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中的人生】

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

貫明
font print 人氣: 32513
【字號】    
   標籤: tags:

中國古代的聖賢和忠臣義士們通過修身養性,其人品都達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他們為後人留下了許多閃爍著真理之光的名言名句,至今仍是激勵人心的寶貴精神遺產。道家始祖老子說過“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儒教始祖孔子則在《論語》中留下了“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的名句;宋朝民族英雄岳飛精忠報國,他在《滿江紅》一詞中吟出了“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那樣氣壯山河的瑰偉妙詩;同為宋朝忠臣的文天祥則在《過零丁洋》一詩中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樣氣吞山河的千古絕句;明朝的大忠臣于謙則在《石灰吟》中寫出了“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那樣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不朽名吟。與此相比,宋朝名臣范仲淹雖然沒有做出驚天動地的宏偉壯舉,然而他在《岳陽樓記》中寫出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同樣也是一句傳頌千古、膾灸人口的名言。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語出自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原文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這段話的意思是說不要因為物質的豐富、富有而驕傲和狂喜;也不要因為個人的失意潦倒而悲傷。當高居廟堂之上做官的時候,就為人民而憂慮,惟恐人民受饑寒;當退居江湖之間遠離朝政的時候,就為國君而憂慮,惟恐國君有缺失。這麼說來,他們無論進退都在憂慮了,那麼什麼時候才快樂呢?他們必定這樣回答:在天下人還沒有感到憂慮的時候就憂慮了,在天下人都已快樂之後才快樂呢。其涵義是指無論面對失敗還是成功,都要保持一種恒定淡然的心態,不因一時的成功和失敗而妄自菲薄,無論何時都要保持一種豁達淡然的心態。

范仲淹的這句名言以前我曾經閱讀過許多次。雖然我很欣賞它,也十分仰慕那種崇高的精神境界,但是捫心自問,在走上修煉的道路之前,那樣的境界對我來講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因為那時我不知道人生的真諦,後天的觀念使我感到每個人都是自私的。那時的我無法控制自己的名利心和欲望,一事當前先替自己的利益打算。不必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就是連最基本的禮貌謙讓也沒有做到。儘管在爭爭鬥鬥中並沒有得到過真正的快樂,卻愚昧地認為自己是很聰明的,做事情的目地都是為我為私,從來不肯吃虧。

後來,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喜得大法,是偉大的佛法徹底驅散了我心中的迷霧,並使我在精神上真正的達到了開智開悟。重溫“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我知道那是每一個真修者都能達到的精神境界。只有修煉才能使人返本歸真,每一個真修者只要心懷正信,一心向佛,自然就能修出先他後我、無私無我的正覺。這種高尚的美德也能影響並感化周圍的人棄惡從善,道德提升。人心向善,則天下清平而祥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中國古代,「吾日三省吾身」是儒生為學為人的基本功夫。蘇格拉底說過:我最大的智慧就是知道自己無知。每一個成熟的人都知道如何反省自己的過錯,這個道理在古今中外都是相同的。一個能經常反省自己的人必定具有高尚的人格,一個善於反省自己的民族必定是一個優秀的民族。
  • 古詩中說:「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袴少偉男。」 在現實生活中,人生的道路崎嶇坎坷,沒有一個人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偉大的人生必定要經受失敗和挫折的磨煉,要想成為一 位偉大的人就必須經受住這種磨煉,而經受住這樣的磨煉就需要具有堅韌不拔的意志。人生中的各種苦難與生老病死可以使一般的人感到不幸,然而苦難卻同時也可以磨煉人的意志並造就高尚的人格魅力。
  • 鬱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
  • 人一旦看淡了名利,放淡了欲望,馬上就會有解脫之感,有心修行的人應該先從清心寡欲做起。冷眼看塵世,人這一生營營碌碌,究竟是為了什麼?什麼 時候才能忘卻?不再苦苦追尋?最能貼切的表現這種心境的莫過於蘇東坡詞中的名句: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 人世間的大聲喧嘩與吵鬧,大多是虛張聲勢之舉,各種社會現象的本質則需要以平靜與祥和的心態去觀察,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誠如古典名句中所說的「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擁有人世間的一切學識也不是大智慧,已經超脫世俗、可以透徹天機、聽懂天意的人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者。
  •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是一句經久廣泛流傳於世間、警世喻人的格言。在孔子門人所撰的《孔子家語‧六本》中也有記載,孔聖人也曾說過「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
  • 自從十六歲一別故鄉,我已經有近三十年沒有回去過。在異國他鄉謀生,歷經重重磨難,每當凝神靜思之時,腦中時常閃現出故鄉的山河。然而,最讓我懷念的景物卻不是青山綠水,而是故鄉冬天的雪。風雪嚴寒的北國景象對一些懼冷的人來講,或許是一種折磨,但是對一些性格樂觀的人來說,相反卻能帶來莫大的樂趣。
  • 對於有信仰的人來講,神靈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俗語說「三尺頭上有神靈」,所以他們會在沒有人看到的地方自覺的約束自己的言行,不做損人利己之事。無神論者則無法感受到神靈的存在,因此即使作出了傷天害理的醜事也無所顧忌,只要沒被人發現,他就難有悔過之心。由此可見,沒有信仰自由的國家是非常可怕的,那樣的國家絕不會有真正的和睦。
  • 唐詩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也是一座燦爛奪目的藝術寶庫。尤其是盛唐的邊塞詩,意境高遠,大氣磅礴,韻調優美。不僅格調豪壯,而且朗朗上口,廣為傳頌。
  • 在我走上修煉的道路之前,最難理解的一句古文就是“道可道,非常道。”這是老子《道德經》中開篇的一句話,這句話的涵義非常深奧,因此在學術界也有好幾種解釋。我也曾經頗有興趣的對各種解釋做過一番考證,我自己當時比較認同的一種解釋是:“道”(道就是宇宙間一切事物發展變化的內在的根本規律)是可以認識的,是可以感悟的,但並不是像一般常人所認識的那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