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晓农:非洲新动向:美国退出,中国进入?

人气 1133

【大纪元2018年09月13日讯】最近的两则有关国际动向的消息把全球的注意力吸引到了非洲,其一是中国大融资,其二是美国撤军。世界两大国在非洲的这一进一出,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此时此刻非洲国家对中国变得如此重要呢?中国对非洲国家突如其来的慷慨,其实是中国即将失去部分美国市场之时的未雨绸缪。但这一安排可能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作用,中国对非洲国家“投之以桃”,却未必能等来非洲国家的“报之以李”。

本月初在北京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上习近平宣布,将用融资和援助的方式,在未来3年里向非洲国家提供600亿美元的经济资助。而上个月初《纽约时报》报道,美国有一批军人在若干非洲国家帮助当地政府进行反恐训练,目前美国正计划大幅度削减在非洲国家执行上述特别任务的部队,其人数在今后3年内将减少一半。这是美国逐步淡化对非洲介入的一个信号。

美非关系的启示

美国曾经努力推动非洲的经济发展,比如,奥巴马任内曾专门通过了《非洲增长和机会法案》。但非洲国家的产业结构仍然相对停滞在以农矿产品出口为主的状态。为了与北非地区的阿拉伯国家区分开来,国际上通常把黑人为主的非洲国家称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下面所谈的非洲国家均位于这个地区。

一个地区如果经济发达程度低,那就会出现三个特征:一是以出口矿产、农产品为主;二是出口对象通常是相对发达的国家,以换取外汇进口所需消费品和工业设备;三是本地区各国之间没有多少相互贸易的需要。至今非洲的大部分国家依然如此。

在奥巴马时代,美国向非洲国家提供了70亿美元的技术、融资和投资,同时为部分非洲国家的对美出口全免关税。在这样的优惠条件下,非洲国家的对美出口并未出现明显改善,其对美出口的八成仍然是石油,而美国的外贸当中与非洲国家的贸易还不到2%。

另一方面,美国也曾为非洲提供了大量的移民机会,2000年在美国的非洲移民只有69万人,到2015年这一数字上升到172万,增长了1倍半;同时,非洲国家在美国的移民对母国的汇款从2004年之前长期只有每年50亿美元,猛增到2015年的350亿美元,增长6倍。这每年350亿美元的汇款成了支撑部分非洲国家国内需求的重要支柱,其效果远远大于外援。

看来,奥巴马的非洲政策对非洲国家的最大贡献并非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而是进口非洲移民所产生的汇款效应。

非洲移民的汇款猛增还说明,他们能够通过努力工作来改善自己和家乡亲属的生活。但在他们的祖国,政治专制、腐败、内乱、社会的落后传统等都阻碍着国家的进步;相反,美国的社会环境让他们有了努力的机会。显然,非洲国家的问题,并不是建立了形式上的民主制度就能一劳永逸地解决的;外国的经济援助帮得了一时,却很难改变当地的政治文化和社会传统,因此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非洲国家的落后状态。

把非洲拉进经济全球化?

当今天中国谈开发非洲市场和面向非洲推行“一带一路”计划时暗含着一种设想,即通过把非洲国家拉进经济全球化,实现中国和非洲的双赢。这种一厢情愿的设想忘了不发达世界究竟是什么状况,因而把自己对经济相对发达地区频繁的贸易往来当作是全球的普遍规律。这种观念对非洲其实并不适用。

衡量一个地区整体经济的工业化或发达程度,可以用这个地区内各国之间贸易额占这些国家总贸易额的比例来衡量,地区内各国之间的贸易额占这些国家总贸易额的比例越高,说明这个地区的各个国家经济越发达。20世纪中叶经济全球化开始之前,西方社会科学界流行的左派理论认为,拉美国家依赖发达国家市场的农矿产品出口经济,是不发达的象征。

那么,经济全球化之后,拉美国家是否摆脱了这种状况呢?据《经济学家》杂志几年前的数据,中南美洲国家彼此之间的贸易占他们全部进出口贸易额的比例仅提高到27%;而作为对比,同样的比例在欧洲国家是63%,在亚洲国家是52%。

在欧洲和亚洲地区,经济全球化确实缩小了各国之间的经济发达程度,制造业发达,产业互补,所以地区内各国彼此之间的贸易额占他们的全球贸易额的比重相当高。但非洲的情况远非如此。2016年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在非洲大陆内部的出口额仅占其总出口额的18%。

这个比例说明,非洲国家的经济目前仍然严重依靠对欧美和亚洲国家出口农矿产品,而他们进口消费品和工业设备的能力取决于出口创汇的多少。

中南美洲国家花了半个世纪的时间,才把这个比例提高到27%;非洲国家若要达到拉美国家目前的水平,从现在开始,可能至少需要半个世纪;即便如此,半个世纪之后的非洲仍然不过像目前的中南美洲国家一样,还是主要靠出口农矿产品换取有限的外汇而已。难道中国在非洲的大规模融资计划要指望2070年以后的有限回报吗?

东向不通改西向:以非洲市场替代美国市场?

中美贸易战预示着中国可能逐渐失去美国这个多年来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大市场,中国急需为过剩产能找到新市场。前中国商贸部副部长、现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表示,未来5年中国希望每年出口非洲5,000亿美元的商品,从而让非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问题是,非洲国家能如中国所愿吗?

尽管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的外贸占GDP的一半多,但它们的外贸额仅占全球外贸额的2%不到,其中,从1995年到2014年,农矿产品占出口的比重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12个百分点。这些国家对矿产品出口的依赖加重,说明了三点。

其一,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与矿产品出口有很大关系;其二,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变动趋势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兴衰冲击极大,石油价格已从2014年6月的每桶140美元下降到目前的70美元,而美国页岩油产量的增加将长期遏制国际石油价格上升,于是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潜力明显萎缩;

其三,这些国家未来的进口增长潜力也随出口换汇的收缩而相应下降。2016年中国对所有非洲国家(包括阿拉伯非洲国家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的出口总共才922亿美元,这些国家对中国的出口仅569亿美元,要指望非洲国家在未来5年内把从中国进口的数额增加4倍,看来明显是镜花水月。

对中国来说,稍稍扩大非洲市场并不难,借钱给非洲国家就能办到;但绝不可能在几年内把非洲市场扩大数倍;而更难的是有借不还,这种生意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吗?

(大纪元独家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朱颖

相关新闻
美商务部长:中共在非洲撒钱 美如何竞争
川普推印太新战略 加强投资亚洲抗衡中共
外媒:一带一路正拖垮中国 遭全球多国抵制
川普追击不舍 美国对华战略为何改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