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葉公好龍

一斗
font print 人氣: 24
【字號】    
   標籤: tags:

成語「葉公好龍」出自漢代劉向的《新序•雜事》。

春秋時,有一位名叫子高的葉公愛龍成癖。他身上佩帶的鉤劍、鑿刀上都飾有龍紋,家裡的樑柱門窗上都雕刻著龍。

上界的天龍聽說人間有如此喜歡龍的人,就決定來拜訪葉公。一天,天龍降落到葉子高的家裡,它把頭伸進窗戶裡探望,把尾巴伸到堂屋裡。

葉公看見這天龍後,嚇得面如土色,失魂落魄。原來葉公並非真的喜歡龍,而是喜歡似龍非龍的東西而已。

從這個故事演變的成語「葉公好龍」常用來比喻人說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謝靈運曰:「天下才(1)共一石(2),曹子建(3)獨得八斗,我得一鬥,自古及(4)今共用一鬥。」(《南史·謝靈運傳》)
  • 晏嬰,字平仲,人稱晏子,春秋時齊國人。當晏嬰為齊景公的宰相時,有一天晏嬰出門,他的車馬剛好路過馬車伕的家,車伕的妻子從門縫偷看她的丈夫。她那為宰相駕車的丈夫,坐在華麗的車蓋下,趕著馬車,神氣活現、得意揚揚,一副驕傲自滿的樣子。

  • 宋朝大書法家,大畫家米芾的兒子米友仁(字元暉),家學淵源,也和他父親一樣,既寫得一手好字,又長於作畫,尤其非常喜愛古人的作品。
  • 戰國後期,秦國漸漸強大,它取用遠交近攻的策略,不斷向鄰近的國家擴張。
  • 楚莊王蒞(1)政三年,無令發,無政為也。右司馬(2)御座,而與王隱(3)曰:「有鳥止(4)南方之阜(5),三年不翅,不飛不鳴,嘿然(6)無聲,此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7)。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子釋之(8),不谷(9)知之矣。」處半年,乃自聽政,所廢者十,所起者九;誅大臣五,舉處士(10)六,而邦大治。(《韓非子·喻老》)
  • 有人向劉備推薦諸葛亮,說他是當世的奇才。劉備就帶著關羽和張飛來隆中拜見諸葛亮。誰知諸葛亮不在家,不知道上哪兒去了,也不知何時回來。劉備惆悵不已,只好返回。

  • 韓信少年時代,家裡窮,無法做官,也不能經商,常常去別 人那裡寄食。曾經去朋友南昌亭長家裡住了幾個月。南昌亭長的妻子厭煩起來,後來每天提早起來做飯,做好了就直接在床上吃,韓信只好離開了。
  • 晉代人陶淵明做事隨其自然。為了生計,他出任彭澤縣令,一次太守派人來巡視,縣吏提醒他去迎接,縣吏又說要戴官帽,束官帶,不可違了體統,陶淵明歎氣說:「我怎麼能為了五斗米的俸祿,輕易向人屈身呢?」解下官印就回家去了。
  • 子貢(1)問曰:「孔文子(2)何以謂之(3)文也?」子曰:「敏而好學(4),不恥(5)下問(6),是以(7)謂之文也。」(《論語·公冶長第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