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维光:解构中共“样板戏”进台湾

仲维光

人气 52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7月21日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产物──京剧样板戏《红灯记》,最近到台湾演出了。

本来这并不是个奇怪的事情,因为台湾是个民主社会,当然允许任何思想以及形式的东西演出,只要不是公开宣扬以暴力推翻民主制度。然而,令人诧异的是观众对这出戏的反应。这出从里到外、从头至尾透着“意识形态化”特点的作品,居然被当作一般的“艺术”作品,甚至被当作一种对“历史”的“不同理解”而被评述。

政治统帅一切

京剧样板戏是个什么东西?无论拉开距离远看,还是身临其境从那个年代的血淋淋的事实看,它都是人类历史上不光彩的一种所谓“艺术”形式!

古往今来,没有一个朝代,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有过“样板戏”。“样板戏”就是为艺术立“样板”,只有在中国大陆、在共产党国家和希特勒的德国——在极权主义的制度下,产生过这样的历史现象。

样板戏之所以被冠上“样板”,是因为所有的戏曲都被要求用它这种模式,它这种模式是什么呢?就是共产党宣传部门毫不讳言的“文艺为政治服务、教育为政治服务、一切为政治服务。”。所以一切都是以政治主题为主,继而来的就必然是“假”“大”“空”的戏剧样板。样板戏在文化大革命达到顶峰,也是当时整个国家唯一允许出现的文艺作品。

这就是说,正是这个政治统帅一切,造成了所有的样板戏中的那种“捶胸”、“顿足”、“咬牙”、“抬头”的表演程式。

或许有人说,所有的戏曲都有政治,样板戏不过是共产党的政治而已。提出这个论断的人忘记了:虽然不仅戏曲中有政治,而且生活中到处也有政治,但是,整个传统京剧的发展,却没有一部剧码是专为一个政治、一个权力服务而产出,政治统帅一切也只有在共产党社会、在极权主义社会发生。

传统京剧和样板戏的根本区别的确在于与政治的关系。传统戏的政治是为个人的,而样板戏则是为政治。中国传统固然没有西方那样的个人主义,可是在传统戏中,表达的是个人在社会、家庭、伦理生活中的感受。它有矛盾、有冲突,有悲、有喜。可样板戏就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个人在这个形式中是没有自己感受生活的可能的。只有服务于假大空的口号,和非敌即友的黑白二分法式的观点。传统戏是立体的,样板戏是平面的;传统戏是有血有肉的,样板戏是直线的;传统戏的人性是丰富的,样板戏的人性是单一的、教条的。就是这种人性的教条性和单一性,造成残酷、互相迫害的文化大革命。

类似这种类型的作品确实曾经有过,那就是街头的活报剧(行动剧,下同),活报剧是为了一时的政治口号产生的,可它只是一种临时的宣传品,并且它不能够有“样板”的要求,不能要求所有的艺术、所有人的生活都按照它的模式。

样板戏绝对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相反,当人们回头看当年希特勒第三帝国提倡的艺术作品、苏联等共产党国家的艺术作品,就会发现:样板戏完全是小巫见大巫。不信您去看看德国的女摄影家莱妮.里芬斯塔尔(Leni Rifenstahl),您就会发现,样板戏也不过粗制滥造的模仿。

应该报之以嘲笑

其实,不仅样板戏,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统帅一切”,也不过是一种模仿和舶来品,是典型的当代极权主义专制的表现。您看下面这段话,您肯定会认为是中共领导人的讲话:

“培养有政治头脑的人,他的全部思想和行动都应以为人民大众服务和献身这种精神作指导并扎根于人民大众之中。他应在内心深处和他国家的历史和命运完整地结合在一起,永不分离。”

然而这一段话却是引自《德意志史》关于希特勒时代的文化教育问题的一章。这段话是当时教育部长在1933年5月9日对各州部长关于新教育问题的讲话内容。(《德意志史》迪特尔拉夫着,中文版,波恩Inter Nationes出版,289页,德国使馆曾经发送过。)

对此,《德意志史》进一步描述说“新国家特别重视控制文化生活。主管文化和思想工作的德国文化协会下设新闻协会、作家协会、音乐协会、戏剧协会和电影协会。戈培尔本着民族社会主义思想对思想文化工作毫不留情地进行审查。扼杀任何自由运动,排除任何可能的批评。歌颂英雄人物、根据政权的种族思想从事艺术创作的画家、雕塑家和作家则受到奖励。在大学里,忠于政权的教授也日益得势,越来越多的著名学者──特别是犹太学者──离开德国。学校奉命按照民族社会主义思想标准‘培养有政治头脑的人,他的全部思想和行动都应以为人民大众服务和献身这种精神作指导并扎根于人民大众之中。他应在内心深处和他国家的历史和命运完整地结合在一起,永不分离。’”

谁都能从这段话中看到样板戏,其中充满当代中国社会文学艺术的影子。所以,到台湾演出的样板戏是什么?是“传统京剧”?绝对不是!它是一种大型政治宣传活报剧,是典型极权主义社会的完全意识形态化、政治化的宣传品。

所以,谁若把样板戏当作“京剧艺术”,而不是政治品,要么是失去了辨别的能力,要么是睁眼说瞎话!

样板戏到台湾,中共最典型的宣传品到了台湾!对于民主社会当然它可以来,可是我们应该对它有清醒的认识,每当台上出现“挺胸”、“顿足”、“咬牙”、“瞪眼”的时候,我们都应该报之以嘲笑才是!◇

本文转自232期【新纪元周刊】“自由评论”栏目
http://mag.epochtimes.com/gb/234/9607.htm

新纪元杂志PDF版订阅(52期10美元)

相关新闻
萧萧竹:我为什么要拒绝红歌“激情广场”?
爱国与精英:李娜,朗朗,六四
郦剑锋:“红歌”不是歌
【投书】唱红的背后——铜臭2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