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危房教课32载 最低工资30元

标签:

【大纪元2月19日讯】近日,网友“金泉少侠”在星辰社区发了一组某小学岌岌可危现状的图片,墙上有着巨大的裂缝,黑板完全模糊不清,这里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井叶特西乡依嘎村。学校名叫“依嘎村小学”。在这所学校任教的是一名叫“吉卡马曲”的代课老师,从1976年任教至今已经有32年了。

据《凉山日报》消息,每天早上,吉卡马曲都要带着一大堆教学所需要的书本文具,爬过家后面那座近30米高的小山坡,然后走上一条已经走了32年的村道,这条路,通往他任课的学校。路边的父老乡亲都已经习惯在这条路上见到他,然后亲切地打个招呼:“吉卡‘玛么’(彝语,老师之意),又去教书了!”

每天在路上奔波,吉卡马曲都面带着微笑。因为他知道,在那简陋的村小门口游玩的孩子们只要远远地看见他走来了,就相互叫喊着“吉卡玛么来了”、“吉卡玛么来了”,然后一起跑进教室,拿出课本大声地读起书来。孩子们的琅琅书声让整个偏远而落后的乡村充满了活力和灵气。

吉卡马曲1976年从俄普中学初中毕业后就开始在井叶特西乡依嘎村小学任教,这一教,就教了32年,他也从19岁的小伙子变成了51岁的“老”教师。尽管依嘎村小学的教学条件很艰苦,没讲台,所谓的讲台就是坑洼的教室地面;也没有城镇教室里墙壁上的黑板,吉卡老师是在用两根木棒斜撑着的木制黑板前面站了32年,写了32年。

孩子不能不上学

勤劳、善良、贤惠的妻子沙马石兴今年47岁,由于丈夫要到学校教书,没有时间来为家里分担责任,所以繁重的家务劳作让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大得多,家庭责任的重担让她过早地衰老了。家里的农活都做不了,全靠你一个女人忙里忙外的,难道沙马石兴不希望丈夫和自己建一起忙农活多挣点吗?”

淳朴的她非常羞涩,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说:“刚刚嫁给他的时候确实不想让他去教书了,但是,后来有次去赶集,抱了一只鸡去卖,结果因为听不懂汉话,又不识字,卖了好半天都卖不出去。自从那次以后就再没有要求他一起种地了。不认识字和不懂汉话就像是瞎子和聋子一样了。”

妻子在说这话的时候吉卡老师一直站在旁边不语,脸上始终挂着微笑。他说:“曾经有过回家务农的想法,但很快打消。因为我不去教书就没有人来教孩子们了。不管怎样,孩子不能不上学,不能不读书。”

报酬:从30元到200元

“原来30元和60元的时候,给我发的工资还不够我买烟抽,从去年涨到每个月200元后还好点。但如没有妻子在家辛勤劳作,一样养不了家。”吉卡老师微笑着说:非常平静,像是在叙述着别人的故事一样。

1976年他刚刚当上代课教师的时候给他的工资是30元1个月,后来涨到60元。那时非常的困难,儿子和女儿都还小,需要有人照顾,只有妻子一个人一边带着孩子一边劳作,家里的许多生产就跟不上季节,各种收入都在减少,而每个月60元的工资就显得更少了,什么都抵不上,后来儿女慢慢长大,能够帮助家里做点事时好了点。

成绩:文明的传播者

据悉,由于依嘎村地势偏僻、环境艰苦,国家正式编制的教师都不愿意到这里来教书,来过几个,但是没有能教上多久就调走了,所以,几十年来,吉卡老师是依嘎村坚持得最久的文明传播者。

当谈到自己辛勤教育的成果时,吉卡老师一脸的满意。

“我教过的好多学生都已经到外面接受更高的教育了,光是大学生就有3名,有4名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毕业的,高中、初中毕业的就更多了。”(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争取教育界支持 台联承诺为教师尊严奋斗
帮助贫困学童 台联捐10万
组图:布莱尔之子在贫困地区当教师
五岳散人:危房之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