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大剧院成风 网民痛斥“败家”

标签:

【大纪元2月10日讯】(大纪元综合报导)近年来,中国大陆有多个城市近年纷纷耗巨资兴建城市标志的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一座座的新型“大剧院”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然而,大剧场建起来后,实际运行状况如何呢?《人民日报》报导指出,耗资11亿元人民币打造的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自2005年开幕以来,却一直处于闲置状态,加上高昂的保养开支,使得这座豪华的建筑陷入“建得起,用不起”的困境。

一座座耗资动辄数亿元的大剧院,不仅被内地学者挖苦成“对老百姓来说,是看得见用不豪华玩具”,更被网民痛斥为“败家”。

值得注意的是,历时7年、耗资27亿元兴建的北京国家大剧院预定今年7月使用,《人民日报》此时发表这篇报导,令外界感觉是意有所指。

报导说,这些新型剧场都有共性:投资巨大,建筑主体求新求异,设备大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硬件甚至可与欧美的新型剧场媲美。可是由于使用率偏低,导致成本居高不下,不少应邀演出的国际顶级演出团体在权衡成本后,大多不愿轻易动用这些设备。

坐落于浦东日晷广场的那朵硕大的“蝴蝶兰”建筑--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由巴黎戴高乐国际机场的著名建筑师安德鲁(PaulAndreu)设计。但却被内地学者挖苦成“对老百姓来说,是看得见用不豪华玩具”。

究竟有多豪?“东方”建筑外表采用金属夹层玻璃幕墙,由五个半球体组成,如五片绽放的花瓣,因此被称为蝴蝶兰。

“东方”有三个厅:音乐厅、歌剧厅、演奏厅。造价不菲的歌剧厅里有耗资逾亿元的舞台设施、专用的冰上舞台,美轮美奂。而建筑顶部则安装了880盏嵌入式高科技顶灯,当乐曲在音乐厅演奏时,灯光会随 旋律起伏变幻。

豪华的设施其保养费自然所费不赀,每日的管理经费就是一笔巨额经费。以清洁为例,装饰东方艺术中心内墙的陶瓷挂片多达15.8万片,全部擦洗一遍就要两个月;4700块玻璃幕墙“外罩”,每洗一次得4万元。而电费更可怕,平均每天成本就达9万元,占“东方”全部开销的1/3。

但“东方”自启用至今却少有用武之地,音乐厅内向奥地利订制、国内最好的管风琴设备,迄今亦只用过7次。而歌剧厅内的专用冰上舞台每启用一次,仅耗冰成本就达2万元,仅在去年俄罗斯圣彼得堡国家冰上芭蕾舞团表演时用过一次。

造价高昂的设施闲置,以及庞大的管理费使得“东方”出现亏损命运,很多人认为,提高票价可能是为“东方”化解成本压力的手段,但是2005年邀请柏林爱乐演出时,票价出现4000元的价格,因而却广受非议。然而这看起来贵得离谱的票价,可其票房收入却“仅及成本的一半多”。

令管理部门忧心的还有,再过5年、10年,一些设施面临大修、更新,高昂的管护成本问题将愈加突出,到时这部分成本又该如何承担?而“东方”目前的难题并不是个例。据了解,目前许多地方的大剧院或多或少地都为维持基本运行的高昂成本所困扰。

祸起江泽民 争建大剧院成热潮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是内地城市兴建大剧院成风的一大原因,尽管法国建筑师安德鲁的国家剧院“巨蛋”设计,一开始就被批评浪费大量空间、建材和能源,而且外形与北京古都风貌极不协调。但中共前总书记江泽民依然一意孤行,国家大剧院仍在2001年,即在他卸任中共总书记的前一年动工。

此后,内地城市掀起了争建大剧院的热潮。既可讨好领导人,又可新建“面子工程”,更重要的是,越大型的项目,越是官员“创收”(创造收入)的良机。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大剧院的设计蓝图,由江泽民钦定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PaulAndreu)的“巨蛋”。而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设计,也出自保罗.安德鲁的手笔。

座座耗资过亿 网民斥“败家”

内地已建成和在建的10座豪华大剧院,设计多数出自欧美名家的手笔,外表多为玻璃幕墙,看不到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子。这些剧院的建筑“最低消费”为3亿元人民币,网民痛斥“败家”、“超级大国也没这么奢侈”。

各地近年兴建的大剧院资料来源︰《人民日报》单位:人民币为
北京国家大剧院

北京国家大剧院

投资额:26亿

重庆大剧院

投资额:15亿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投资额:11.4亿

广州歌剧院

投资额:10亿

湖北武汉琴台大剧院

投资额:10亿

河南艺术中心

投资额:9亿

浙江杭州大剧院

投资额:9亿

浙江宁波大剧院

投资额:6.19亿

东莞大剧院

投资额:6亿

浙江绍兴大剧院

投资额:3.1亿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外国建筑师“支撑”北京引争议
北京国家大剧院今年七月开始使用
中国留学生被遣返 美驻华大使回应
中共地方政府“不务正业” 公务接待成重要工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