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奥数热摧残少年儿童

人气 6
标签:

【大纪元2010年12月13日讯】尽管教育部最近出台了新的规定: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的学生,不再具备高考保送资格,但各地“奥数班”依然很热。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强调,仅有5%的孩子适合学习奥数。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在博客发表评论说,奥数教育不仅损害了少年儿童的休息健康,让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是完全违反教育规律的。

据羊城晚报报导,教育部发布取消奥赛国内保送资格的消息已经过去了半个月,广州市小学奥林匹克培训学校门口依然聚集了许多等待孩子下课的家长。在各种培训机构,等待孩子放学的和前来咨询的家长也是络绎不绝,奥数“疯”劲依旧。

资深数学教研员罗铭(化名)老师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就从事奥数培训和研究工作,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与国际接轨的数学竞赛被冠以“奥林匹克”的光环,如今奥数泛滥,事与愿违,非但没有朝着“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发展,而是成了一种趋于功利化的升学工具。“简直就是欺骗学生和家长”,罗老师说。

罗老师说,过去他培训奥数学生,老在琢磨怎么出题难倒学生;后来,他开始想怎么样出题学生们才会做。罗老师坚持认为仅有3%的孩子适合学习奥数,看着不适合和不喜欢学习奥数的孩子在奥数班里受煎熬,罗老师心里觉得很难过。

据了解,在广州许多小学里,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超过1/3都在学习奥数。孙云晓反复强调,仅有5%的孩子适合学习奥数。那为什么家长还乐此不疲?孙云晓认为,罪魁祸首是学校将奥数成绩作为一种人才选拔的工具。他回忆,早年在北京曾有过一段时间的“公共外语热”,最多的一年有5万名小学生报考。其原因,就是好中学喜欢招收通过这一考试的学生。

有些人将奥数定性为一种“平民运动”,认为它在争夺教育资源的战争中,成为了那些没有权势背景的普通学生的“武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家长表示,平民百姓只能通过相对公平的渠道去竞争有限的资源,如果封杀奥数,不是奥数“疯”了,而是关系“疯”了,钱“疯”了!

为什么学校喜欢选择奥数作为选拔工具?广州市二中的罗俊峰校长认为,与一般学生比较,这些学生会在逻辑思维、逆向思维、形象思维等方面略胜一筹。在日常的教学中,他也发现这些学生在其它学科的培养上更有竞争力。“奥数不纯粹是敲门砖,只是现在被异化了。”

相关新闻
龙林教师畅谈脑力、专注力与奥数
国际数学大师称“奥数”扼杀中国天才
府城数学小尖兵 参加国际奥数数学竞赛
国际奥数数学竞赛 台南子弟兵夺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