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初級):《三字經》(八)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49
【字號】    
   標籤: tags:

系列轉載由來:此文化課教材是正見網編輯部爲弘揚中國神傳文化,編寫的一套中國傳統文化教材。大紀元教育欄目編輯亦身同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在下一代延續的重要性,特將全系列轉載過來與廣大讀者分享。)

◇◇◇ ◇◇◇ ◇◇◇

【原文】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時 運不窮

曰南北 曰西東
此四方 應乎中

【讀音練習】

曰(yu□) 春(ch□n) 夏(xi□),曰(yu□) 秋(qi□) 冬(d□ng),
此(c□) 四(s□) 時(sh□),運(y□n) 不(b□) 窮(qi□ng)。
曰(yu□) 南(n□n) 北(b□i),曰(yu□) 西(x□) 東(d□ng),
此(c□) 四(s□) 方(f□ng),應(y□ng) 乎(h□) 中(zh□ng)。

曰(ㄩㄝ)春(ㄔㄨㄣ)夏(ㄒ一ㄚˋ),
曰(ㄩㄝ)秋(ㄑ一ㄡ)冬(ㄉㄨㄥ),
此(ㄘˇ)四(ㄙˋ)時(ㄕˊ),
運(ㄩㄣˋ)不(ㄅㄨˋ)窮(ㄑㄩㄥˊ)。

曰(ㄩㄝ)南(ㄋㄢˊ)北(ㄅㄟˇ),
曰(ㄩㄝ)西(ㄒ一)(ㄉㄨㄥ),
此(ㄘˇ)四(ㄙˋ)方(ㄈㄤ),
應(一ㄥˋ)乎(ㄏㄨ)中(ㄓㄨㄥ)。

     
【字詞義解釋】
(1) 曰:稱為、叫做。
(2) 春:春季,四季之首。
(3) 夏:夏季,一年四季中的第二季。
(4) 秋:秋季,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
(5) 冬:冬季,一年四季中的最後一季。。
(6) 此:這;這個。
(7) 時:季節。
(8) 運:循一定軌跡週而復始的轉動、前進。
(9) 窮:終極、盡頭、停止。
(10) 南:方位名,南方。
(11) 北:方位名,北方。
(12) 西:方位名,西方。
(13) 東:方位名,東方。
(14) 方:方位、方向。
(15) 應:對應、相應。
(16) 乎:在。
(17) 中:中央。

【譯文參考】

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叫做四季,這四季各有特色(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並不斷的變化,春去夏來,秋去冬來,循環不已,永不停止。

東、南、西、北叫做四方,是指各個方向的位置。這四個方向,都以中央為準互相對應,這樣才能把各個方位定出來。

【問題討論】
(1)為什麼會有四季不同的氣候變化呢?您喜歡哪一個季節,為什麼呢?
(2)如果在山上迷失方向或在海上迷航時,您怎麼辦?

【故事天地】

黃帝和指南車

在指南針未發明前,人類趕路,辨認方向全靠天上的太陽和星星。當時的古人,晚上通過觀察北極星定方位,白天則利用日影來分辨方位。

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是中國古代四項重要的發明。其中指南針的發明是最早的。兩千多年前,當時的人們就知道把磁石製成「司南」,利用它來定南北方向,所以「司南」可說是指南針的前身。不過,同樣可以辨認方向的指南車,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出現了。

大約在四千多年前,中國黃河、長江流域一帶住著許多族群和部落。黃帝是傳說中最有名的一個部落首領。

這時候,在東方有一個九黎族的首領名叫蚩尤,不僅十分強悍、兇猛,還對黃帝心懷怨恨,不願服從黃帝的指揮。後來,蚩尤聯合他的八十一個兄弟,和黃帝展開大戰。為了對付這個擁有各式各樣銅製武器的頑強敵手,黃帝苦思對策,終於發明了戰鬥的銳利武器──弓箭。又因為北方風沙大,時常刮起陣陣的大風沙,為了不使士兵們迷失方向,黃帝的部下,成功的製造了「指南車」。

兩軍在涿鹿交戰,蚩尤的士兵雖然勇猛,但遇到黃帝的軍隊,卻也抵擋不住,紛紛敗退。這時戰場上雖然沒有刮起大風沙,可是卻起了濃霧,白茫茫一片,兩隊人馬,根本就分不清東西南北。而黃帝的「指南車」上放著一鐵做的人,鐵人的手永遠指著南方,靠著「指南車」指引方向,黃帝的軍隊能在大霧中辨明方向,將蚩尤打敗,獲得最後的勝利,這就是「涿鹿之戰」。

【心得寫作單】

看完以上的故事後,請試著回答下列問題:

(1) 看看怎麼利用太陽和星星來找方向?
(2) 想想看指南針如何定方向的呢?

轉載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冬至百六(1)是清明,立春(2)五戊(3)為春社(4)。寒食節(5)是清明前一日,初伏(6)日是夏至第三庚。
  • 子貢(1)問曰:「孔文子(2)何以謂之(3)文也?」子曰:「敏而好學(4),不恥(5)下問(6),是以(7)謂之文也。」(《論語·公冶長第五》)
  • 《三字經》最早是宋朝私塾教本,相當於現在的小學教科書,但一開始究竟是誰開始用這種三字一句的形式編寫的卻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宋朝的王應麟先生寫的,也有人說是宋朝末年的區適子先生寫的。

  • 昔(1)孟母(2),擇(3)鄰(4)處(5),子(6)不學(7),斷(8)機杼(9)。竇燕山(10),有義方(11),教五子(12), 名(13)俱(14)揚(15)。
  • 養(1)不教(2) 父(3)之過(4) 教不嚴(5) 師(6)之惰(7)
    子(8)不學 非(9)所宜(10) 幼(11)不學 老(12)何(13)為(14)
  • 玉(1)不琢(2) 不成器(3)
    人不學 不知義(4)
    為(5)人子 方(6)少時(7)
    親(8)師(9)友(10) 習禮儀(11)
  • 香(1)九齡(2) 能溫(3)席(4)
    孝於親(5)所當(6)執(7)

    融(8)四歲  能讓(9)梨 
    弟(10)於長(11) 宜(12)先知


  • 首(1)孝弟(2) 次(3)見聞(4)
    知某(5)數(6) 識(7)某文(8)

    一(9)而(10)十(11) 十而百(12)
    百而千(13) 千而萬(14)


  • 首(1)孝弟(2) 次(3)見聞(4)
    知某(5)數(6) 識(7)某文(8)

    一(9)而(10)十(11) 十而百(12)
    百而千(13) 千而萬(14)

  • 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治療那些成長在缺乏關愛的家庭環境的兒童時,有可能會遇到龐大的障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