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德不孤 必有鄰

font print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原文】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論語·裡仁第四》)

【註釋】
有品德的人,必有鄰居。表示有德的人,必有同類的人和他親近,絕不會孤獨無助。與「得道多助」義同。

【語譯】
孔子說:「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立的,一定會有志同道合的人與他相處。」

【研析】

「眾人皆睡我獨醒」、「知音難求」。一個禪者在他一趟樸實、平凡的人生中,又有幾人能識、能信。然而「自古聖賢皆寂寞」,至聖先師孔子也曾遭到「東家丘之譏」。然而「德不孤,必有鄰」,對於一時被他人的誤解,我們不必在意,因為我們知道這個犧牲可成就更多的人,因此吃再多的苦也無所謂,相信假以時日,這種為他人著想的無私精神必會感動善良及有志一同的人。因此該做的事仍要去完成,只要心安理得,問心無愧,無形中自有一股力量助你,這即是「德不孤必有鄰」的最好印證。而在努力的過程中,我們所面臨的真正考驗,是我們是否有足夠耐心、善心與毅力去克服困難,是否能始終如一的堅持下去。

【延伸思考】
1、古人說:「擇善固執」,如果換成是你,你覺得該如何體現你的善意與無私讓別人接受?

2、雖然現今道德日益敗壞,但是仍然有慈悲為懷,令人敬佩的善心朋友默默為社會大眾貢獻,你發現了他們的存在嗎?請舉例說明。

【相關資料】

歷史故事:神救清官

王春元,明代河間府饒陽縣人,為人正派耿直。他在任鳳翔縣令期間,潔身自好,勤政愛民。有一年秋天,莊稼長得非常茂盛,忽然發現一種小蟲,樣子象蠶但形體略小,全身烏黑。它專門啃吃莊稼,毀壞力很大。全縣各鄉,都發現這種害蟲。老百姓眼看田裡的莊稼就要被奪走,十分痛心難過。王春元親自帶領農民去捕滅,也無濟於事。萬般焦慮,精力日漸衰病。吏員們勸他休息,他也不肯,並連夜寫出一篇乞禱神靈的文章,內容是責己滅蟲,求惠百姓。跪拜神靈並把文章燒化之後,很
快就出現奇跡:全縣農田裡的這種病蟲害,立即不見蹤影,也不知道這麼多的害蟲,一下子飛到哪裡去了。

王春元因勤於政事,積勞成疾,竟然病倒,百醫無效。眾百姓聞知,多為流淚,許多人乞禱神靈,保佑他早日康復。有一天夜裡,王春元夢見一位神仙,向他說了一句話:「服補心丹乃愈。」天明後,就買來補心丹服下,病即痊癒。老百姓說:「王縣令是清官,所以神救了他。」王春元得知自己生病期間,百姓們為他乞神,就說:「是眾鄉親感動了神靈,神才救了我。」

噫!清官生病,神來救命;惡官巨貪,災禍頻生。善惡有報,豈可不信;棄惡從善,方有前程。

(出自《湧幢小品》)

【課後作業】

1、《孟子·公孫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王春元因為什麼而感動人民與上天?

2、你知道古今中外有哪些「失道者寡助」的故事嗎?請和同學討論後和大家一起分享。

轉載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天,孔子在家閒坐的時候,對他的兒子孔鯉感歎的說:「君子是不可以不學習的,與人會面不可以不修飾,不修飾儀容就會顯的不整潔,儀容不整潔就顯的對人不尊重,對人不尊重等於失禮,失禮就不能自立於世。那些站在遠處就顯的光彩照人的,是修飾的有整潔儀容的人;與人接近而讓人心中洞明的,是擁有淵博學問的人。」
  • 小孩生下來大腦裡的思想像白紙一般,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些小孩變壞了,這是不是也反映社會的問題?在社會亂象中,該如何教小孩多為別人著想、善待別人?該如何教小孩正確看待社會或媒體亂象中的訊息和言行?
  • 「聞」者出名,往往只是追求美名而不懂修心養性;「達」者明理,明白為何要修心養性,講的是名副其實,表裡如一。「達」者還能明辨世人求名求利者、狂妄自大者多,因此會要求自己謙恭待人、修心養性。「聞」者看重的是身外之物,隨波逐流,追求美名、權力地位,這恰恰是不明事理,不「達」。因此,博得虛名的人,往往是那些空有其表、汲汲營營、講究現實的人。
  • 陳太丘(1)與友期行(2),期日中(3),過中不至,太丘捨(4)去,去後乃至。元方(5)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6)在不?(7)」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8)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9)之。元方入門不顧(10)。(出自《世說新語·方正第五》)
  • 新法已經準備就緒,還沒有公佈,恐怕百姓不相信,於是在國都後邊市場的南門豎起一根三丈長的木頭,招募百姓中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的人,賞給他十金。百姓覺得這件事很奇怪,沒人敢移動。又宣佈說:「能把木頭移動的,賞五十金。」有一個人把它移動了,當下就給了他五十金,藉此表明令出必行,絕不欺騙。接著就頒布了新法。
  • 魏國有個隱士名叫侯嬴,已經七十歲了,家境貧寒,是大梁城東門的守門人。魏公子吳忌知道了,前去問候,要送給他一份厚禮。但是侯嬴不肯接受,說:「我幾十年來修養品德,堅持操守,終究不能因我守城門貧困的緣故,而接受公子的厚禮。」公子於是就大擺酒席,宴飲賓客。

  • 迷惑是由於執著和慾望造成的,去掉執著和慾望就是在提高道德素養,就是在從迷惑、黑暗中跳脫出來,學習更高的道理,按照道理衡量、歸正、要求自己達到更高的道德標準,就能去掉執著和慾望,就能破迷而變得理智,就能從根本上解決困境、問題。
  • 春秋時代,有一年山戎國入侵燕國,管仲和隰朋跟隨齊桓公發兵援救燕國,並攻下了山戎國的都城。山戎國節節敗退,就向孤竹國求助,不幸,又被齊軍打敗。於是,孤竹國王便設計派一個大元帥向齊軍詐降,在取得齊桓公信任後,就趁機把齊軍引到迷谷。
  • 子曰:「奢則不孫(1),儉則固(2)。與其不孫也,寧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