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挪用慈善捐款暴露诚信危机

人气 9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4月17日讯】希望工程捐款违规投资,引起各方对基青会诚信质疑。市场化过程应加强监管和透明度。

最新一期亚洲周刊报道﹐近期海内外传媒连续披露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简称青基会)挪用希望工程捐款违规投资,招致重大损失,在华人社会已引起广泛关注,甚至成为今年北京“两会”代表的话题,而中共党报《人民日报》也刊登评论文章,对青基会缺乏诚信方式解决问题的态度继续提出质疑。

慈善捐款的运用和管理,在大陆仍属于政府行为范畴,维护政府声誉和诚信尤为重要。人们注意到,相关的报道评论焦点,均投射在慈善捐助款的有效监管及青基会拿不出实质性数据之上。在真相尚未大白之前,我们还难于作出是非论断,但根据新华社的报道,浙江省某位企业家连年向希望工程捐款,是该省捐助希望工程的“状元”。不过,在去年再度捐款同时,这位慈善家为了避免捐款被滥用,雇请专人为其监管捐助款项落实,加上近年来逐步披露的慈善捐款缺乏严格监管机制及个别慈善部门缺乏足够诚信,以至于难于取信民众的现象,足以对海内外华人造成强烈的震撼。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经济持续迅速成长的际遇,但在快步迈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资本原始积累的急功近利与贪婪应运而生,各种形式的作假现象层出不穷,社会信用荡然更是令人担忧。形形色色的作假和缺乏诚信的现象,不仅存在于商业、金融、消费等领域,政治社会存在的信用问题,似乎开始受到屡禁不止的病毒侵袭,政府信誉危机现象亦开始出现,诸如慈善捐款管理缺乏监管机制、缺少运作的透明度,无法取得公众的基本信任,甚至发生欺上瞒下,掩盖真相的行为,就是典型事例。我们认为,一般社会成员的信誉危机,未必会给社会造成致命伤害﹔希望工程获得海内外华人的普遍热烈反映,说明这个扶助贫困失学孩童的慈善事业,本身就是凝聚海内外中国人爱心的指标,但当希望工程捐款缺乏必要监管及款项用非所适、招致损失的内幕一经披露之后,人们不免会耽心,这究竟只是一个个案,还是政府信誉危机现象的冰山一角﹖

缺乏有效监管机制的慈善捐助款项,本质上就是滋长贪婪和挥霍的温床。就希望工程捐助款项使用的监管而言,中国政府相关部门的当务之急是努力减少捐助环节,加强捐款监管力度,但从近年来在中国社会发生的诸多诚信破产,信誉危机的现象来看,社会诚信以及政府信誉的建设与加固,仍是步履艰辛,任重道远。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专家谈希望工程捐款滥用 (4/16/2002)    
  • 沈阳参加公益演出 周迅:我唱歌与玩儿票无关 (4/13/2002)    
  • 刘安:《南方周末》两个版本一堆谜团 (4/11/2002)    
  • 九鼎茶居:希望工程还是”失望工程”? (4/11/2002)    
  • 【纪元专栏】胡平: 从“希望工程”弊案谈起 (4/10/2002)    
  • 许志林:希望工程的丑闻说明了什么? (4/5/2002)    
  • 金融时报:江泽民李鹏或借希望工程打击胡锦涛 (4/2/2002)    
  • “希望工程”:政府无能、国民丢脸的词 (4/1/2002)    
  • 中共党报对青基会挪用希望工程款说明不满 (3/31/2002)    
  • 黄鹤云:我们只有感到绝望 (3/31/2002)    
  • [保护记者委员会]批评中国压制新闻自由 (3/28/2002)    
  • 中国希望工程黑幕揭密 (3/27/2002)    
  • 【纪元专栏】林保华﹕希望工程丑闻再逼中共表演一番 (3/25/2002)    
  • 【纪元特稿】张耀杰:我所了解的“希望工程-护花活动” (3/24/2002)    
  • 张伟国: 到底是援助还是压迫”弱势群体”? (3/24/2002)    
  • 《南方周末》揭希望工程丑闻遭查封的原版文章 (3/23/2002)    
  • 《南方周末》揭露希望工程弊案遭封存 (3/22/2002)    
  • 希望工程案举报者遭恐吓 (3/22/2002)    
  • 民政部承认无法律监管慈善捐款 (3/20/2002)
  • 相关新闻
    民政部承认无法律监管慈善捐款
    希望工程案举报者遭恐吓
    《南方周末》揭露希望工程弊案遭封存
    《南方周末》揭希望工程丑闻遭查封的原版文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