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故事:慧能初志 千里一苗

鄭念行
font print 人氣: 19
【字號】    
   標籤: tags:

舉世聞名的嵩山少林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是在少林寺西北不遠的五乳峰下,有個初祖庵(亦名「達摩庵」),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原來這初祖庵,是禪宗初祖達摩從印度來中土,一葦渡江後,來嵩山傳經的最早居住的地方。所以,如今我們見到的初祖庵大殿的廊柱上,有這樣一副對聯:

在西天二十八祖
過東土初開少林

「二十八祖」是指達摩在印度,是釋迦牟尼的高徒摩訶迦葉的第二十八代傳承;「初開少林」是指達摩來嵩山少林寺創建禪宗,面壁九年,開禪宗一脈,所以人們稱之為「初祖」。這初祖庵內有一株千年參天柏樹,高數丈,粗十圍。它枝繁葉茂,蔭遮庭院,給寺庵增添了無限生機。

相傳,這株參天巨柏,是禪宗六祖慧能親手所植,有明代王士性書「六祖手植柏」石碑作證。後有康熙皇帝在樹旁留下的一塊御筆石碑,上面題寫「六祖手植柏從廣東至此」十個大字。這十個字寫起來容易,可當時六祖不遠千里,從廣東運來一棵獨苗苗,遇到多少險阻,受過多少艱難,真是說不完啊!

當年六祖夜辭師父弘忍,排艱除險,晝夜兼程南下,來到了少林寺棲身。他深藏五祖所傳法衣,不顯山,不露水,在寺裡當了一名勤務僧,每日舂米做飯而已。

一天,少林寺方丈召集眾徒,問以各自遊方之志。眾僧七嘴八舌,大都願意在千里之內遊方掛單。只有六祖慧能報以:遠赴廣東羅浮山以求柏樹「三寶」(即柏珠、柏酒、柏露)。眾僧一聽,哄然大笑。大家心想,你這個大字不識,只懂燒火做飯的勤雜僧,竟敢獨闖千里之外的羅浮山(在廣東省增城、博羅、河源等縣間,長達百餘公里,峰巒四百餘,風景秀麗,為粵中名山。相傳羅山之西有浮山,為蓬萊之一阜,浮海而至,與羅山並體,故名羅浮山),這不是大白天說夢話嗎?方丈也為之擔心,問:「你憑著什麼去廣東?」慧能把他早已準備好的物件,擺到方丈面前,大家一看,只有一簍、一鏟、一缽而已。

眾人又是一陣哄笑。慧能臉不紅,心不跳,從容自若地說:「三年後的今天,與眾位相會於此。」說完,拜別方丈和眾僧,收起三件隨身之物,出寺門下山去了。

一眨眼,兩年多時間過去了。本寺中別的千里之內的遊方者,早已回寺了。唯有慧能渺無消息,大家都以為他在外邊,早已凍餓而死了。

再說慧能,下山後,翻山越嶺,涉水過河,風餐露宿,一路向廣東而行。有時行在深山之中,幾日不見人家,渴飲山泉,饑食野果。夜宿山林,狼嚎虎吟,令人毛骨悚然。這些對慧能來說,全不在話下。他一心只想羅浮,終於來到了羅浮山下。

慧能攀樹蹬石,爬上了峰頂。只見松柏蔽天,竹梅相映,綠樹叢中露出山寺的紅牆碧瓦。慧能來到寺前,一陣香氣撲鼻而來。看見刻柏珠的,釀柏酒的,采柏露的,工匠眾多,一派繁忙景象。慧能心想:「縱然我背回滿滿一背簍柏樹『三寶』,也有用完的時候。不如要些柏苗,背回去栽種。有了柏樹,何愁沒有『三寶』」?於是,他進得山門,拜見寺裡方丈,言明求賜柏苗之意。方丈見他風塵僕僕,不遠千里來求柏苗,特殊照顧,賜苗三株(別人來求,只賜一株!)慧能將三株柏苗用水濕根,裹土其上,用布包好,放進簍裡,辭謝方丈,下山向少林寺返回。

來時難,往回返更難!忍饑受餓是家常便話,簍裡的樹苗可不能有絲毫閃失。

這一天,慧能爬上了一座高山,剛要下山,忽然狂風大作,下起了瓢潑大雨。慧能腳下一滑,摔了個跟頭,簍裡樹苗被甩出老遠。等慧能爬起,抓住樹苗時,只剩下兩株,那一株已被大風吹得無影無蹤了。慧能心疼得要命,只得背著剩下的兩株趕路了。

又走了幾個月。這一天,慧能來到了一條湍急的山溪邊。他緊了緊背簍帶,脫掉草鞋,撩起僧袍,淌水過溪。等他走到溪水中間,腳下踩的一塊石頭被水沖動,慧能站腳不穩,一下子滑倒溪水之中,簍裡的柏苗被水沖走。慧能一看,不顧死活,順水而下,去追柏苗,一陣撲騰,好容易追上一棵,另一棵眼看著被水沖遠,再也追不回來了。

慧能爬上岸,手捧這一棵獨苗苗,淚水奪眶而出。心想:「我費九牛二虎之力,背著這三株樹苗,擔驚受怕,像愛護眼珠那樣護著它們,好容易快到家了,卻丟了兩棵!如今只剩下這一株了,就是不要命,我也得把這一棵獨苗帶回少林寺去。」想著想著,他不顧渾身淋漓,把樹苗裹好,也不放進簍裡,而是把樹苗揣在懷裡,像抱孩子似的,又向北趕路了。

慧能經過千難萬險,終於回到了少林寺。當他敲開山門,走進大殿拜見方丈時,大家一愣,哪裡來的這個蓬頭垢面、骨瘦如柴的要飯和尚?誰都不認識他了。當慧能從懷裡掏出一株柏樹苗獻給眾僧時,眾僧才恍然大悟,原來是慧能回來了!

慧能向大家講述了羅浮山的見聞和帶回柏苗的心願,雖然一字沒提路上的辛苦,但方丈和眾僧的心裡都明白,千里迢迢,別看帶回的只是一棵樹苗,其中限險不是一言兩語所能道盡的,小小樹苗重千斤啊!

後來,慧能把帶回來的這棵樹苗,親手栽到初祖庵旁,澆水施肥,精心管理,這株柏苗不僅在初祖庵紮下根來,而且長成了參天大樹。到了清代,康熙皇帝見了此樹,聽了慧能的有關故事,也大為感動,親筆寫下「六祖手植柏 從廣東至此」。慧能也隨著這棵柏樹的成長,而更加成熟起來,成了禪宗的「六祖」。

正是:

萬事皆須毅力,
方可成就偉績。
慧能植柏參天碧,
環宇寫下奇跡。

前人辛苦栽樹,
後人歇蔭得庇;
佛家博愛為眾生,
慈悲發自心底!

(事據《高僧傳》等)

──轉自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唐朝時有位法名釋常愍的僧人。他是山西并州人,自從剃髮出家後,就修煉佛教淨土宗的佛法,發願一定要去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因此總是精進不懈的念誦那一法門的佛號。
  • 其實如果用藝術歌舞的形式去宣揚各種邪見、謬見、邪黨文化、無神論、進化論和其它各種敗壞人類道德的東西,各種黃色下流的東西,各種加強執著心的東西,那對人都是有害的。
  • 釋迦牟尼佛有一位弟子名叫目犍連,他在修煉中擁有很大的神通。今天就講一個有關目犍連的故事。
  • 釋迦牟尼佛最初出家時,其父淨飯王派出欽差前來追趕勸阻,釋迦牟尼佛當時堅定的拒絕了還俗回家的請求。欽差回去覆命時,留下了憍陳如等五人伺候釋迦牟尼佛。後來,他們五人因為看到釋迦牟尼佛接受牧羊女的供養,以為他見了婦人竟退失了道心,所以就很失望的離開了釋迦牟尼佛。
  • 在釋迦牟尼佛時代,曾有一位佛的出家弟子長的比較醜。雖然他修的非常好,但總是因他的外貌不好看,而被其他的一些出家人所輕視。一天這位長的醜的出家人前往釋迦牟尼佛處,聽師說法。
  • 看了這則故事,笑過之後,我個人想到了以下幾點:一、作為修煉人色心不去,的確是難以修成的啊;二、不管修了多高,都要注意不要把一些話說大了,講高了,否則可能會給自己的修煉、眾生的得救帶來不好的影響。
  • 今天司空山猶存的聖跡多為自然景觀,如 「傳衣石」、「奎心石」、「印心石」、「洗墨池」及「赤壁丹砂」、「北嶺松風」、「南崖瀑布」、「烏牛古石」、「洗馬春池」、「銀河夜月」、「二祖禪剎」等。
  • 釋迦牟尼佛在臨近涅槃的時候,來到了末羅國的拘屍那城。那時,釋迦牟尼佛來到城中的沙羅林時,就無法再走了,遂選擇在林中的雙樹間涅槃圓寂。
  • 董吉是於潛縣人,他家信奉佛法,已經有三代了。到董吉這一輩,更精純獨到,他一直奉齋持戒,念誦經書。村中的人如果有了病,一請董吉來誦經,病人絕大多數就痊癒了。
  • 南北朝時有位寵法師,二十八歲時,遇一位有道行的人對他說:「你滿四十歲時就會死,這是無法躲避的命運。只有至誠求佛加持,懺悔以往的罪業,或許還有希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