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勤族必读:长期“极端通勤”有何弊端

人气 34

【大纪元5月14日讯】(大纪元记者周奕伦、安琪综合编译报导) 根据美国户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 2004年“上班旅程报告”(Journey To Work)每天费时90分钟以上的单程通勤称为“极端通勤”(extreme commute)。自1990年以来,它已成为通勤类别中最快速成长的区块。研究通勤行为的专家表示,长时间通勤会引起多方面的问题,并使人的健康越来越不好。

在2006年,investopedia.com网站指出,由于大都会的房价不断飙涨,大量的人迁往远郊区(exurbs),导致极端通勤族快速地增加。ABC新闻今年4月报导,美国人平均通勤时间为25分钟,德国和日本通勤时间则是美国的2倍。然而美国的极端通勤族是10年前的2倍,达到350万人;它成长的速度是一般通勤族的4倍。研究通勤的专家皮沙斯奇(Alan Pisarski)说,极端通勤族的数目仍在持续增加中。

鉴于迁移到边远郊区可享受较优渥的物质生活,如住在较舒适的大房子、生活成本大幅降低等,极端通勤族原本认为这样长途跋涉地通勤是值得的。然而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曾于2005年报导,研究显示这类通勤族普遍地对目前的生活型态较不满意。事实上他们反而陷入一种所谓的“通勤矛盾困境”(commuting paradox)中。主要是他们高估自己所能获得的物质利益,低估了在其他方面的损失,例如和社会的连结、兴趣或嗜好的维持、甚至是健康的恶化。

专家表示长期极端通勤容易引起高血压、头痛、胸痛、颈痛和背痛。外科医生指出,长时间以相同座姿通车于震动不停的路上,会因颈部扭曲造成“野马脖”(Mustang neck)或“甲虫脖”(Beetle neck)。还会对腰椎间盘构成特殊压力,并使其逐渐磨损。西英格兰大学2006年的调查报告指出,这类通勤族甚至抱怨疲倦、忧郁、紧张、情绪恶劣、精神无法集中。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公共政策教授普南(Robert D. Putnam)在其著作《单人保龄球:美国社区的瓦解与复兴》(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表示,每10分钟的通勤时间意味着个人和社会的连结就相对减少10分钟。所以长时间通勤意味着和家人相聚时间或从事运动、休闲活动减少,甚至无充分睡眠、没时间看病。

除了上述的健康问题外,日本早在1997年和1998年于卡基雅马(T Kageyama)分别于《Lancet》期刊和《工业健康期刊》(Ind Health)发表上班通勤时间对“心”的冲击之研究报告。研究对像为东京大都会平均年龄在21-42岁的223名男性白领工人,其结果发现单趟通勤时间大于或等于90分钟,在仰卧休息和站立休息时,交感神经活动增加;于仰卧休息时,副交感神经活动降低。

自律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其中交感神经系统在压力刺激时会增加血压和心跳;而副交感神经系统则在放松时降低心跳。不少研究显示交感神经活动增加或副交感神经活动降低,都会增加冠状动脉心脏病的风险。

2004年英国BBC新闻曾指出ㄧ项研究显示,通勤族经历的压力远胜于战斗机驾驶或镇暴警察。国际压力管理学会(International Stress Management Association)专家赖维斯博士(Dr David Lewis) 针对125名平均通勤时间为45-60钟的通勤族进行了长达5年的追踪,在一些训练活动中比较了他们的心跳速度和血压。研究发现战斗机驾驶或镇暴警察懂得如何控制场面,是而能进一步对抗随之而来的压力。而通勤族则无法控制局面,所以当面临压力时总感到徬徨无助,进而使其更加恶化。

2005年商业周刊引述瑞士苏黎世大学(University of Zurich) Empirical Research in Economics研究机构的经济学者福莱(Bruno S. Frey)和斯图若(Alois Stutzer)所言,这类通勤所带来的压力是任何益处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而获得弥补的。

极端通勤会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对企业主和员工劳资双方均非好事。是否有任何变通的方法能创造双赢的局面?Network World于去年指出1400名首席财务长(CFO)接受调查时表示,能够提供电子通勤(telecommute)的企业已成为仅次于薪资的优先考虑选项。Network World进而揣测极端通勤将可能带动企业提供电子通勤以网罗或留住人才。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饮食失衡少运动  台湾人30岁就有60岁的肠胃
青春期女生应如何饮食
如何享用冷气而不碍健康
“一代佳人”汤兰花现身洛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