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史蒂芬.穆蓝 西方声乐家演唱中文歌曲

在演唱中找回自己的家
潘美玲
font print 人气: 34
【字号】    
   标签: tags: , ,

为什么享有世界知名度的西方声乐家愿意从头学唱中文歌?唱中文歌的感受和体会又是怎样的?来自英国威尔士的知名声乐家史蒂芬.穆蓝意外发现一个神奇的现象——中文的发音方法最能使人的声音达到自然美好的共鸣。

渴望了解中国文化

来自英国威尔士的知名声乐家史蒂芬‧穆蓝(Stephen Mullan)是一位才华横溢,并且享有世界知名度的声乐歌唱家,他受邀参加过许多重大表演,如2006年在为梵蒂冈为罗马教宗的生日演唱“弥撒亚”;在日内瓦为萨伏伊的埃马‧努埃莱三世(Vittorio Emmanuele III of Savoia)和耶路撒冷主教的庆祝会上表演;在西班牙马德里卡尔德隆剧院(Teatro Calderon)举行的西班牙瓦格纳协会(The Wagner Association of Spain) 百年庆祝会上演唱。今年7月,穆蓝参加了著名的萨尔茨堡美声节(Salzburg Voice Festival)并进入四强。他被正式提名为今年9月3日成立的维也纳马勒爱乐乐团(The Mahler Philarmonic of Vienna)的独唱演员,并与MPhil唱片公司合作出CD在全球发行。

穆蓝说,他参加新唐人电视台举办的全世界声乐大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非常渴望了解中国文化,作为一个艺术家,他认为能够了解和体验不同的文化是很重要的。“我曾经去过尼泊尔,攀登在喜马拉雅山的山脉上,还去过印度。”穆蓝对神秘和古老的东方文化充满了向往,他说新唐人大赛要求选手唱中文歌曲,给了他一个学习中国文化的绝好机会。

2012年新唐人全世界声乐大赛,首次面向全世界各个族裔的选手,大赛要求每一位参赛的选手,除了用西方语言,如意大利语、德语演唱经典的西方歌剧曲目,还要用中文演唱一首经典的中文曲目。大赛消息传出后,很快吸引了来自全球近20个国家的声乐歌唱家,其中一半是西方选手,其中有世界知名的声乐家,和在许多国际大赛获奖的歌唱家。穆蓝是其中一位。

中文发音方法最能达到美好共鸣

在谈到学习中文、学唱中文歌的体会时,穆蓝说:“对西方人来说,学习中文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你一开始面对那些字元的时候,你会感到无所适从。我采取的方法是,大量地听中文歌,在听的时候,用心领会歌曲要传递的信息,并理解中文的表达方式,当我用心去体会中文歌曲的声音时,我发现学唱中文歌曲并不难,而且发现中文歌曲的表现力非常强。”

对一个歌唱家来说,发音准确非常重要。穆蓝在分享他学唱中文歌曲的体会时,提到一个很神奇的现象,那就是中文的发音方法最能使人的声音达到自然美好的共鸣,“这是我以前完全不知道的,中文真是一个非常美好的语言。”

在谈到中文歌曲的曲调时,穆蓝说:“中文歌曲的曲调精致优雅,像花一样美丽,又好像一幅写意画,像水一样的流畅自然,唱中文歌曲时,我好像来到了水边,舒展、轻松,享受贴近大自然的美好。”穆蓝说,在用中文演唱时,他想尽力把中国文化的美好内涵表达出来。

放下观念,学习用中国人的视角看世界

穆蓝这次参赛的中文歌曲是《我住长江头》,这是中国近代音乐先驱青主1930年为宋代词人李之仪的〈卜算子〉谱曲的。歌曲用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方式表达了对美好感情的向往和忠贞,曲调优美、隽永。这是首很经典的中国歌曲,和西方直白的表达方式不同,中国人多用比兴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意境优美,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歌词也体现了中国文字的优美典雅。中文贵在洗练,每个字的背后都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意境,而中文的发音,也充满了诗词般的节奏和韵律,轻松自如地表达出人类丰富的思想感情。“中国文化非常有吸引力,当我越多地了解中国文化时,我就更加渴望学习更多的中国文化。”

穆蓝说,作为一个西方人学习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是不要用西方人的观念来看中国文化。“你应该放下自己的观念,重新学习用中国人的视角来看世界的方式。”

传说中的中国,是一块神眷顾的土地,在这个被称为“神州”的大地上,五千年来,神的子民生生不息地演绎着神传的文化。中国的语言和世界上其他任何一种语言都不一样,充满了来自上天的启示和神传的玄机,无论是形符还是发音,都蕴藏着玄机。中国正体文字通阴阳,晓天理,顺天道,和人体、生命、宇宙都是息息相通,被公认为世界上表达力最强的文字,也是信息含量最大的文字。

生命的意义在于从尘世中超脱

穆蓝还表示,新唐人在纽约举办大赛,而且决赛是在卡耐基音乐厅,规模大、气势大,对声乐家的吸引力超强。

他提到新唐人大赛另一个不同凡响之处,在于对选手没有年龄限制,这是有别于其他世界大赛的。穆蓝认为这是新唐人大赛的高明之处,因为歌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结合音乐、表演、歌唱和舞台艺术,对歌剧演唱家的要求也是很高的,需要一个歌唱家在各方面都要得到成熟的发展,“很多艺术家是大器晚成的,成就一个艺术家需要时间的历练,一个人在各方面都成熟后,才能得到一定的艺术上的造诣。”。

穆蓝认为一个人生命的意义不是突显自己有多么重要,而是要让自己从尘世的各种束缚中解脱出来,就像一只鸟,要从笼子里飞出来,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你的心灵一直在漂泊,直到找回自己真正的家。”他说,音乐就像他的人生伴侣,伴随着他找到自己真正的家。

穆蓝将在10月21日新唐人声乐大赛的决赛上以一首充满东方古典色彩的咏叹调《我住长江头》,诠释他对中华神传文化的理解和向往。详细资讯:http://concert.ntdtv.com/。◇

--转自《新纪元》本文网址:http://mag.epochtimes.com/gb/300/11364.htm
*PDF版订阅一年52期美金$10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担任纽约林肯中心室内乐艺术总监的吴菡被《音乐美国》评为2011 年最杰出音乐家,她是50 年来获得这项荣誉的第一位华裔女性。
  • 攀越声乐巅峰喜踏神韵之路--访藏族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圆曲(1):藏族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圆曲艰难曲折歌唱之路。一首气势恢宏的歌,深沉高昂却飘然出世的感觉,仿佛一切尘嚣都已远去,只有这天籁之音。圆曲的声音世上罕见,像是来自天上,使人身心震撼,进剧院的时候人们带着沉重的负担,走出剧场的时候,使人通体舒畅,背后像是长了翅膀。
  • (shown)“只有优秀的演奏者,没有好的听众,没有任何意义。”韩国首位国际级指挥家金南鹰突破地点、环境的藩篱,缔造音乐幸福感,感动聆听者,将古典乐章传递普罗大众,他说,艺术只有在共享时,才具可贵价值!
  • 国立中山大学再度邀请旅美小提琴家林昭亮驻校,开班授琴艺并与学校乐团同台演出,明天还将与诗人余光中进行“诗乐对谈”,林昭亮今天说,他将向余光中请益创作灵感来源。 林昭亮说,不同年龄层有不同人生的历练,对曲目的体会及看法也有所别,与他们交流是不错的经验。他又说,他只是“引进门”,顶多当个“导游”,要深入贝多芬音乐世界的堂奥,仍要靠学员个人努力。
  • 被音乐杂志誉为“华人国际艺术家之璀璨新星”,朱丹是一位活跃在国际舞台上才华横溢的年轻小提琴家,他出生在中国北京。每年都应邀和世界各顶级乐团合作,并举行独奏音乐会。发行的诸多影音作品中包括去年和Christoph Eschenbach指挥大师在德国现场演奏的DVD ,还有与法国钢琴大师Philippe Entremont录制的CD等等。
  • 我与科学的缘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母亲刻意培养的。我的天性中,喜欢文学多于数理化,从小耳濡目染的都是中外小说,我们常常因为爱看小说而挨母亲的训,她说我们“抽鸦片烟”,浪费时间。在妈妈的督促下,我渐渐地喜欢上了数学和物理,喜欢数学的严谨性,讲逻辑,有规律可循,像一首美妙的音乐。喜欢物理的趣味性,像小说,像故事,每碰到一道难题就非常兴奋,一种面临挑战的兴奋,解题后的快乐,令人陶醉。
  • 在长期的经济萧条中,交响乐能够生存吗?在艺术品质和商业盈利中,能做到熊掌与鱼都兼得吗?在保留阳春白雪的传统曲目和创新的节目之间, 如何平衡新老观众的不同口味? 如何吸引年轻的观众而又不会失去原有的老观众?社交媒体给交响乐团带来的是冲击还是机会?交响乐能走出音乐厅,更广泛地接触到更多的观众吗?诸如此类的问题再加上观众和营收的下滑,是今天美国和世界各地的交响乐团经理和艺术总监们所不得不面临的挑战。
  • (shown)修理、制作小提琴近30年,王圣哲是台湾及亚洲地区小提琴界极负盛名的大师级人物。拉不出声音的哑巴琴,在机场遭到堆高机压过、甚至被吉普车碾过的小提琴,都能在他手上修复。修理、制作小提琴近30年,王圣哲是台湾及亚洲地区小提琴界极负盛名的大师级人物。仿佛天意,他学拉琴、制琴的过程奇妙,步步巧安排……
  • 【大纪元10月1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刘丽荣新北市16日电)云门舞集驻团编舞家布拉瑞扬.帕格勒法获选为十大杰出青年,他今天说,从来没想过跳舞有一天能披上十杰彩带。
  • 美国第一名嘴塔克·卡尔森因敢言遭封杀;前美国之音总监之子成保守派媒体斗士;联手川普马斯克坚守媒体真相阵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