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乌克兰的选择与苏东大趋势

陈彦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1月5日讯】本届乌克兰总统大选第二轮投票于十一月二十一日举行,由于验票结果同民意预测不符,投票过程中出现大量舞弊行为,反对派候选人尤先科的支持者发动示威抗议活动,乌克兰高等法院于十二月三日判决第二轮投票无效。十二月二十六日,乌克兰举行第三轮投票,尤先科以百分之五十二的获票率赢得大选。现总理执政党候选人亚努科维奇拒绝承认失败,也向高院提出指控。尽管由于亚努科维奇的上诉,乌克兰总统选举目前仍不能说完全尘埃落定,但是,国际社会与乌克兰国内执政党自己均表示此次投票是基本自由和公正的,亚努科维奇的反对已是强弩之末。长达一个月之久引动全世界关注的乌克兰政治危机到此已近尾声。

地缘战略还是民主轮替

为什么此次乌克兰总统选举会引起全世界的普遍关注?归纳起来,大体有两重原因。第一涉及地缘政治,第二属于乌克兰民主政治运作。

乌克兰地处欧盟与俄罗斯的边界,尤先科以加入欧盟作为其竞选的主要支柱之一;而亚努科维奇作为现政权亲俄政策的执行者则将其竞选纲领建立于加强与俄罗斯的关系之上。因此,乌克兰此次选举被一些媒体看成是俄罗斯与西方的某种对决。

另一方面,乌克兰自一九九一年从苏联独立,引入民主政治之后,并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政党轮替。现总统库奇马一九九四年当选,一九九九年连选连任。此次以尤先科为首的反对派主张对现存体制进行改革,代表着乌克兰社会前途的另一种选择。

这两重因素孰轻孰重?如何理解此次乌克兰政治危机?此次选举的败选者亚努科维奇在选举结束后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此次投票是一次有预谋、有计划的由大西洋彼岸操纵的夺权行动。这种夺权行动在格鲁吉亚发生过,在南斯拉夫发生过,甚至在罗马尼亚也发生过。”应该说,亚努科维奇是有眼光的,他不仅将此次乌克兰的政党轮替放到一个广阔的国际背景下去解释,也点出了问题的历史渊源。无独有偶,支持亚努科维奇的俄国总统普京面对乌克兰危机也表示:在前苏联的地域内不应该再进行继续革命了,这会破坏该地区的稳定。

当年叶利钦也选择了西方

自一九八九年柏林墙倒塌之后,不仅仅罗马尼亚作出了靠拢欧盟的选择,属于前苏联地盘的匈亚利、捷克、波兰、波罗的海等国也作出了同样的选择。二○○○年十月,以民族主义旗帜抗拒这一选择达十一年之久的南斯拉夫强人米罗舍维奇也不得不接受南斯拉夫人民通过票箱作出的选择。然而,所有向西靠的这些国家虽然都属于前苏联的势力范围,但似乎离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为主体的独联体国家还很远。

直到二○○三年十一月,格鲁吉亚发生所谓“玫瑰革命”,将掌握权力十一年之久的谢瓦尔德纳泽轰下政坛,开启了独联体国家的新一轮选择。如果没有乌克兰的今天,格鲁吉亚很可能是一个孤例,但乌克兰此次选举却使这一选择演变为一种趋势。

八九年开启的这一从地缘政治层面看起来向西靠拢的决策,均是通过政党轮替完成的,也就是说,九十年代的苏东大变局,其实是西向选择与政党轮替两重因素互为表里的历史大趋势。按照亚努科维奇的说法,这种有预谋的行动既然有如此深广的渊源,就可能持续蔓延,而普京担忧的继续革命就有可能继续向东扩展。美国、欧盟当然在地缘战略上有维护自我利益的取向,这同普京治下的俄罗斯并无区别。

然而,俄罗斯与欧美之争不仅仅是地缘战略之争,更是政治制度之争。这一竞争给民主留下了空间,为民族与民众提供了选择。九一年苏联崩溃,叶利钦选择了民主,从地缘意义上难道不也是选择了西方吗?乌克兰当年从苏联独立出来,不也是选择了西方吗?亚努科维奇可能忘记了,他今天可以堂堂正正的作乌克兰的总理,甚至可以利用乌克兰东部俄语区的民族主义情绪来竞选独立国家乌克兰的总统,正是由于他站在这个向西靠拢的传统之上的。从这个角度看,乌克兰此次西向的选择,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其动力源头就在俄罗斯,是当年苏联改革所启动的自由潮流的继续扩展。如果这确是一种预谋的话,那么这一预谋乃是东欧与俄罗斯各民族的共同选择。

民主认同高于族群认同

政党轮替的制度化,是民主机制正常运作的主要检验标准之一。乌克兰此次选举如果能够落实政党轮替,那是对乌克兰民主制度的重大贡献。无疑,乌克兰具有俄语区与乌克兰语区的地理分梳,存在着东正教、天主教等不同的宗教社团,各方在对俄罗斯和对欧盟的战略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分歧。这种分歧一方面确实构成检验乌克兰当政者政治智慧的一道难题,另一方面也是任何一个民主开放社会都存在的,也是多元政治生活的应有之义,由此并不能推导出民主导致分裂的结论。

对于乌克兰这样的民族关系极其复杂,民族认同相对脆弱的新兴国家说来,分裂的梦魇可以被人利用,成为一种竞选语言,也会激起观察者的忧虑。但是,尤先科本人是讲俄语的东正教教徒,他的当选并无理由会比其他人当政引发更多的民族纠纷。另外,退而言之,政党轮替是民主的必然,认同民主就得接受改朝换代的前景。对于任何认同政治民族原则的现代民族国家来说,民主认同高于族群认同乃是立国根本。较之其他相对单一的民族,乌克兰民族在政治认同上也许有更大的难度,但是,接受政党轮替的洗礼这一关却是必须过的。笔者相信,历尽艰难走到九十年代才建国的乌克兰民族,将可以顺利地通过这一关。

--转载自《新世纪》网站(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不代表大纪元。

相关新闻
陈彦:土耳其能否加入欧盟?
陈彦:拂去华沙起义历史的尘埃
陈彦:诺曼地登陆庆典与德国的双重解放
陈彦:德里达解构恐怖主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