樹特有的香氣瀰漫在空氣中,置身其間就有親近自然的健康感」作者對綠色隧道的整體感覺就是「健康感」。分別寫完各張精采的照片之後即可進行結尾。首段、描寫各張照片再結尾即完成一篇完整的遊記寫作。

照相法可以將遊歷的過程以照片具體呈現出來,再讓幼兒經由觀察照片進行寫作,對幼兒遊記寫作相當有幫助。@*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隨著畢業季節的到來,學生紛紛以畢業為主題進行童詩寫作,有的學童將作品放在畢業特刊中;也有的將童詩刊載在畢業紀念冊內以作為畢業紀念。那麼要如何指導畢業童詩寫作呢?
  • 寫作是一項包含許多動態內容的活動。孩子必須先將詞彙、語法和思緒結合在一起,然後再依靠手寫或鍵入單詞來完成。這就是為什麼孩子需要足夠的練習和廣泛的語言接觸,才能培養出較強的寫作能力。年紀小的學生不可能一坐下來就寫出完美的文章,他們也需要學習修改的藝術。
  • 在生活的不同階段,寫作能力都會派上用場,這也是為什麼必須磨練這些技巧的原因。那麼作為父母,如何幫助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呢?以下是六個循序漸進的步驟。
  • 當你的孩子開始寫作時,你會看到什麼?潦草的字跡還是錯別字?或是望著窗外發呆、一個字也沒寫?這些寫作困難很常見。有的孩子寫作能力提高很快,有的則需要更長的時間,還有的則需要更多的寫作幫助和指導。
  • 本文以探尋「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作為主軸展開。全文充分呈現了對負擔的探索過程,將困惑、自覺、發現的過程落筆成文,有意識地探索苦痛表象的成因,是一篇深刻的文章。
  • 在少子化的影響下,老年人口照護是愈來愈切身的議題。讓我們進一步設身處地思考,一個逐漸老去的個體該如何面對人生呢?
  • 「網路」是種工具媒介,以此作為平台、紐帶,連結形形色色的人際關係。作為「使用者」的我們,有權決定「接收」和「發送」的參與比例。也就是說,我們不只是「被」網路影響的一方,也是參與、影響他人的關鍵力量。
  • 我們將一起探討網路時代下的冷漠與犯罪,訓練判讀表格的能力,並學習打磨立意高度、理解深化論述的方法,藉此提高論述品質。
  • 過去「中文寫作」測驗的內容,大多偏重書寫個人的主體經驗,文學性質濃 厚。國寫的推出,最大特色就是納入其他領域的概念,使測驗的面向更臻完備。
  • 今年的會考作文題目「青銀共居」,對平常就有接觸相關議題的人來說並不難,可是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尤其是全力準備課業的孩子們,這個名詞確實很陌生。且不見得每個人都可以體驗那樣的場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