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
這14堂珍貴的人生功課 你學會了哪幾堂?
我學會──我無法使別人愛上我,但我可以做個值得愛的人。我學會──別人會忘記我說過的話、做過的事,但卻永遠記得我給他們的感受。
人生的短暫與生命的無限
最近與一個中學時代的同學談起另一位同學,我提到這同學當年是很瘦的,他的即時反應是:當年每個人都是很瘦的了。我們不期然一同笑了出來。在六七十年代,香港經濟剛剛起飛,但整體社會的生活條件仍十分匱乏,很多家庭都要節衣縮食,才能維持溫飽。還記得小時候,只有在過年時才有白切鷄吃,那種美味至今不忘。
富人的追求
古人在千年以前就說了,人生有三種境界,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言,再次有立功。
「彼岸」是「故鄉」 「秋分」登歸途
秋分,陰陽相伴,晝夜均而寒暑平。此後,天越冷,夜越長。秋季養生,多吃滋陰潤燥、養肺的食物;運動、起居、性情等方面,注重「養收」,保持陰陽平衡。七分精神三分病,最完美的養生,還得修心養神。
抗議者、警察和路人
在採訪中,最好聽的部分,就是每個人講述的他們守在這個真相點遇到林林總總的事情。
「街對面的燭光」片外故事:展板的前世今生
十六年,守著這個抗議點的法輪功學員來了一撥又一撥。人們習慣於把他們身邊的這個展板看作是理所當然的風景,殊不知這個展板的演變,也承載著學員們對這個小小抗議點的心血。
玻璃與水晶
有時候看著那麼相像的兩種東西,細分析下去卻發現很不一樣。同樣,有時候看似很不相同的東西,最終會發現其中的共同點比我們想像的要多。同一個世界,「橫看成嶺側成峰」,從不同的視角去看,都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兩個法裔年輕人
正如Martin所說,你可能聽說了很多數字:一千個這個,一萬個那個,可是當你看到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看到一個有血有肉的人,講述她親身經歷的苦難的時候。這些數字被賦予了更加沉重的意義。
書摘:讓光照亮你的心(3)
過去幾個月,我聽過太多故事,恐怖的、悲傷的都有。屍袋拉鍊被拉開時我就站在旁邊,我很清楚事實裡大量摻雜著虛構的想像。可是那些故事、說故事的人,以及我們祝福過的遺骸,全部都出自「我方」的觀點。聽見「另一方」的事從個人嘴裡說出,這還是頭一遭。當然劫機者的遺骸會跟受害者的混雜在一起,只是我沒想到罷了,因為我只顧著撫慰「我方」。
書摘:讓光照亮你的心(2)
災變現場四周,商店櫥窗閃爍著節慶彩燈,提醒我們生活仍然照舊,即使被死亡浸透。黑暗寒凍的夜晚為那個美得令人心痛的九月天——以及在那之後像把匕首將我穿透的每一個碧藍天空——提供了慰藉。因此我歡迎雪白冬日的到來。感覺就好像天空排空了它的顏色,以便幫助我們重新來過。
死刑犯既然要死,為什麼還要教育他?
我大約每月去一次監獄做輔導志工,作為死刑犯的輔導老師,我的立場總是尷尬的,常有人質疑:「為什麼要幫助壞人?壞人就該讓他得到報應,為什麼還要關心他、輔導他 ?」
古苑尋芳:胸懷坦蕩,喜氣洋洋
如果我們沒有坦蕩的胸懷,在我們輕動仇恨之時,仇恨袋便會悄悄生長;在我們大加撻伐之後,仇恨袋最終會堵塞通往成功的道路。
書摘:讓光照亮你的心(1)
二〇〇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紐約市充滿節慶的繁忙氣氛。人行道擠滿了人,商店櫥窗妝點得璀璨亮眼,人們攜家帶眷漫無目的地四處亂轉。似乎人人都卯足了勁想讓這段詭異而不幸的日子變得正常。我發現這現象很值得慶幸,但也很讓人不安。
高姐一家的故事——前傳之陽陽篇
陽陽有著異於同齡人的成熟,也有異於同齡人的純真。他才華多樣,性格卻又簡單……而我最喜歡的,是後來他在博文《傳道——老子出西關》中展現出的,一個中國傳統藝術匠人的風骨與特質。
人生如旅
既然人生的過程是客棧的過客,小住幾日,匆匆的來,匆匆的去,不如活在當下 ,去找到我們來在世上的目的與意義!轉身處,等待你的,可能是無限驚喜。
永遠堅信
我永信。人們真正渴望的,真正願意展現出來的,是善意,而不是相反。我也篤信, 主流一直在堅守著,這人與人之間,人與其他之間,那寶貴的良善。
他生氣後做了一件事 把敵人變成了密友
「任誰都會生氣,生氣很容易;但是要氣對對象、氣對時機、氣對方式,就沒有那麼容易了。」亞里士多德是這麼教我們的。但有時候真的很難做到。在自己火氣冒上來之後,還能克制衝動。 被人挑釁時,我們很自然會想報復並攻擊對方;有人一再犯錯,我們忍不住就會發飆。這樣至少痛快些,但發火之後呢?你是否悔不當初?是否有解決問題?是否得到圓滿的結果?是否與別人的關係更好,或是正好相反?
球如人生
球的到來,就是明天的到來。我們回擊的落點,便是我們對明天的回應。這回應,註定,有滿意,有失落,有教訓,也有經驗之積累。
我當時身體甚麼問題都有,卻找不出原因,晚上的失眠尤為痛苦,明明累到極點,頭腦仍很清醒,無法入睡,看很多醫生都沒有效。可是我沒有想到看《轉法輪》三四天後,我竟然睡著了!
浮生行吟:給一個道歉
真心、誠懇的道歉,於己,解開自身內在的糾結;於人,傳送善意、溫暖的訊息,讓彼此都有一個空間去反思、調整,甚至是──重新開始!
話語,有其歸屬本能
人類說的話有其歸屬本能,就如同逆流而上的鮭魚,潛意識裡會想要回到出生地。從人類口中誕生的話語,在脫口而出的那一瞬間,不會立即散開,而是回過頭來滲入我們的耳朵和身體裡。
做事求結果 在無形中禁錮了你的能力
你是否會陷入這樣的狀態?在公司,主管分配給你一個有難度的工作;或者你自認文筆不錯,想參加一個小說徵稿。但當任務開始的那一刻,壓力也隨之而來,你很想取得一個好結果,又怕萬一得不到,所以你經常緊繃著神經,如履薄冰,卯足全力,想要確保事情朝你希望的方向進展。
「從此刻直到永遠,無論是順境或逆境、富裕或貧窮、健康或疾病、快樂或憂愁,我將愛著你、珍惜你,對你忠實,直到永遠。」這句經典的結婚誓言承載與演繹了無數的美好姻緣;但隨著歲月的流逝,不少夫妻中途分道揚鑣。而卡爾(Carl)對他的妻子則絕對是這段...
去年看了日本山下英子暢銷書《斷捨離》之後,我就開始用減法過日子。學會割捨和放下,離不開的東西越來越少,對物質的依賴變少之後,我發現自己活得更自由更開心。 擁有過多,果然會造成心裡和身體不必要的負擔 。
一個母親因愛女車禍逝世而陷入悲痛,就在母親不知如何度過下半輩子時,意外地發現女兒留下的「救命靈丹」⋯⋯
說話的品格
人與人之間的對話就像是流水,會依照你的回應決定談話的走向。不過,只要在談話中放入真心,對方察覺時,內心深處的傷痛自然就會被撫平。
「模擬」碰撞
生活中這樣的誤解其實並不少,對有些人而言無所謂的事,對另些人而言卻是實實在在的傷害。也許,當我們覺得沒關係、無所謂的時候,應該多從對方的角度考慮一下,因為即便是「模擬的」碰撞,對在意的人來說也是需要認真對待的。
當摯愛遠逝
每個人所說的話、所寫出來的東西,反映出每個人所經歷的苦樂。我身為一個作家,身為一個人,這一生深受悲傷的經驗影響,尤其是痛失十六歲愛女的經驗,她在一個晴朗的夏日午後墜馬身亡,當時我們一家人正在科羅拉多的山上度假。那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悲傷走得很慢,有一段時間會無時無刻盤據心頭。這一點我知道得很清楚。
「眯大」的故事
「眯大」,66屆初中畢業生。他的名字,幾乎從不被他的同學們使用,因為「眯大」這個綽號,比他的名字更能形像地勾勒出他的「差異化」特徵:小而瞇縫的眼睛,瘦而單薄的體格。
做到這3點 你也能成為「耐摔」的人
在山裡散步,不小心把手機摔了出去,我一點也不緊張的把手機撿起來。因為摔過幾次,我發現,NOKIA傳統手機真的很耐摔。我突然想到,這真的很像我們的人生。如果你知道自己很耐摔,就不怕跌倒,對所有的挫折,就會泰然處之,保持平常心了。 那麼,要怎樣做,才能讓自己很耐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