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子强﹕惊天十三日启示录

蔡子强

人气 41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5月3日讯】 十九世纪普鲁士军事家克劳塞维茨(KarlvonClausewitz),在其传世巨著《战争论》(OnWar)中,曾说过家传户晓的一句﹕“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延续而已。”两百年后的今天,历史告诉我们,这句说话其实也可以掉转来理解﹕政治家也往往会成为军人的扯线木偶。

最近由奇云高士拿主演的新片《惊天十三日》(ThirteenDays)在香港上映,故事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一九六二年十月的古巴导弹危机。相信本港不少中生代对此事都有一定印象,因为人类实在从未如此走近核战的边缘。

当时苏联打算在新近成立革命政权的古巴境内部署导弹,因而触及美国最敏感的神经,因为以后只需五分钟,载有核弹头的导弹便可击中美国境内大部分目标。于是,或和或战,美国总统甘迺迪遇上他一生中最艰难的抉择。

片中最有趣的地方,是它并不是一味的大美国主义,正邪对立,忠奸分明﹔相反,我们看到的是,在整个危机中,甘迺迪花在应付政府里好战派之心力,竟不比他与苏联周旋的为少。讽刺的是,当他稍后知道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正陷入类似的困境时,竟然起了惺惺相惜之感。

鹰派逼甘迺迪开战

片中美国政府里的鹰派,特别是军方,挖空心思,引领国家步向战争边缘。他们不单当面讥讽甘迺迪懦弱,行使激将,更在这美苏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的时刻,或曲解总统命令,或索性瞒总统,透过诸如擅自进行核爆、导弹试射、把战争戒备状态升级等等,企图向苏联发放种种错误信息,诱使对方先发制人,启动战争。他们甚至设下陷阱,误导总统派遣间谍机对古巴导弹基地进行低空侦察,企图诱使对方开火击落美机,把甘迺迪逼进战争的死角。当中种种的尔虞我诈,实教人大开眼界。

在中美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惊天十三日》一片的剧情确是值得我们再三细味。

缺乏外交经验的现任美国总统布殊,现在一样是给好战派环伺﹕曾任海湾战争联军统帅之现任国务卿鲍威尔已算是温和派﹔老布殊年代的国防部长、现任副总统切尼,却是众所周知的对华强硬派﹔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更是典形的冷战分子,七十年代曾任福特的国防部长,在其即将提交给总统的报告中,更提出美国应把战略重点从欧洲转往亚洲,假想敌由俄罗斯转为中国。于是便有把对准中国的核弹数目增加一倍、在关岛部署B│2轰炸机、在西太平洋部署更多的三叉戟式潜艇,并把航空母舰从两艘增加至四艘等建议。

布殊被鹰派包围

为什么这些鹰派总是如此渴望战争呢﹖除了意识形态因素外,《惊天十三日》一片还提出美军一直希望一雪“猪湾事件”中其军事行动失败的耻辱,但政治学者却会提供更深层结构上的原因。台湾政治评论家南方朔在最近一期《亚洲周刊》中,撰文介绍美国学者DavidR.Simon《菁英偏差行为》(EliteDeviance)一书时,便引述书中内容指出,美国已发展出一个庞大的“军-产-科-劳-学-管-政”利益混合体,它有二百五十万军事兵员及雇员、超过一百家大型军工产业、数十所大学,而百分之七点八的美国管理阶层亦为这体制服务。这庞大的体制必须不断寻找新敌人来合理化自己的存在,沙漠风暴行动已证明它有能力塑造出像伊拉克萨达姆这样的敌人。

南方朔进一步指出,在廿一世纪的今天,这个庞大的体制需要一个新的敌人,北韩及伊拉克实在太小了,如果以它们为理由,将使发展新的核武、太空武器、航空母舰,以至区域导弹防御系统等,都会尽成笑话。因此,它们需要中国。

解放军欲东山再起

另一边厢,祖国的情亦不见好得几多。毛泽东年代,解放军曾被吹捧到天高,到了邓小平年代,为了进行经济改革,解放军的待遇一落千丈,甚至有裁军一百万之举。但邓小平是中共四大野战军系统中二野的政委,地位崇高,因此可以“压得住场”,但到了毫无军功的江泽民上台,情却不可同日而语,军方无时无刻不想东山再起。在诸如九六年台海危机、九九年北约轰炸贝尔格莱德中国大使馆、去年台湾大选,以至最近的间谍机事件,军方如军委副主席张万年等,都对外发表较北京更为强硬的信息,情使人不得不担忧。

《惊天十三日》的最后一幕﹕当决定或和或战的漫长一夜最终过去,和煦的阳光从窗帘中渗进屋内时,主角奇云高士拿不禁百感交集,热泪盈眶。日常看似平凡的东西原来是那么的弥足珍贵,都是那一句﹕幸福并不是必然的。但愿北京和华盛顿也能从历史中汲取到教训。

--原载《明报》作者为﹕城市大学社会科学学部讲师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普理赫把烦恼留给布殊同窗兰特 离开北京 (5/1/2001)    
  • 帅化民: 兵凶战危军售哀矜勿喜 (4/25/2001)    
  • 布希军售决定 美中关系雪上加霜 (4/25/2001)    
  • 对台军售北京与华府再次针锋相对 (4/21/2001)    
  • 张伟国 : 撞机事件与美中关系的转折 (4/17/2001)    
  • 纽约时报﹕中美关系 (4/16/2001)    
  • 军机冲突事件继续僵持 美中关系破裂后果严重 (4/10/2001)    
  • 军机冲撞事件依旧僵持 美中关系破裂后果严重 (4/10/2001)    
  • 江泽民恩师出马劝和 顾毓琇吁释放美机组员 (4/4/2001)    
  • 华府要摆脱霸道心态 北京要走出黑箱作业 (4/4/2001)    
  • 台湾股市收低近3% 受美股重挫与美中关系紧张牵累 (4/3/2001)    
  • 华尔街日报:军机相撞 美中关系“火上加油” (4/2/2001)    
  • 日韩吁美中冷静解决撞机事件以免破坏地区稳定 (4/2/2001)    
  • 美朝野同声要求归还人机 关切对美中关系影响 (4/2/2001)    
  • 缺乏“中国通” 布殊对华政策陷僵局 (4/1/2001)
  • 相关新闻
    纽约时报﹕中美关系
    张伟国 : 撞机事件与美中关系的转折
    对台军售北京与华府再次针锋相对
    布希军售决定 美中关系雪上加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