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招提升學生自學力(上)

林玉珮、何琦瑜、張文
font print 人氣: 212
【字號】    
   標籤: tags:

從引導學生設立目標到讓學生合作學習,台灣各地已經有許多老師找到提供學生自學力的方法,值得參考。

國內外多項研究都顯示,「學習策略」的學習,對中等成就程度的學生受益最大。程度好的學生,很容易發展出自己的學習方法,未必需要老師教。但研究發現,程度中等以下的學生,透過學習技巧的教學和訓練,能有助於提高學業成績和成效,彌補學生因認知能力不足而造成學習不利的影響。

成大教育所所長程炳林曾經在台北市螢橋國中做過方案研究:把國二各班倒數最後兩名的學生挑出來,利用自習課教他們閱讀策略,一個星期兩次。進行十週之後,這些後段的學生,成績竟可以拉到中間的程度。

提升孩子的自學力必要而且迫切。老師有責任布置一個教室環境,讓「學生有責任感且有意義的學習」。學校老師要怎麼做,才能啟動孩子自學力的幹勁呢?

●提供自我進步、強調精熟而非競爭的課室環境

研究自學力多年的程炳林認為,把課室建構成一個「精熟」(mastering)的課室,是教師提升自學力最重要的工作。在精熟的課室裡,孩子讀書是為自己而讀,強調自己有沒有進步,而不是跟別人比較輸贏。也因此,整體氣氛允許犯錯,因為錯誤也是自我學習的一部分。精熟的課室,會讓學生覺得學習是有價值的,他們會願意為了增進自己的能力,投入努力,而不是為了外在的誘因或獎賞。

研究指出,如果學生置身於注重「學習過程」的環境,會比在一個處處對學習成就做比較的環境,強調競爭、分數、輸贏的「表現課室」,更努力、更願意付出,也更自動。

精熟的課室,強調要引導學生自己設立目標,並往自己的目標邁進。教師必須仔細檢核學生的目標,鼓勵學生稍微超越原有水準,擬定合理又具挑戰性的目標。

台北市實踐國小教師邱瑞姯,就利用「自訂座右銘」教學生自我管理。她讓一個輕微妥瑞氏症的孩子,憑自己的力量,在兩個月後,真的能夠「專心上課」,找到正向的學習經驗。

週末時,班上每個孩子思考自己需要加強的部分,寫下座右銘,利用下週五天的時間,實踐這個座右銘,並且每天自評。而老師,也一直關注每個孩子對座右銘的執行情況。週五放學前,邱瑞姯會收回座右銘及自評,看看孩子是否認真執行?自評是否確實?她讚美認真執行的孩子,為他們蓋上「闖關成功」的章;她將一直沒能好好執行座右銘的孩子悄悄叫到身邊,了解他的困難。例如,當孩子希望一週讀一本課外書,卻連續兩週都沒達成時,她知道孩子需要幫忙,或許是缺乏時間管理能力,或許是補習太多,她和孩子一起想辦法。

對於一個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什麼都可能成為座右銘:上課不說話、每天要幫同學做一件事、每天去跑兩圈操場……。這些微不足道的事,邱瑞姯卻讚賞有加,「我告訴孩子,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訂一個可以達成的目標,慢慢進步。」

●讓學生試著選擇,並承擔責任

國內外的研究都發現,當學生可以自我決定的時候,內在動機最強。在學習歷程中,提供孩子做選擇的多元、多重機會。例如老師出作業或任務時提供三項,學生可以從中自己挑一項;或者進行專題研究,讓學生可以選擇有興趣的主題,引導學生根據能力,評估工作的困難度,決定採用什麼研究方法與工具,以及何時完成。

《自主的課堂》一書中,提出五個師生可以共同參與的策略,讓權力和責任從教師逐步轉移到學生:

一、提供選擇:讓學生對教學過程(如課程內容、授課方式、評量、紀律等)有選擇機會,可以大幅提升學生投入意願。

二、吸取學生的回饋,並給予反應:經常問學生他們怎麼看待你的教學法?哪些是他們特別感興趣的題材?如果教師肯傾聽學生的意見,並且協同學生規劃活動,學生會比較願意投入精力達成目標。

三、和學生共同建立教室規範:專家證實,大部分學生渴望主導常規的程度,就和教師一樣強烈。

四、讓學生主導學習活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給學生機會尋找解答。

五、讓學生有自評的機會:如果學生能反省學習成果,不僅對學習有責任感,還能持續關心學習成效。自我評量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成果和態度,其實掌握在自己手裡。如果教師要學生自評分數之外複雜的項目,學習檔案的製作效果很不錯。

不過強調自主學習的課堂,並不代表教師就可以「免責」。張新仁提醒,學習責任應該要逐步遞移,剛開始還是老師給得多,負的學習責任比較多,逐漸給學生支持性鷹架後,慢慢轉移到最後由學生獨立自主學習。他也建議,老師要詳細解說並示範每一個步驟,還要示範如何將策略應用於不同的學習情境。多方舉例和練習,示範和練習的例子最好能涉及不同領域,學生日後比較能衍生應用。

●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比競爭式或個別式學習,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成就,同時能提升合作技巧、改善社會關係。而且,孩子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開始學會以整體深入的觀點看待周遭的環境,而不偏執於自己單一的想法。專家指出,這項技能是認知發展和社會發展中最重要的能力指標。

高雄市民權國小老師蔡雅泰,在數學課裡操練合作學習。每學期至少一個主題,蔡雅泰會以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兩人以上為一組,以分工互補或相互激勵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例如,他曾讓學生四人一組,在沒有尺的情況下「想盡辦法」測量操場面積。

為了量出操場的長寬,孩子以腳、手,甚至整組手牽手做為度量工具。但是操場不是長方形,遇到障礙物時要如何切割、怎麼估算面積?都要想辦法解決。

透過合作學習,孩子學到如何與人討論、如何在團體中各司其職、如何協商掌握進度、如何截長補短完成任務等。在面對困難的學習時,合作學習也會有效降低學習焦慮。

此時,老師要做的不是提供答案,而是教導合作學習時需要的技巧,例如:傾聽、提出看法、分工合作等。更要留意團體中是不是總有人攬下所有的事?是不是有人被疏忽?

(待續)

轉載自親子天下雙月刊,天下雜誌出版◇(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他被喻為全美國最好的老師、他曾榮獲美國各項教師獎項。在洛杉磯霍伯特小學第56號教室擔任五年級老師,任教將近四分之一個世紀的雷夫,如何帶領一群群來自貧民區的學生,創造了第56號教室的奇蹟?
  • 如何讓孩子專注於學習?國際兒童教育協會從許多研究中發現,教師如果可以為孩子營造沒有恐懼、沒有過度壓力的學習環境與氛圍,讓孩子經歷主動及有意義的學習,並提供給學生能力相稱的挑戰,給孩子準確、即時的回饋,這些都是找回學生專注力最需掌握的關鍵。
  • 有關大腦的研究發現,學生若能同時運用多種感官,愈有助於學習的專注。《親子天下》的專注力調查也證實,學生們覺得遊戲與戲劇教學、多媒體教學、戶外教學以及動手做,是最能讓他們專心的上課方式。老師在調查中也呼應各類「互動」、「多元」的上課方式,有助於學生專心。以下是十種比較常被運用的教學做法,同一課程、甚至在同一堂課可以靈活運用。
  • 誰說國文課一定很枯燥?在簡素蘭老師的課堂上,吃糖果、看照片,可都是精心設計的學習活動。以下就是這位拿過教育部教學卓越金質獎、全國Super Teacher、亞太暨大中華區創意教師比賽特優、GreaTeach 創新教學比賽特優等數不清榮耀、二十年資深教師簡素蘭如何抓住學生注意力的分享。
  • 線上教學
    從實體課轉化到現在教學課程的核心秘訣及操作,首先,投影片的使用技巧需掌握「講到才出現」的原則;提問問題時,甚至可以請學生舉起真正的手搶答,藉由遊戲化與分組機制帶動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混合使用各種教學法,讓教學節奏更有變化,也更能夠抓住螢幕前學生的注意力。
  • 線上課程, 線上教學
    疫情使得線上教學成為企業和學校重要的教學與溝通工具,如何善用線上教學達到更有效率的教學成果。作者分享三個課前準備的重點,結合互動式的教學技術、分組與遊戲化的課程設計,而且只使用白紙跟粗筆做教具,加上Google表單就行。是不是很簡單?只要按照步驟建立好聯絡管道,積極面對,愈練習就會愈熟練。
  • 筆記
    「作筆記」、「寫摘要」是閱讀一本書最扎實的基本功。你是否有隨手畫重點、做記號,或在頁面空白的地方寫下自己的想法、問題呢?如果你具有這樣作筆記的習慣,恭喜,你已是一位優秀的閱讀者了。同樣的,寫摘要也能顯示閱讀理解的程度,快速掌握文本的重點。擁有寫摘要的基本功,無論就學或就業都會很吃香。
  • 對資訊一竅不通的我,想盡千方百計學習如何錄影片,並上傳到YouTube平臺......
  • 方形臉上戴著方形眼鏡永遠掛著和藹笑容,奉獻台南藝術文化教育一甲子,獲頒「台南文化獎」、「教育奉獻獎」等,教育家兼藝術家潘元石是台南許多人敬愛的潘老師,也是奇美博物館親切的潘館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