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中又忽西 最爱白婚纱

人气 6
标签:

【大纪元6月19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黄以敬╱专题报导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白色头纱”1百年前就传入台湾,取代传统“大红凤冠”,而台湾新娘在日据时代受到皇民化影响,甚至一度流行穿“灯笼裤”结婚。台湾过去百年的婚纱演变,其实就可看见台湾发展的缩影。

实践大学服装设计系讲师叶立诚完成的“二十世纪台湾结婚礼服演变”研究指出,过去百年中,由于受到中国及日本殖民文化影响,早年日本上流社会又已受到西方相当影响,台湾也随之一直处于中、西文化混合中,从结婚礼服设计,就可见到社会的演变。

一、日据初期(1900至1919年 )

从满清政府被割让成为日本殖民地的台湾,服装设计也出现中式与西式礼服的交替,女性传统身着凤冠霞帔、红袍宽裙出阁,20世纪初,“白头纱”开始出现在台湾,红色盖头逐渐被取代,1910年代开始,新郎礼服也由中式长袍,开始改为西式礼服。

二、日据中期(1919至1937年 )

此时期结婚还是以中式服装为多,但家境富裕的新娘已经穿着白色结婚礼服,手中也出现捧花,渐成流行指标,新郎则除少数人还是穿“台湾衫”,越来越多人穿着西式礼服。

1932年,台湾第一家百货公司 – “菊元百货公司”,于台北市城中区落成,每年从日本运来大批的清仓折扣货品,更对台湾结婚礼服的发展造成影响。

叶立诚指出,日据时期所谓的“西式结婚礼服”,是以西装及白纱礼服为主,新郎礼服是深色燕尾服、背心滚白边,结领带、搭配西装裤、戴白手套,甚至还会戴西式礼帽;家境较普通者,则穿着一般西服。

三、日据末期(1937至1945年 )

日据末期进入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政府为争取军援,要求民众一切以简便为原则,结婚也不例外,因此出现许多改良式新娘礼服,许多新嫁娘以日常衣着搭配白色头纱,甚至有人直接穿方便工作或走避盟军空袭的“灯笼裤”步入礼堂,新郎则以“国民服”或“军服”作为礼服。

四、1945年至1990年

台湾脱离日本统治,却未脱离艰苦环境,加上大批民众随国民政府迁居到台湾,尽管生活一切从简,结婚礼服却开始出现多样化;由于蒋宋美龄带动,强调合身笔挺、高雅气质的旗袍,成为大小正式场合的热门服饰,几乎每位新嫁娘都会有一套旗袍宴会服。

当年新娘礼服的白头纱及捧花上,开始出现亮眼装饰品,白纱裙也开始有了单一或多层次的变化,现今颇为流行的“蛋糕裙”,时尚始祖大概就是出于这个年代。

较特殊的是,叶立诚强调,40年代,新娘头纱开始流行“拖地长纱”;1950年,新娘礼服则开始流行雍容华贵的“蓬裙”。

60年代,则可见到层次与蓬裙结合,伞状的婚纱裙䙓设计相当常见;到了1970年代,则改以强调“流泄拖曳”效果的长婚纱,花童拉起长长婚纱尾巴,或是将婚纱裙䙓如瀑布拖曳满地,强调西方宫廷式的隆重华贵。

相对地,新郎礼服在1980年起,开始流行白色礼服,也再度赢得婚礼中引人注目的男主角地位。而且当时,婚纱礼服公司也开始帮忙包办所有结婚事宜,流行户外摄影,甚至协助代订礼车、饭店喜宴、归宁的化妆、整发等全套服务,强调婚礼“一次包办”。

五、1990年代迄今

叶立诚指出,台湾许多新娘礼服的设计,都是以西式礼服时尚作为模仿或设计灵感,但由于社会风气与民族文化影响,可能会慢一段时间,例如欧美早就流行露背、露胸强调身体曲线的服饰设计,近10年才在台湾形成蓬勃风气。

另一方面,由于个人自主意识兴起,不再附从社会流行,“个性化”礼服在近年逐渐成为新兴风气,新娘身着潜水装或跳伞装结婚的场面,已不算新鲜,甚至有学校班对的新人,会直接穿着学生制服结婚,白纱礼服不再是唯一选择。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日本作家谈文化差异 一个地名让台湾人笑翻
走访大溪木艺博物馆 探索歌后凤飞飞故事馆
加国亚省班芙公园梦莲湖 上榜世界最美湖泊
组图:2024台北国际龙舟锦标赛集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