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纸浮雕工艺展 海大展出

人气 13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9月26日讯】(大纪元记者周美晴台湾基隆报导)封尘的记忆再次想起,心中的悸动与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红了双眼。叶昌玉老师将欧式立体纸浮雕结合客家元素,创作出独一无二的客家纸浮雕文创作品,把只能透过老相片来回忆的客家传统生活、技艺等,赋予它不同的视觉感受。26日起于国立台湾海洋大学图书馆一楼展出。

在这建国百年之际,苗栗纸艺文化推广协会理事长叶昌玉,透过双手的温度,细腻的情感,精致的技法,将心中早已澎湃许久的悸动,用创意纸艺重现客家即将消失的制作百工、浮生百态,让大家看到先民如何筚路蓝缕,刻苦耐劳的硬颈精神。

银行上班的叶昌玉,50多岁时首次接触纸浮雕,就爱上它,立下要当讲师拿证照。12年的岁月让她变成夜夜拿刀的女人,三更半夜还挑灯纸上作战。退休回苗栗后,教学相长,办了20多次师生联展 。

叶昌玉表示,时代的变迁,早年客家的传统老行业,如焗脑、焊锡、做蓑衣、扎酸柑茶等,如今只能透过老相片来回味。她特别和硬颈摄影社大师谢其煚合作,将老照片变立体化,利用“欧式立体纸浮雕”的技法,赋予黑白照片不同的视觉感受。


叶昌玉和摄影大师谢其煚合作,将老照片变立体化,独创客家纸浮雕文创作品。(摄影:周美晴 / 大纪元)

每一幅作品,叶昌玉都加上精辟简短的文字,介绍该行业在当时的用途、名称、作用等,还特别放上一句客家谚语来注解,如“洗锯仔”-话说客家人开山辟地,经常要用到锯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客语‘捼斧洗锯无误工’即此意。除别具教育意涵外,如今更将客家花布,呈现在她的作品中呢!

欧式立体纸浮雕,发源于17世纪的欧洲,利用同景多张的图画,依景物的远近,剪裁出所需要的部分,逐一将这些刻好的图片用硅胶黏贴,营造出深浅远近不同的层次感,通常一个作品要花上一个礼拜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可说是极为费时耗工的一项手工艺。

叶昌玉说,纸浮雕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而是相片本身的纸材,纸有毛细孔,会冷缩热胀,吸收水汽会变形,不合适的纸材,没办法定出它的型,做出来的东西平平的,而且会向前倒或是向后弯。

整整两年的时间,她尝试各种纸质的效果,充分了解纸材的特性,克服纸质的问题后,才能决定要用多少磅的纸,要西卡纸、道林纸,还是什么样的纸材,要加雾面还是不加雾面…等。

国立台湾海洋大学58周年校庆首场艺文活动,邀请苗栗纸艺文化推广协会理事长叶昌玉“纸爱客家-雕琢浮生百态,再现百年客家”纸浮雕工艺展,9月26日到10月16日在海洋大学图书馆一楼展出,38幅记录客家传统技艺和常民生活百态的作品,见证客家百年历史文化。


叶昌玉老师独创客家纸浮雕文创作品。(摄影:周美晴 / 大纪元)

相关新闻
客家歌后赖碧霞 获选百年人间国宝
2011台北市客家文化节开锣
欢迎报名“从文学发现客家”座谈会
诏安客家文化节周六盛大登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