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行旅(7)马达加斯加(二)

黄淑贞 撰文、摄影

人气 8

与微笑民族相遇

今日由阴霾迈向阳光,林相也渐次变矮,阳光渐渐穿透云层,笼罩着大地,驱走昨日的寒意。开阔开垦的谷地取代蓊郁的雨林,红泥砖砌屋的红色大地在梯田层层的围绕下,犹如积木一般,方正、趣味,增添许多异国风味,红土屋的外观简陋有之、精致堆叠有之,利用自然显然是岛民历代的传统。

马达加斯加人多半是马拉加西种族以及欧洲人、印度人所组成;马拉加西人的先祖自东南亚迁徙而来,落地生根再经历史推演与相继来到岛上的民族混血,而形成现在岛上主要的18个种族。


如积木的红土房已算精致了

虽然地理上与非洲大陆相当接近,民族性格却接近亚洲。他们口中的马拉加西语,是南岛语系中的其中一分支,也许也与我们的原住民有着某种的血脉相连,千里之远看到人类的拓展足迹,发现世界真的不大。

由东南亚移民到此的先民,避开多飓风的沿海地带,往比较凉快的高原区移动,因此,山中的居民保留了较多的亚洲性格。他们带来了民生谷物,也开启种稻的历史,沿途所到之处,梯田布满山谷,辛勤耕种的人民筚路蓝缕,在缺乏水土保持概念的年代中,无形流失了许多土壤,红色的泥流入河中,流动的土红,恰似大地受伤流出的一片殷红。


顶上功夫了得

马达加斯加岛只有1/10的土地适合种植,居民仍然以农业生产为主,一年1~3获的耕作技术,却仍需自东南亚进口稻米。听说交通不便,纵使有路却也经常在10~4月的雨季泥泞难行,无法货畅其流,以至于堆着发霉,因此山区的居民生活困顿;虽然仍有大贫和小贫的区分,几乎都未穿鞋,冬天也是一样。

偏远山区没有电力的供应,一到夜里,山中小镇陷入漆黑,在车辆的近光灯照射下,依然可见居民未携带灯具的走在完全漆黑的马路上,为他们冒冷汗,也钦佩他们的夜视能力;而车道边的民房仅点着一盏小烛灯,纵使如首都安塔那那利佛(Antananarivo),夜里的灯光仍然是属于有钱人的奢侈。


运送木材的简易车辆

向导曾说:“夜里,自外太空看不到马达加斯加的灯光。”足见这种民生物资的缺乏。由于居民生活仍然非常的传统、困苦,因此砍伐树木制炭或是生火变成家常便饭,曾经蓊郁的森林就在居民的需求下不断消失,却又没能及时种上幼苗,以致裸露的红色大地就在雨水的冲刷下,一举流向印度洋与莫三鼻克海峡。

消失的森林、流失的国土,换来人民更加困苦的生活,也为岛上的诸多生物带来浩劫,失去栖地甚至绝种。车行间,可见到尤加利树种植在山坡地,主要是提供薪材用材,以减少居民砍伐原生植物,才能进一步展开护林的行动。


虽穷苦却充满自信的小男孩

今天走访的几个聚落,居民有着相同的笑,也有着相同的痛。观光客不会停留的点,居民好奇的向我们聚拢。没能洗干净的脸、没穿鞋子的脚、铺上一层黄土色的破旧衣物,遮掩不了他们脸上淳朴的笑。


卖砧板的小贩

基于对他们的好奇,我们拿出相机拼命拍,充满掠夺性的工具,却引发他们的新鲜感,当注视着自己出现在液晶萤幕更是乐不可支,简单的满足,无上的快乐。进入窄小的泥土房,阴暗、潮湿、简陋,当然更谈不上清洁卫生,却住了不少人,他们不吝惜的让我们参观,我们却无限唏嘘。

——转载自《新纪元周刊》第71期 @

(待续)(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马达加斯加准备设立第三官方语言
华南喀斯特地形等三景观增列为世界遗产
生态行旅(1)摩里西斯(一)
生态行旅(2)摩里西斯(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