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爱宗:小论没有文学的浙江和倒掉了的浙江作家

昝爱宗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10月7日讯】都说这是个电视泛滥、文学低迷、出版业萧条的时代,谁又不相信它是真的呢。

“我不敢想像一个没有文学的社会是怎样的社会。”这是台湾《印刻文学生活志》总编初安民的一句名言,时常被媒体引用。

事实上,正在瑞典宣布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由南非反种族歧视的作家库切获得的时候,当下的杭州市正在搞一场轰轰烈烈的“浙江作家节”活动——这岂不是真正够黑的黑色幽默,谁会相信今天的浙江有作家是真的呢。套用那位初总编的话说,“我可以想像一个没有文学的浙江就是眼下的浙江。”

浙江是历史上的人文荟萃之地,所以我不敢说浙江没有作家,我只是说今天的浙江已经没有作家了。所谓的浙江作家节,若不是一场带政治色彩的所谓制造的运动,那便是一场“为赋新辞强说愁”的集体秀了。

且看看杭州当地媒体对浙江作家节的报道,所谓的第一届浙江作家节,在全国“首开先河”,“既是作家们交流的盛会,也将是普通市民亲近文学的一次难得机会。”比如10月11日在宋城将举行大型的开幕式晚会,首先就是一位没有文学作品传世的官员中国作协党组书记金炳华到场,他能够代表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巴金到场吗?根本就用不着怀疑,他不能代表巴金,更不能代表中国的作家来祝贺这个所谓的浙江作家节。还有,前来捧场的作家是:以《哦,香雪》而闻名的鲁迅(浙江绍兴籍)文学奖获得者铁凝、有茅盾(浙江桐乡籍)文学奖得主《白鹿原》作者陈忠实、《抉择》的作者张平、莫言、二月河、叶辛等,以及“中国当下的实力派作家赵长天、李佩甫、刘醒龙、李贯通、崔京生、铁竹伟、窦卫华、高伟、邢小利等”参加这一盛会,以电影编剧《有话好好说》而被广大群众接受的广西新锐作家鬼子、以长篇小说文明遐迩的河南作家李洱等将作为年轻一代作家亮相。杭州籍女作家、黑龙江省作协副主席张抗抗也欣然接受故乡人民的邀请出席这一盛会。

他们这些人,都是外省作家,都是前来为浙江作家节作秀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捧场,还参与“为赋新辞强说愁”。大家所共知的一个前提,恰恰是浙江作家节主办方可以料到的结局:今天的浙江已经毫无作家可以炫耀了。

人们所熟知的1960年生于杭州的著名作家余华,却从来就不在浙江作家之列——余华有了这个结果应该说是对的。当年,余华还躲在嘉兴海盐文化馆写着中长篇小说的时候,他最大的一个要求就是被作家协会所承认,他是一个真正的作家。可是,好心未必得好报,杭州市的作家协会拒绝了这位出生在本地的小说家,后来失望的余华到了北京,并不再把进入杭州或浙江的作家协会作为梦寐以求的盼望的东西。

所以,话还可以这样说,余华应该感谢这些为自己制造冷遇的作家协会,正是这些冷遇造就了今天余华取得的杰出成就。

还有,在这次的浙江作家节上,所谓最让人期待的就是“西湖论剑”,张平、李存葆、张抗抗和鬼子等作家将围绕“中国当代文学缺少点什么”的主题展开精彩的辩论。这,或许就是最有力的反证了,不是中国当代文学缺少点什么,而是中国当代文学什么都缺少。尤其是在中国当代文学什么都缺少的情况下,辩论“中国当代文学缺少点什么”恰恰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为了证明没有文学的浙江和倒掉了的所谓浙江作家,我试着通过最流行最民间最实用的网络搜索方式检查一下浙江作家的阵容,发现所谓浙江作家确实不过如此。数字说明:获茅盾文学奖的浙江第一人王旭烽(其代表作《茶人三部曲》),其在google.com上共有2430项查询结果,而没有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余华,却是“共有23900项查询结果”。文学评论作者、北京的解玺璋曾评论说,2000年获得茅盾文学奖的4部作品中,浙江作家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是作家们看得很少的一部作品,又是大家议论较多的一部作品。很多作家表示,茅盾文学奖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更加重要的作品。居住北京的作家邱华栋就认为,如果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或刘震云的《故乡面与花朵》能获奖就更好了,“一部200余万字的东西应该有它的位置”。作家徐坤说:“有些分量很重的东西没放进去,使这个奖显得很单薄,难以吸引更多的注意力。”更有作家提到,王旭烽获奖是主办方一个狭隘的目的:为了照顾浙江实现“零的突破”。其实,这与没有突破没有什么区别。而余华的作品《许三观卖血记》、《活着》,此前还被上海市作协和《文汇报》联合发起组织的全国百位评论家推荐为20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作品前十名。

再看看浙江省作协的首要人物,党组书记黄亚洲,在google.com上共有一千多项查询结果,很多都是重复或相近的内容;党组副书记郑晓林又是秘书长,典型的官员,就不用搜索了。下面就是主席团的王旭烽、林晓峰、程蔚东、顾颂恩、张廷竹、陈军、吴秀明、孙银标、杨东标、刘文起等,对我这个喜欢文学的文学爱好者来说,其中大多数都是陌生面孔,或许他们的作品更加陌生。我没有兴趣搜索了,估计没有什么好的消息出现。

还有浙江的文学期刊,除了《江南》还在双月正常出版外,原《东海》被改名《品位》后,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品位,先是改成时尚杂志,后又改成财经杂志,据说现在已经停了——一个极其不好的消息。杭州的一个文学刊物《西湖》在原杭州作家协会主席李杭育的主导下,改成四不像的时尚杂志《鸭嘴兽》,不到一年就死了。现在又改成供协会那帮人自娱自乐的纯文学月刊了,据说还将恢复本名——都是瞎折腾。

我想,若是我们的作家,或者具体是通过作家协会和文联机构、文学院命名的作家,为赋新辞强说愁,为保留处级、局级的职位而写作,而作秀,只能说,他们写的东西,或许能够让养着他们的人放心,但对大众来说,莫过于一场无言的结局。

这样的写作,或者说这样的职业写作机器,这样的远离社会与人性,他们还称之为作家吗?他们的作品还称之为文学作品吗?

我为他们感到悲哀,更为他们感到后怕。因为还是上面一句老话:“我不敢想像一个没有文学的社会是怎样的社会。”

谁来救救一度被称为人文之邦、曾经诞生了鲁迅、茅盾等一代大师的失落人文精神的文学浙江?

谁来救救嗷嗷待哺的需要文学滋补的广大浙江读者?@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昝爱宗:一些浙江农民的“血酬定律”
昝爱宗:“民间鸟语,为鸣而生”
昝爱宗:21世纪目睹之官场怪现状
昝爱宗:个性成都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