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導孩子何必掉眼淚(17):傾聽孩子感受

12招: 傾聽與接納孩子的感受;不一定要接受孩子的行為
黃金源 (特教博士,兒童問題諮詢專家)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在日常生活中,每日接受外來及內在的刺激甚多,有刺激就有反應,反應包括感受與行動。其心理歷程如下圖(請點擊看大圖):


事件本身屬物理世界,它客觀存在,彼此所見略同。但認知與解釋則受個人慾望、需求、經驗、思維習慣(悲觀、樂觀)、心理狀態(焦慮、恐懼、喜悅….)等因素所影響,對事件的解釋會因人而異。
<--ads-->
茲舉數例說明之:

例一:同樣是「良辰美景」:有些人會有「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等怵目驚心的感覺;有些人會覺得:鳥語花香,風光明媚,使人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對失意的人,卻是觸景傷情,不禁涕泗縱橫。

例二:同樣是「下雨天」:對農夫而言,可能是久旱逢甘霖;對戀人而言,那是和她共用一把傘親近她的機會;對正要出門旅遊的人而言,心理會咒罵天公不作美,破壞了旅遊計畫。

認知與解釋受個人內在心理世界影響,屬主觀世界,對同事件每人的解釋不同,其感受與反應也必然相異。感受係來自認知與解釋,每個人對自身的感受也必相信是真實的,然而在旁人眼光中,因為缺乏相同的認知,因此很容易認為此種感受是錯誤的、荒謬的。

下面的例子可以說明這種感受的差異。

小孩子對媽媽咆哮的說:「我討厭你、我恨你,你只是偏心大哥,你根本不了解我,你根本不愛我。」媽媽聽了這些話,會覺得好委屈,因為她深愛他,他卻不了解她。

案例解說:孩子的認知:「媽媽偏心與媽媽不愛我。」在客觀事實也許不正確,但孩子對自己的認知,則必相信其正確性。因此,他的感受「討厭與恨」也是十分真實。媽媽深愛孩子,孩子卻恨她,媽媽的委屈也是十分真實。二者的感受,雖未必「正確」,但卻都是「真實」的。

上述的基本觀念是,每個人的感受從別人眼光看來,縱使十分荒謬,但對自己本身卻如此真實,不容許否定。因此,肯定當事人的感覺是必要的,,但當事人若表現不好的行為,則要拒絕接受。

例如:二位兄妹吵架,哥哥打了妹妹,妹妹痛哭流涕,媽媽前來勸架,並責罵哥哥說::「大德,你怎麼可以打妹妹呢?」大德回應說:「妹妹壞死了,把我的飛機模型弄壞了,我討厭她,恨死她了希望她死掉。」媽媽生氣地指責:「大德,妹妹很乖,你怎麼可以恨妹妹呢?」

案例解析:大德恨妹妹,希望妹妹死掉,這種想法對媽媽而言是荒謬、不應該的。但對大德而言,卻是真實的。媽媽的反應否定了大德的感覺,會使大德覺得媽媽不了解他。

正確的做法是承認大德的感覺,但大德打妹妹是不對的行為,不要接受。媽媽的正確反應是:「大德,我知道妹妹弄壞你的飛機模型,讓你很生氣,很傷心難過。但是打人是不對的行為,我不接受你打妹妹的做法,你應該告訴爸爸或媽媽,我們會處理。」

為人父母應該了解:「感覺是真實的,不能被說服的」。唯有肯定子女的感覺,才能進一步溝通;否定子女的感覺,其結果便是切斷親子溝通。

再舉數例說明肯定與否定感覺的處置方法:

例一:
情境:有位浪跡在外的先生,每周末搭火車回家。有一天,他對太太生氣的說:「我恨透坐火車了。」

處置(1):「怎麼會呢?坐火車可以觀賞風景,也可以看書,可以觀賞人生百態,我好喜歡搭火車。」(否定感覺)

處置(2):「說真的,每個禮拜,你回來台北—台中奔跑,真的好煩、好累,我了解你的心情。」(肯定感覺)

例二:
情境:一連下了好幾天的雨,小朋友在教室內悶得發慌,喃喃自語道:「雨下個不停,不能出去玩,好討厭。」

處置(1):「又不是我要下雨,你怪什麼?當學生的不知道要用功讀書,總是想玩。」(否定感覺)

處置(2):「這種天氣讓你們煩死了…」(肯定感覺)

例三:
情境:一位被腦性麻痺兒子拖累得死去活來的媽媽,抱怨道:「我真想把我的孩子殺掉!」

處置(1):「虎父不食其子,為人媽媽的,怎麼可以恨自己的孩子呢?」(否定感覺)

處置(2):「這孩子帶給妳的痛苦實在太大了,妳為他犧牲也夠多了,但殺人是不對的行為。」(肯定其感覺,但拒絕接受不好的行為)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許多行為或事情常常是無法改變的,針對這些行為加以指責,於事無補卻又有副作用:一者破壞了雙方(親子、師生)的關係,再者又加深對對方的傷害。批評的目的是要受批評的人改善其行為。批評者若不明確指出你一行為應該改善,受批評者將不知道何種行為應該改善。
  • 批評的壞處不勝枚舉,管教子女如能避開批評、責罵,最好就避開之,以減少它的副作用。但是,你的子女無可避免會有諸多不合常規、要求、道德、風俗等的行為,必須予以指導修正。
  • 不論孩子是干擾了你的行動或生活起居,或影響你的名譽,你都應該勇敢說出你的委屈,父母不能對此類行為保持沉默,或忍辱求全。我的訊息除了可以有效改正兒童的行為外,我的訊息還可廣泛應用於各種人際關係,若能熟習運用,不但可為自己爭取到受害權益,又可保住原來良好的人際關係。
  • 挫折是人生常事,所謂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生的真相是一連串挫折後,一次成功,接踵而至的又是一連串的挫折。更悲慘的是學校教育不斷鼓勵孩子追求成功,卻殊少教導孩子應付挫折。因此父母或老師想培養一個人格健全的孩子,首要之途便是教導孩子應付挫折的技巧。底下是具體的教導孩子應付挫折的技巧:
  • 如果要讓失敗的傷害減低到最小的程度,便是學習對失敗的事實加以描述,避免加上一些荒謬的想法......
  • 父母在管教子女時,一定要將注意的焦點放在努力的過程。凡是只要盡力而為,成敗就不要太計較。這種管教方式將能培養努力的價值觀。反之,如果經常將注意的焦點放在結果上,不斷地和子女計較考試得多少分,不斷要求做事完美無缺。其結果只會加重能力價值觀。
  • 父母實際的管教經驗也明顯看出:兒童的胃口會隨著年齡及接受增強物的經驗而加大。到最後兒童的要求,會使父母不堪負荷。外在增強物會阻礙兒童發展自動自發、努力工作的動機與興趣。成就動機找來自內在比較。內在比較包括:
  • 我們必須從「激發這類兒童的勇氣,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長處與能力」來進行治療。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