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康:爱国并不最崇高

——评温家宝访欧

老康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5月14日讯】继年初胡锦涛访问法国后,时隔三月温家宝又再次来欧洲访问凸显了中国对欧洲的重视。胡锦涛访法正值台湾总统大选期间,其目的之一就是要求法国对台湾局势表态,给陈水匾“总统选举捆绑公投”的做法施加压力。希拉克依照中国的希望,以比布什更加明确的语言谴责了台湾举办公投。大选时公投没有过关,美国和法国的态度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当然美国和法国对台海局势的影响不可同日而语,而逼布什表态的正是去年年底访美的温家宝。温访美和胡访法在政治层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和实质性的成果。但这次温家宝访欧看似硕果累累其实则乏善可陈。切实的成果都限于经济层面,且都是些事前谈好了的东西,与温来不来访关系不大。签了几个大合同,本是用作见面礼,以换取政治上的回报。可在政治层面上虽一再强调欧盟与中国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但双方除了表示要加强交流并确定了一些具体措施外,并没取得任何实质性的成果。温此行在政治上希望达成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欧盟取消对中国的军事禁售,二是使欧盟承认中国为完全市场经济国家,恰恰在这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温家宝却是空手而归。

欧盟对中国实施军事禁售政策是对中国政府用坦克镇压89年民众和平示威而采取的制裁措施之一。15年前那场震惊世界的镇压过后,欧盟国家都对中国政府进行了严厉的谴责。并制定了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一系列制裁措施。随着时间的流逝,欧盟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早已取消了其他方面的制裁,仅坚持武器禁售这一条以宣示欧盟的人权原则未变。如果在中国人权状况毫无改变的情况下,取消这最后一项制裁措施,则意味着欧盟对人权原则的放弃。目前中国发展军事工业主要是着眼于台湾海峡,所要对付的主要是美国制造的海、空军事装备。而中国的军事工业是在前苏联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后虽因中、苏交恶一度中断了往来,但军工的发展却一直沿袭着苏俄的体系。苏俄军事装备的研发又是以美国为假想敌进行的,因而对于中国,引进俄国的装备和技术是最实惠不过的。中国施压如此大的压力,放出如此多的诱饵促使欧盟放弃军事禁售,其主要目的并非急于要和欧盟国家作军火交易,而是变相逼迫欧盟认可中国的人权状况。其次是要对台湾施加心理上的影响,并间离欧美关系。在欧盟举足轻重的德、法两国虽早已明确表示要帮助中国实现解禁目标,但具体做为却颇为有限,基本上仅限于言辞。英、意等国则态度暧昧,倒是以爱尔兰为代表的一些小国鲜明地表示了反对的立场。德、法的做法明显是自己做好人,把不能解禁的责任推给他国。英、意不情愿,却又不想公开得罪中国,因而爱尔兰等小国的立场反倒是至关重要并将起决定性作用。这些小国在欧、中关系中的利益小、顾虑少,往往更能代表欧洲的正义和良知。另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是美国。随着北约最近的东扩和与美国保持良好关系的十国加入欧盟,美国对欧洲事务的影响力有了明显的增加,美国与欧洲虽常有利益上的摩擦,但美、欧毕竟是真正意义上的战略盟友,这种盟友关系是以共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为基础并经过了冷战时期的考验。而促使中国改进人权状况,维护台海两岸关系的现状正是美国国际战略的重点所在,任何改变台海军事平衡的做法都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德、法由于伊拉克的事情和美国的关系已非常紧张,如果在此问题上再刺激美国,无疑会使本已紧张的关系火上浇油,这是德、法并不乐见的,因此表面积极,暗地消极的做法也就不难理解了。另外维持武器禁售在欧盟内部有着强大的民意基础。在施罗德访问北京表示了有意帮中国解禁的想法后,德国议会马上以压倒性的多数通过了反对的决议。随后欧盟议会也以全票赞成通过了类似的决议,虽然决议对欧盟执委会并不具有约束力,但所反映出的民意对欧盟的最后决定肯定会产生相当的影响。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断定,中国希望欧盟在短时期内解除军售禁令的目标很难实现。如果中国真想达成此一目标,就应该按中、欧联合新闻公报中所表示的那样,尽快批准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并切实实行,而不是将其当作欺瞒国际舆论的幌子。在欧盟还维持着对中国制裁的情况下,哪里会有什么战略伙伴关系,而缺少军事方面的合作,所谓“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则更是欺人之谈。

在认定中国为完全市场经济国家方面,温家宝得到的仅仅是普罗迪承诺今年六月底之前完成一份初步的评估报告。既然是评估就要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而用纯西方的标准来审视中国的市场化程度,必定会产生许多困惑。首先中国自我定义的是 :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个问题连中国自己都说不清楚。人们只好从中国经济明显不同于西方市场经济的哪些特点进行推敲。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政治组织不但掌握着全部的政治资源,而且对经济活动也有着决定性的控制能力。党的组织网络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就连私营和外资企业中都及时地建立了共产党的基层组织。中国自改革开放初期就强调要将党、政分开。可在宪法明文赋予共产党万年执政党地位的情况下,谁能相信党、政能够真正分开呢?在中国,权力对经济的干预无所不在。由于土地的全部国有化,因而在房地产市场上权力的介入尤为突出,为此已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冲突。轰动世界的上海周正义案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就在笔者写此稿的同时,北京的警察正在强行驱赶因对强行拆迁不满而聚集在北京市委门前的群众。人们不去市政府而是去市党委刚好印证了笔者上面的论断,在老百姓的印象中,党一向是高于政府的。一个健全的市场经济必须有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司法体系作保证。共产党对立法和司法的全面控制使司法独立在中国根本就是一句空话。民众去党政机关请愿,甚至采用极端手段表达不满的事之所以天天都有发生,正是对司法公正的不信任所造成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上有了长足发展,但由于没有相应的政治制度改革,弱势群体的利益长期被忽视,贫富差距极度扩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而共产党为了给自己夺取政权和长期执政披上合法的外衣,又绝不可能放弃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政治纲领。因而在有着深厚“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思想资源的社会中,当社会矛盾总爆发之时,一个以“均贫富,再次剥夺剥夺者”为号召的左派集团再次取得共产党领导权上台执政情况的发生,绝非是危言耸听,而是有着非常现实的可能。君不见毛泽东去世近三十年后,他的阴影依然笼罩着中华大地。假如你是一个来华投资的外国老板,当得知你的企业内部有这样一个组织,其成员都曾宣誓为消灭你这样的剥削阶级,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你又会作何感想呢?因此在评估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时,最重要的是要看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否有坚实的社会制度作保障。西方国家长期实行的、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经历了历史检验的议会民主制度,在中国共产党那里却被视为洪水猛兽,避之唯恐不及。在公开宣示的近期和长期政治改革目标中都将其排除在外。在此背景下,如果欧盟在评估时不被短期的功利所迷惑,仅凭这一点中国就绝对过不了关。

温家宝出访的一大特点是把国内的亲民秀照搬到国外。这次也不例外,每到一地必定要和当地华人见面。谈话内容却都是些老生常谈,无非是祖国的大好形势,党如何重视关心海外同胞,祖国要统一等等,当然作为点缀,一定少不了谈些问题和困难。此行中唯一引起外界关注的是关于制定“统一法”的谈话,而本人认为在听到那位热心统一的爱国华人的建议之前,温总理从来不知“统一法”为何物,只不过顺嘴接了句话碴而已。为了这句话所引起的风波,回国后免不了要向老江、小胡检讨几句。老生常谈是对大陆人而言,对于要对中国做出判断的欧盟政治领导者来说,这些对自己人的谈话会比谈判桌面上的那些官话更有价值。分析这些谈话会使你们了解一个更加真实的中国。你们会发现在这些谈话中,充斥着与你们格格不入,在冷战中你们敌对方的意识形态。这些意识形态依然深深根植在中国第四代领导人的潜意识当中。被你们视为全面战略伙伴的中国正是处于这样一些人的领导之下!对本人来讲,阅读这些谈话的最大收获就是找到了已在中国泛滥成灾,并必将危害世界的狂热狭隘的民族主义的根源。试问温总理,当你把热爱祖国说成是最崇高的情感时 ,是否能体会到聆听你演讲的外籍华人的感受?你在逐步走向统一,民族国家意识已渐渐淡漠的欧洲,大谈特谈爱国主义就没觉得有些不合时宜?爱国中暗含着爱党的说教连香港人都不买账,你拿这些破烂到欧洲推销就没有半点不好意思?难道驻德使馆的同志没有向你汇报德国某位议员因在国会说了句“我以生为一个德国人而自豪”的话,被知识界当作种族主义而群起攻之的事件?不过以你的境界即便知道了也无法理解,这样的话语你一天不知要豪迈地重复多少遍!你以为爱国最崇高,而我却以为爱亲人、爱邻居、爱不同肤色的他人、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都比爱祖国更为崇高。耶稣所说:“爱你的敌人”的崇高境界恐怕更是你这个共产党人所难以领会的!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美国和日本,敌乎?友乎?
人民的知情权在哪里?
韦拓:从下滑到坍塌 国足告别世界杯之路
林一山:被历史选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