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自然——崁头山冬初

范力中 撰文、摄影

人气 3
标签:

无雨的初冬季节,除了枝顶叶片前夜凝露滴落林荫植被上,而显得稍有湿意外,林荫外表层,看起来略显干枯。山棱峰巅死亡已久的乔木,状似海中丛枝珊瑚的干枯树形,依旧孓然的伫立,任凭山风摧袭,直到树身倒下。无庸置疑,不管是挺立或是倒卧,枯树的躯壳里,必然隐藏有另一片无限的生机,延续着嗜纤族群的生命。



绵亘在台湾台南东侧西乌山岭山列东北棱巅上的一尖山、二尖山与三尖山,虽然也在崁头山仙公庙附近,不过二、三年以来却不曾有过闯探的念头,直到近日涉足后,才被其异于仙公庙后步道的荒野风貌所吸引。进入步道前的一小段废耕地旁,淹满斜坡植丛冠层的蔓泽兰,毫不客气的滥放着。冬阳中,这所谓的绿色之瘤,在这片荒野中果真是百害而毫无一利?

蔓泽兰盘满的冠丛中,被其所掩盖的植物,可能因竞争不到阳光而断失生命光彩,然而由无数小花形成的花海,却随风飘散着一阵阵的清香味。为其所诱引的蝶蛾蜂群,或痴醉到几经数度拍摄干扰仍不肯飞离,或无惧处处蛛网的构陷仍辛勤的采摘蜜粉。繁花引来的各类昆虫行踪,早已被编织圆网或立体网的蜘蛛侦知,无论是近地面或枝叶间隙处,就地架着各式捕虫网,守候在网心等待虫儿陷入。腹背图腾相当有形的古氏棘蛛、腹形三角状的中形金珠、大腹圆滚的长圆金蛛、网形立体的泉字云斑蛛……,还有穿梭在花丛间的跳蛛与花蛛。




这片土地,看来并未排挤外来的蔓泽兰,蜜源较为匮乏的冬季里,蔓泽兰的花蜜似乎成为另一种供养品。也很庆幸,一年四季中,蔓泽兰也会凋零逝去,不至于全年盘据着大片山坡。

离开废耕地朝前走去,路变窄小了,两旁迎宾的是散生而不连串的麻竹丛与包箨矢竹。据闻台湾棋石小灰蝶的幼虫可摄食包箨矢竹长大,只不知除了今日新发现的三尾小灰蝶幼虫(被寄生)之外,哪天是否有缘在此遇见台湾棋石小灰蝶。



进入林区,步道逐渐蜿蜒陡斜,先是荒乱的杂林,而后转入冠层与地表植被层次分明,且物种较多样的林区。这一路上,相信同行的伙伴必定是放慢脚步,很仔细的搜索观察沿途生物,而忽略掉步道后头尚有一段惊奇之路耐人探寻。甩开队伍,独自走在最前头,步道两旁近地表处的优势覆盖物种已更替为冷清草,无意望向左侧不到三十公分远的叶片上,头皮竟不自觉的发麻,蜷缩的青竹丝蛇影就静谧的浮现在叶面上。惊惧之余,倒也欣慰这突然现出的危险生物,终算能给今日非见它一面不可的伙伴一个勉勉强强的交代。

走的虽急,不过在一尖山(海拔806公尺)午餐后,接下来的步道际遇却是精彩绝妙,酷似弓果黍的禾叶下,悬挂的黑树荫蝶蛹,以前曾经遇过,但从来未曾在不到一平方公尺的草叶下,惊见如此多颗的翠绿蝶蛹如耳坠般的悬垂着,就连后续步道竹丛下的穗花蛇菰,无论雌雄,也都是成群成队的窜出,数量之大,算是毕生首见。




越过最高的二尖山(海拔863公尺),冲抵三尖山(海拔823公尺)后,已是午后三点。回程中,便便大腹的台湾骚斯雌虫横占步道,看似产后气力虚极,懒得跳走。不多逗留,加速返回停车处,心虽有所不甘,也只能留待以后再续。@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木棉花
木棉花 人气 2
雨后的花树下
仙公庙定点观察后记——寒露
绿色行动新主张---节能小绝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