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名將蒙哥馬利:扭轉乾坤(3)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

在北面,以第51高地師為左翼側的澳大利亞第9師應奪取直到米泰里亞山脊的「酢漿草」目標地帶。山脊本身則由以南非第1師為翼側的新西蘭第2 師來佔領。供第1裝甲師使用的走廊應通過高地師的正面直抵腰形山脊,而供第10裝甲師使用的第二條走廊則應通過新西蘭師的地域,到米泰里亞山脊北段的反斜面為止。

開始時由步兵師負責清除地雷,但後來每個裝甲師都必須用掃雷分隊為自己開闢4條狹窄的通道。最初,每一條通道僅幾碼寬,但要求盡快擴展。然而,夜間的戰鬥並沒有實現這個意圖,裝甲部隊不但沒有到達「皮爾森」目標地帶,甚至連「酢漿草」目標地帶的範圍也沒有超出。
  
由於蒙哥馬利實施的壓制敵炮兵火力的射擊和隨後的攔阻射擊使敵步兵的重武器和通訊設施遭到嚴重破壞,到24日凌晨前,敵人的防禦射擊都未能對英軍構成實際威脅。這樣,英軍就能夠突破德軍的前哨防線向縱深推進。第23裝甲旅的「瓦倫廷」坦克團和3個步兵師一起推進,而新西蘭第2步兵師則在整個第 9裝甲旅的協助下向前推進。這些部隊要在必要時不惜一切代價奪取橋頭堡。
  
但奪取橋頭堡的任務卻受到了許多因素的影響。夜深後,敵人的抵抗加強了,越來越多的大炮向正在雷區摸索前進的英軍士兵、車輛和裝甲車射擊。除了在地雷場開闢通道碰到困難外,各處散佈的地雷也給英軍造成了嚴重延誤與大量傷亡。由於沙漠中沒有什麼地貌特徵,煙塵滾滾能見度差,英軍在前進中遇到越來越多的進行頑抗的敵防禦陣地。
  
10月24日,蒙哥馬利進攻部隊的態勢大致如下:右面是澳大利亞第26旅;中央是新西蘭師的大部分部隊,高地師第154旅配置在他們旁邊;而左面遠處的南非第3旅則還處於「酢漿草」目標地帶。另一個澳大利亞旅、高地師的另外兩個旅和一個南非旅仍然沒有到達目標地帶。第23旅和第9旅還沒有建立橋頭堡。到拂曉時,第1裝甲師的掃雷分隊僅在澳大利亞師的作戰地域內開闢出一條通道,而第10裝甲師所開闢的4條通道,沒有一條超出米泰里亞山脊頂峰。
  
從南面第13軍傳來的消息也令蒙哥馬利不怎麼放心。第7裝甲師本來應該像北面的第30軍那樣於23日22時開始進攻,突破「一月」和「二月」兩個地雷場,建立一個橋頭堡,以便進一步向西擴大戰果;而第一自由法國旅則應佔領希邁馬特山西邊山腳下的納克布賴拉高地。但一切都不順利。「蠍子」掃雷裝置被毀,部隊傷亡慘重,白天獲得的戰果僅僅是擁塞在「一月」地雷場兩側,「二月」地雷場尚未突破。法國人的運氣更壞,地面鬆軟,前進速度緩慢,反坦克炮運不上來,又在7點30分遭德軍反突擊。結果,兩個上校陣亡,損失了全部車輛,卻連一寸土地也沒有攻佔。當時第衛3軍的處境是,要麼突破「二月」雷場,要麼在兩個雷場之間陷於崩潰。

蒙哥馬利逐漸明白了這一總的形勢後,於9時以後發佈了24日的新命令:一、徹底打通北部走廊;二、新西蘭師從「酢漿草」目標地帶和米泰里亞山脊向南擴張戰果。

24日中午,蒙哥馬利在弗賴伯格的司令部召開了一次會議,下令蓋特豪斯的第10裝甲師必須在第30軍全部炮兵的支援下,於當天晚上打到新西蘭師的戰線之外,進入開闊地帶。為了強調這一命令,蒙哥馬利還給拉姆斯登參謀長打電話重申:第10裝甲師必須推進到「皮爾森」目標地帶,以便為新西蘭師的進攻提供保護,為此他準備接受重大傷亡。由此可見,在24日那天,蒙哥馬利已開始懷疑他的裝甲部隊指揮官的積極性了。他後來在《回憶錄》中坦率地說:「第 10軍軍長在情況危急時沒有魄力,也未當機立斷;第10軍的裝甲師又普遍缺乏旺盛的進攻意志,可見這不是他們習慣打的仗。」

在此次作戰中,沙漠空軍持續地發揮作用,給敵人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空軍不僅在進攻前對敵人的防禦工事實施了猛烈轟炸,而且在整個戰役過程中都對第8集團軍進行了不停頓的戰術支援。10月24日,沙漠空軍大約出動了1000架次,主要用於直接支援集團軍。「颱風」式戰鬥轟炸機痛擊了曾把自由法國旅擊潰的敵基爾集群。敵第15坦克師和利托里奧師的坦克集團遭到了輕型轟炸機和戰鬥轟炸機的穿梭轟炸,敵著陸場遭到了攻擊,而英軍戰線則有空中保護傘的保護。

當夜幕降臨時,為保障第10裝甲師向前推進的準備工作已在進行。但第10裝甲師卻說,「還沒有作好進攻的準備」。利斯向拉姆斯登查問時,發現拉姆斯登對這次作戰的可行性表示懷疑,因為山脊上地雷場的縱深比預計的要大,炮轟猛烈,情況混亂,而且英軍的掩護炮火越來越遠離這支停止前進的裝用部隊。為了避免因炮轟而遭到更多傷亡,裝甲部隊必須馬上分散。因此,第8裝甲旅旅長卡斯坦斯25日凌晨向蓋特豪斯建議說,他的進攻應當取消。蓋特豪斯向拉姆斯登提出了同樣的建議,拉姆斯登同意這個建議並上報集團軍參謀長德•甘岡。

這樣就發生了蒙哥馬利稱之為「戰役中的真正危機」,而德•甘岡稱之為「第一踏腳台」的事件。德•甘岡認為危機就在眼前,因此決定叫利斯和拉姆斯登於凌晨3點30分到集團軍作戰指揮所開會。然後,他叫醒了蒙哥馬利,把開會的事告訴了他。

利斯和拉姆斯登準時到達,並逐一向蒙哥馬利匯報了情況。簡單說來,情況是這樣的:第10裝甲師的一個裝甲團已經通過一條通道,進入開闊地帶,並且在拂曉前可望有更多的裝甲團出擊。但蓋特豪斯擔心,進入西斜面開闊地帶的坦克在拂曉時容易被敵人逐個瞄準消滅,他要求退回到東料面比較安全的地帶,而拉姆斯登同意他的觀點。蒙哥馬利認為,任何遲疑或動搖都會使整個戰役毀於一旦。因此,他十分清楚地向拉姆斯登和蓋特豪斯表明,他的計劃必須貫徹執行,絕不允許撤退。他對拉姆斯登的一切懷疑現在都得到了證實,於是他把拉姆斯登留下來,坦白地對他說,如果他或蓋特豪斯不讚成繼續推進,他將找別人來代替他們。

當蓋特豪斯把拉姆斯登開會後下達的命令傳達給卡斯坦斯時,第8裝甲旅已經有兩個團越過山脊了,第3個團也正沿著走廊跟上來。但在早7時,打出去的3個團又退回到山脊下隱蔽起來,而在他們左邊的第9裝甲旅和新西蘭師的裝甲部隊則處於困境。早8時,北面的裝甲部隊全部出動,進入開闊地帶。他們所進入的陣地,正是蒙哥馬利要求在前一天晨8時應該到達的地方。英軍以極大的代價粉碎了敵人企圖摧毀英軍突出部的作戰行動。由於裝甲部隊楔入敵軍防線時建立了用以對付敵軍反突擊的陣地,蒙哥馬利現在開始指揮步兵部隊實施「粉碎性」打擊。

一支支部隊投入進攻,戰場上人山人海。數以千計的炮彈和炸彈不斷爆炸,滾滾的沙塵遮天蔽日,煙霧籠罩著整個西南面戰場。新西蘭師陷入了異常激烈的苦戰。中午蒙哥馬利在新西蘭師司令部召集軍長開會。會上,蒙哥馬利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新西蘭師進一步向南推進將付出太大的代價,因此他把進攻矛頭轉向北面,命令澳大利亞師開始進行「粉碎性」作戰行動。現在的形勢很明顯,只有北面戰線有獲勝的希望。24日夜至25日黎明前,南面第13軍對「二月」地雷場實施的第二次進攻已經失敗。實際上,在第50師的一個旅企圖突破穆納西卜失敗後,蒙哥馬利在南面戰線的所有部隊就全都處於守勢了。

在25日夜至26日黎明前,澳大利亞師進行了一次乾淨利落的進攻,而且迅速獲得成功。但第1裝甲師和高地師卻沒有取得什麼重要進展,第8集團軍的進攻勢頭逐漸減弱。此外,隆美爾在10月25日夜又回到了前線指揮所,這必然會增強軸心國部隊的反攻力量和勢頭。

在23日至26日拂曉這段時間裡,整個第8集團軍的傷亡和失蹤人數估計為6140人,被打壞不能使用的坦克約300輛,但卻遠遠沒有達到蒙哥馬利預定在24日要達成的目標。蒙哥馬利已面臨步兵短缺的問題。因此,他在10月26日不得不用一整天的時間來周密地思考戰場的形勢。

隆美爾也有許多問題要考慮,並為許多問題所困擾。他有127輛坦克被摧毀,並且修理設備不如英軍好,現在只剩下148輛德國坦克和221輛性能較差的意大利坦克。他的燃料短缺,而運送石油和彈藥的輪船又在海上被擊沉。他的部隊進行反突擊,卻收效甚微。他已經感到絕望,於是向元首司令部報告說:「除非供應情況得到改善,否則這場戰役就要輸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習近平不斷強調要完成統一大業、中共上百架軍機同時擾台的今天,台灣對全球局勢的重要性這個問題,講述得最透徹的,可能還是70年前麥克阿瑟將軍對美國國會說的那句有名的證詞:「失去台灣,就失去太平洋」。
  • 1947年,美國空軍飛行員查理斯·埃爾伍德·耶格爾創造了歷史,成為第一個在水準飛行中打破音障的人。其勝利激發出了一本書和一部電影,而這位獲獎無數飛行員的職業生涯則騰飛了70年。
  • (左:Tyler Kaufman/Getty Images,右:JOHN MACDOUGALL/Getty Images,大紀元合成)
    二戰英雄德斯蒙德·道斯是個拒絕打仗、連武器也不肯帶的士兵。道斯在1942年4月應徵入伍,但他拒絕拿武器,因而被看作一個「良心拒服兵役者」。儘管如此,他卻因沖繩戰役的鋼鋸嶺一戰獲得美國最高軍事勳章,在那裡,他救下了75人的生命。
  • 4日在台灣漢光演習中不幸罹難的空軍少校飛官吳彥霆,現在他的親友們正為安置英雄遺體而選擇塔位。日前,飛官妻子與親友一同赴新店碧潭空軍烈士公墓,行至忠靈塔時吳妻擲銅板詢問丈夫「老公你想住在這邊嗎?」並淚崩表示:「我會永遠跟你在一起!」
  • 曾任美國特種作戰司令的海軍上將威廉‧麥克雷文(William H. McRaven)4月份剛出版新作──《整理床鋪:小事成就大事,甚至整個世界》。線上書店亞馬遜將它評為道德類最佳著作之一。他傳達了一個簡單到令人吃驚的成功理念:成功從早起摺棉被開始。來看看他是如何激勵人們成功的。
  • 1941年11月17日,布魯克接替迪爾擔任帝國參謀總長,佩吉特接替布魯克擔任國內武裝力量總司令,蒙哥馬利接替佩吉特擔任東南軍區司令。
  • 澳紐軍團日(ANZAC Day)是澳洲最重要的軍人紀念活動,在眾多遊行的隊伍中,一位佩戴戰爭勳章的穿著西裝的華人走在有二戰著名Catalina飛機橫幅的方陣前,顯得格外引人注目,他叫Thomas Cheong,曾參加過二戰時的空軍,今年已經92歲,依舊精神矍鑠,走完遊行全程。
  • 在上個世紀20年代末一直到40年代初,蘇聯一直擔心會同日本之間發生戰爭,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想辦法把戰禍轉嫁給別的國家。在當時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共)臨時中央政府的積極配合下,及日本國內左翼勢力對日本政策的影響,日本暫時將進攻的目標從蘇聯轉移到中國。這一改變,將中華民族拖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 急如星火盧溝橋事變後,由中共潛伏在國民黨內的紅色代理人張治中引發中日之間的全面戰爭,把中國推入無邊的戰禍之中。
  • 翼軍總司令張發奎張發奎是自信的,他相信武力萬能。他認為中國只要有十個八個像他這樣的第4軍的「鐵軍」,就能與列強爭雄。確實,1927年是輝煌的。6月,蔣介石指揮的國民革命軍到達河南。張發奎的第4軍在漯河南岸與東北軍隔河對峙,鐵橋上機槍密佈。張發奎下令以連為單位挺身衝鋒,一個連一個連的兵士冒著彈雨踏著屍體奮勇向前,前仆後繼的人浪衝鋒使守軍驚心動魄,竟丟了武器倉皇後退。漯河一戰,第 4軍威名遠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