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重重的中国“世界工厂”

标签: , ,

【大纪元5月3日讯】(大纪元记者涂佐岸编译报导)中国的出口企业今年以来,面临全球经济放缓、美国进口衰退、劳动成本提高、人民币升值和原物料飙涨的多重打击,这座“世界工厂”的前景日趋黯淡。

高成本 中国工厂已无法喘息

凭借低劳力成本优势,中国经济奇迹般崛起,造就出成千上万制造工厂,但外部恶劣的经济环境,正将这些一直扮演着出口制造业的厂家带向空前的经营危机。近期《时代周刊》(Time)的一篇评论以广东的天济木制品有限公司(Tianji Wooden Products Co.)为探讨对象,真实地刻划出中国工厂面临的危机。

天济公司每年出口1,000万美元的儿童玩具和家具,共雇用800名工人。奈何好景不常,过去两年,生产成本每年增加30%,在竞争激烈下,根本无法任意提高售价。该公司执行长程伟伦(Cheng Wei-lun)说:“我们的利润没了,如果未来数月的情况不能改变,我将不得不关厂。”

情况是有一些改变,但总是愈变愈糟。面对高劳动成本、人民币升值和飙升的原物料价格,使情况已经是够糟的了。加上全球经济放缓和美国近乎全面的衰退,对中国制造业造成空前的考验,低阶产品制造业者备受煎熬,成千上万工厂可能即将倒闭,数以十万计工人将面临失业窘境。

香港亚洲鞋业协会(The Asia Footwear Association)秘书长李潘(Li Pang)说:2007年初,广东省惠东市是3,000家制鞋厂的家园,但过去的15个月,有多达500家关闭。中国国家纺织品和服装协会追踪44,200家纺织工厂,发现去年六分之一赔钱,三分之二刚好持平。李说:“制造业的利润如此之低,只要稍有闪失,他们就要倒闭。”

美国以往平均每个月购买中国约900亿美元出口产品的19%,2007年底,随着美国经济开始动摇,中国狂热的出口增长(过去几年每年增长20%或更高)呈现明确的放缓趋势。与一年前相比,2月出口增长跌到6.5%,与经济学家预期的20%相差甚远。出口主要受挫于该月大风雪造成的电力中断和交通延误,但美国需求的疲弱,也有雪上加霜的效果。2月输美的总值,也出现罕见的年下跌率5.3%。

过度建厂 投资泡沫化在即

虽为世界上第二大出口国,但是中国不像其他一些依赖海外贸易的国家。2006年出口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仅36.8%,低于南韩的43.2%。但中国有异常脆弱的国际需求,因为该国近年来兴建太多的新工厂。挟着轻易到手的资金,中国的经济每年以十位数,咆哮地迈进去,重工业亦大规模的扩张。例如:中国钢铁出口总值,从2003年至2007年间跃升10倍,产值从50亿美元增到500亿美元。

其实,中共官方早就意识到一个投资泡沫正在形成。因此,在2004年,出于经济和环保因素,北京当局开始向省级及地方官员施压,限制铝、钢铁和水泥工厂的支出;国有银行宣布停止工业贷款。但地方官员往往忽视停止的讯号,更多的工厂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多的增长,这使得他们在上级面前有政绩炫耀。不仅如此,地方官员可以为新建设项目取得土地和核发许可证,这往往令其伙伴对企业风险噤声,结果造成兴建太多的工厂。

《时代周刊》在评论中将中国的过度生产比喻为像一辆没有刹车的跑车。只要道路仍然顺畅,汽车就可向前狂奔。一旦跑在一条多坑拥塞的道路,轮胎就会从车上脱落。从2004-07年期间,可以看到全球第二强的经济增长纪录,自中国进口廉价产品的需求强劲。但这个时代已经结束了,大多数经济学家都预测,2008年全球的国民生产毛额成长明显放缓。这个放缓,证实了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公司经济学家孙明春(Sun Ming-chun)的预测,这将“揭露了中国的生产过剩。”亚洲鞋业协会(Asia Footwear Association)李说:“蛋糕只有这么大,当有太多人要吃时,肯定有人要挨饿。”

成本势必再上升

事实上,有人已经在挨饿了,中国的竞争优势是廉价劳工,但此项优势已越来越不明显。过去4年,被喻为“世界的工厂”的中国东南省份,劳动成本增加50%,但因北京当局通过一种新的劳动法,使情势只有雪上加霜。

香港瑞银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说:中国南方厂家相信新的法律将驱使劳动成本增加10%至25%。除其他规定外,新法律规定每工作一年的就业者,下岗时就有一个月的遣散费。香港工业总会副会长的史丹利.楼(Stanley Lau)说:“在出口市场持续下跌的情况下,如果你想裁员,那么你会面对很多问题。需要支付巨额的赔偿。”

巨额的原物料成本也不能省。中国人民币升值虽缓慢的,但确定会继续升值,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与18个月前相比升值12%,这使中国对世界各地的出口更加昂贵。

工厂危机 社会动乱前兆

裁员可能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重大且严重的后果。下岗工人像幽灵军团一样,在街道上漫游寻找工作,势必使北京的经济决策者整天担心政治后果和广泛的社会动乱。雷曼兄弟公司的经济学家孙说:由于制造商已被推到崖边,中国的股票市场将出现急剧下跌。鉴于不少上市公司,投资股票,堆叠利润,孙说:“一个大的回档会造成‘企业盈利’的低落,并导致一个恶性循环。”

而中国脆弱的银行,可能会受贷款拖欠、工厂倒闭的影响。虽然中国银行在景气中,有能力减轻他们账上异常高比例的不良贷款,但企业盈利减少会降低借款人的还债能力。很难评估整个银行界和制造业的关系,但不难想像,当制造业无法还钱,发生中国式信用危机,放款人被抓时的情形。

中国可能浴火重生吗?

当然,最坏的情况并不总能成真,瑞银华宝经济学家安德森可能过于悲观,但他看到中国的出口增长速度在2008年下降约25%。他说:“2008年可能是制造商最终面临获利能力考验的时刻。”若制造业软着陆,对国家长远来说可能是有利的,因为这将淘汰低效率的经营者和促进中国的生产力。任何商业的周期,“开创期的破坏”是必然的,现在,中国的经济决策者只能默祷,未来的开创将大于现在的破坏。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美商召回中国制电玩徽章 台湾未贩售
百特执行长:中国制造肝素 似蓄意混毒
东方猎手:危险的信号 可耻的行为
“我希望成为更好的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