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林.阔濑古道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39
标签:

第一次知道阔濑古道时,就很想前来探访。坪林、双溪之间的古道多沿着北势溪谷而行,而北势溪是北台湾最美的河流之一,我曾见识过几次。

在此之前,我曾走过坪林、双溪之间的湾潭古道及北势溪古道,两条古道沿途溪流碧绿,林木蓊郁,令人惊艳及想念。阔濑古道、湾潭古道、北势溪古道都属于“坪双古道”的一段,彼此前后衔接。由阔濑出发,沿着北势溪谷,经黑龙潭,至三水潭,然后古道一分为二,一沿北势溪主流进入双溪乡泰平村料角坑,是为“北势溪古道”,一沿北势溪的支流湾潭溪进入双溪乡泰平村湾潭地区,是为“湾潭古道”。

我蒐寻网路相关登山资料,湾潭古道、北势溪古道的资料不少,而独缺阔濑古道,这条古道似乎已被山界遗忘,既不见登山记录,亦无登山团体安排此一古道行程。我唯一读到的资料是自然旅行作家刘克襄先生所撰写的“阔濑古道”一文,提及由阔濑古道的起点自阔濑营地的阔濑吊桥出发,约一百分钟,可抵达黑龙潭。

我上次至阔濑营地,过阔濑吊桥时,曾想一探阔濑古道。古道的入口就在过吊桥之后的左侧,有一条紧临溪岸的小径。入口处无登山条,只见树上钉着一块署名“知名不具”的标志牌,写着“双水潭、张家庄可由此去40分钟”。上头写路程四十分钟,而刘克襄先生则说一百分钟,不知何者为是?当时虽然好奇心动,但日已过中午,而小径入口杂草丛生,路况不明,我心怯不敢独行。



今日则是邀友人同行壮胆,探访阔濑古道。走北宜高速公路,下坪林交流道,转坪双公路(北42乡道),约14公里,抵达阔濑营地,展开今日的古道之旅。

过阔濑吊桥,左转,来到桥旁的古道入口,有杂草半掩路径。拨草而入,发现其实路径相当清晰,小径通往下方的河床卵石滩地,沿着溪床上行,但见芒花绽开,秋意正浓。前行数分钟后,越过一小溪支流,溪畔有水泥断桥残迹,由此可想见,这条古道应曾拥有过风光岁月,如今则是归于平淡寂寥。过小溪,古道行于溪岸之上,山径紧贴于溪岸山壁,路狭,碧绿溪流就在下方,但溪壁陡峭,无法下切至溪谷。只能以眼睛欣赏而已。



古道少人行走,所以显得荒凉冷清,冷清草、楼梯草盛长于道旁,而昨夜山区有雨,草叶都沾着水珠,走过时,裤管湿湿。古道路径则还相当清晰,又沿溪而行,无歧路,所以不用担心会迷路。

山径狭窄临崖壁之处,则有固定的绳索可供攀拉,可见这条古道有前辈山友在维护。途中可看见少许尼龙绳悬挂树枝做为记号,偶然遇见一条正式的登山条,而字迹几已褪色漫灭,犹可辨识“蓝天队”三字。



前行十一、二分钟,遇一小支流,有小瀑布,瀑布下有小浅池,水清澈,有溪虾悠游,大小约四、五公分长。这里也有一座颓坏的水泥桥。继续前行,古道缓缓而上,走来不费力。临溪行,有淙淙水流声相伴,时时可见碧绿溪潭,令人心悦神爽。路况则时好时差,或遇杂草,或遇姑婆芋,或遇竹林,但路迹一路明确。途中偶尔看见绳索垂降向下,通往溪谷。下方的北势溪谷,不时出现迷人的潭水,而潭幽隐密,所以能吸引山友攀降陡坡而下,一亲流水芳泽。

古道渐渐高绕,约四十分钟,道旁遇一金斗瓮,附近竹林渐多,不久,遇崩塌,但有叉路可轻松高绕而过,树间绳索齐全。然后又越过一小支流,前方出现芭焦树,接着陡下,出产业道路。出口处的电线杆编号为“中崙干49号二枝19”。继续沿着柏油路向下行,至下方转弯处,右侧又接古道,转弯处的电线杆编号为“中崙干49号二枝22”,转弯后的下方处则有一户人家,门牌为“阔濑11号”。这户民宅临北势溪,溪岸有小块露营地。

稍休息后,继续前行,转入古道。路况明显转好。经过一片竹林,出现叉路,无路条,但判断应取左行,沿溪流方向而行。不久,又遇一金斗瓮,又前行二十分钟,爬至一小丘高处,路旁有废弃的电视天线架及电线,则离人家应已不远,天线应为附近人家为收视清晰而架天线于山丘之上。续行十五分钟,出古道,有几户民宅,门牌分别为“鹭鸶岫3号及4号”。



“鹭鸶岫4号”民宅门前有一位老伯正在整理竹子,得知我们从阔濑走这条旧路而来,颇为好奇。他说,他已经很久没走这条旧路了。以前当地人都是走这条路进出的,从这里走到坪林,约四小时;走到宜兰外澳,则约五小时。

从这里到外澳,如我所认知的,当地人是走湾潭古道及乌山古道,这些古道的旧迹都还存在。我问老伯,从坪林走至宜兰外澳是否一天可到达?老伯笑着回说,坪林人不会这么走。坪林人要去宜兰,会走北宜古道,不会绕远路经由双溪出外澳。老伯说,这条路是他们住偏远山区的人走的。

我后来想起曾读过《噶玛兰厅志》的记载,淡兰古道的这条支线,是从头城翻山越岭至双溪,然后直出平溪,接水返脚(汐止),而至艋舺(万华),不是从双溪绕往坪林,经石碇、深坑、六张犁至艋舺。老伯说的话,可与史书相印证。

由“鹭鸶岫4号”前行,古道为产业道路取代,约走五分钟路,抵达黑龙潭营地入口。进入营地后,沿着柏油路走下坡路,过“中心崙二号桥”后,在溪畔的黑龙潭营地用餐休息。

在过桥之前的桥左侧,有一条小山径,可通往上方的一座古老土地公庙。这座黑龙潭福德宫是这条古道的见证。从黑龙潭至三水潭,古道绕行于山腰,约三十分钟,可抵达三水潭,接湾潭古道。黑龙潭、三水潭之间,目前已有产业道路可通,这一段古道将更被世人所遗忘。



从阔濑吊桥走至黑龙潭,费时一百分钟,与刘克襄先生的记录相符。回程下坡路较多,也较少停留拍摄,因此行进速度加快,约八十分钟,回到了阔濑吊桥。这时正巧遇见一位带着孩子来此游玩的男子,他看见我们从草丛中钻出,向我们问候致意。他说,他小时候也曾走过这条古道至宜兰外澳。我问:“要走多久?”他回说:“两天一夜”。

阔濑至外澳,为何需要走这么久呢?详问之下,原来他是参加野营活动,边走边玩,中途住宿营地一夜。由此亦可见,阔濑古道曾经是一条广为人们行走的道路。后来,坪双公路及沿途各条产业道路陆续完成后,阔濑古道就注定走向没落。幸好,虽然古道经风历雨,但旧迹仍在,若有山友持续探访,沿途有山水美景,今后应当不会如此寂寞。

我们在阔濑吊桥下的河岸休息。望着清澈美丽的北势溪谷,我回忆起曾走过的北势溪几条古道及景点,如虎寮潭,如粗石斛,如大舌湖,如阔濑,如黑龙潭,如三水潭,如湾潭,皆美景天成,令人赏心悦目,倘若政府能重建昔日的“坪双古道”,自坪林至双溪,将北势溪沿线的各景点及各古道旧迹连成一线,则必将能成为一条国家级的历史古道。



而路线更可延伸至宜兰外澳,形成两天或三天的古道大纵走行程,沿途虎寮潭、粗石斛、大舌湖、阔濑、黑龙潭、湾潭都有营地可供住宿,白天走古道、赏美景,夜晚宿营地、听虫鸣,则必定会是一条梦幻迷人的健行路线。

这样的主张,或许会令环保团体瞋目咋舌。北势溪位居于台北市翡翠水库上游,为重要水源地,岂可大力推广旅游活动?倘若游客造成污染,岂不危及台北市民的健康?北势溪管制都还来不及,岂宜推广旅游活动?我的看法不同。管制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倘若我们能让中小学生的校外教学活动,安排学生行走于北势溪沿线古道,并住宿野营一夜,让孩子目睹碧绿溪流、鱼群悠游、苍郁山林、虫鸣鸟语,使幼小心灵耳濡目染国家美丽山水,则爱乡爱土的情感油然而生,这才是国家长远之福。这种深远的功效,岂是管制措施的效果所可比拟。

旅游日期:2005.11.14 (写于2005.11.19)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台北城古迹巡礼(二)
基隆.海兴路森林步道.大武崙山.中山峡谷森林古道
草原惊艳:顶山.石梯岭.北五指山.高顶山
南港.树梅古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