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国涌:悲观是无济于事的

--悼刘宾雁先生

傅国涌

人气 3

【大纪元12月16日讯】刘宾雁先生告别世界的时候,他回不来的故乡正深陷在无边的严冬之中,横在他同胞面前的是漫长的冬季,就连曾经四季分明的江南,这几年来,气候也越来越反常,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酷热而漫长,春、秋两季昙花一现,很难体会到了,常听见有人抱怨,现在只剩下了两个季节。与气候、生存环境的恶化一样,刘宾雁先生最终回不来的这块土地,苦难依然看不到尽头,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我们才有可能走出专制的阴霾,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我们才有可能呼吸到自由的空气。在这个意义上,宾雁先生晚年选择流亡,最终在一片自由的天空下合上双眼,也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然而,对刘宾雁先生而言,他的双脚未能再度踏上故国的土地,最后看一眼故国的山水、百姓、亲朋好友,终究是个再也无法弥补的遗憾。他骨子里是一个有着深厚中国情结的人,即使被拒之国门之外,也阻止不了他对故国的深情爱恋,这是任何浅薄、虚妄、伪善的民族主义者永远都理解不了。即使位居御用的“中国作协副主席”宝座,他也决不感激涕零,与强势集团同流合污,把生命视为生物学意义上的偷安与苟且,哪怕出局也在所不顾,这是中国式的犬儒主义信徒们难以想象的,在他们的辞典中,除了吃喝拉撒为核心的人间享乐,再也找不到有价值的追求,在他们的眼里,所有的一切都不过是工具,知识、学术、艺术、文学、科学、技术……只要能换取世俗的荣华,只要能在装饰豪华的客厅里安然地坐着,香车美女,鲜花缀拥,活得脑满肠肥、子孙安乐,哪怕向权力俯首称臣,向强势下跪又有何妨?这仿佛已成了一种不褪色的时尚,特别是刘宾雁先生有家归不得的这些年以来,这样的趋势正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媒体上到处充斥着无耻的献媚、肉麻的吹捧,聚光灯下,小人、丑类可以被当作圣人,骗子招摇过市、大行其道,侏儒被奉为巨人,婊子当道,戏子横行,现实生活中上演的不过是一出又一出的荒诞剧。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才能更真切地理解刘宾雁先生的意义,他的意义主要不是政治上的,也不是文学上的,而是生活上的。在一个无聊、荒诞的年代里,他提供的是另一个真实地生活下去的坐标,是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而不是回避这一切。他寻求的从来都不是权力,而是无权者的权利,他的心始终和千百万无权无势、蒙冤受屈的弱者,孤苦无告、在寒风中颤栗的底层受难者系在一起。流亡,在流亡中的坚守,这一切既是他选择的生活,也成为他的命运。

人类都是有限的,刘宾雁先生不是完美无缺的圣人、先知,也不是包打天下的救世主,他只是中国的赤子,他耿耿于心、难以眠目是中国的自由,直到流亡异国的岁月,在他身上仍留有被扭曲的马克思主义思维痕迹。他没有能彻底摆脱长期形成的思维习惯,对他身历的革命生涯、一九四九年以后的历史他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今天,他已经站着走完了人生的全程,如同他留下的遗言,他做了他该做的,他说了他能说的。在时代给予的限度下,他已经问心无愧。这是每一个对他怀有敬意的人都不会有异议的。在他的故国,许许多多像我一样与他素不相识的普通人,都为他的去世感到了悲伤,为他,为中国,也为我们。虽然,茫茫大陆所有的媒体都没有关于刘宾雁去世的任何消息,哪怕是几个字也没有,但是他在遥远的大洋彼岸病逝的消息还是像长了翅膀一般,在许多普通人之间传播,早上起来,我收到了好多条短信、邮件,都是关于他的离去,有朋友说:“刘宾雁走了,《人妖之间》还在。”当然他留下的远不只是那些打动过一个时代的报告文学。

总是面朝生活、迫切地在生活中汲取养分的刘宾雁先生,之所以能在困境中保持着一分乐观,就源于他对人类的信心,因为他深深地知道“悲观是无济于事的”,生活会继续下去,在真实的生活中,荒谬的东西终究是会被抛弃的。他的乐观不是一种盲目的乐观,而是一个对命运、人生有深刻洞察的知识分子独有的精神气质,这样的气质是难能可贵的,尤其在我们这块享乐主义、苟且主义盛行的土壤上,人往往很容易变得悲观。刘宾雁先生走了,人类的生活将会继续下去,他的谢世不是结束,即使在他离开我们之后,我们仍要时时回顾他说过的话——“悲观是无济于事的”,继续往前走,真实地生活下去。

转自《动向》12月号(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热点互动】从刘宾雁现象看大陆的维权运动(二)
伊川:他们究竟怕什么?!
德国华人人道互助会沉痛悼念人民的良心刘宾雁
易尧:求真的楷模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