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艺术

崇玮
font print 人气: 80
【字号】    
   标签: tags: ,

说话就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只要没有身体缺陷,大多数人都拥有这项基本的表达能力。但如何能够在人与人的对话之中,使人信服于你,关键就在于得不得体,以及合不合理,这就是说话的艺术。

不得体的话语很多,语带尖锐易伤人,用词不当更丢人。有个故事,傻女婿因为妻子忙碌,只好独自去丈人家拜寿,妻子教他讲话时都加个“寿”字,傻女婿把这话牢牢记住了。于是,饭来了,就说这寿饭真好吃,这寿堂真漂亮,这寿桌质地真好,亲友们只当好笑,无伤大雅。等到临走前与岳父拜别,女婿就说了:“岳父大人,女婿在这向您敬杯寿酒,您今天穿的这寿衣可真好看啊……”,当然,可想而知,女婿的下场是被臭骂了一顿。说话用词不当就会惹人笑话。

但是,话语尖锐才是真正的伤人。现代人习惯成自然的一些口头禅,泰半不雅──“你这个笨蛋”、“你是猪脑吗”,孰不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古代的臣子上书给帝王,那就是一种说话艺术,只是转换成文字来表达罢了,如同李斯的“谏逐客书”,“泰山不辞寸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捐细流,故能就其深”,甚至明白点出始皇的心理弱点,这就是相当高超的言词;还有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以及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在在都表现出古人对于用字遣词的审慎,以及表达技巧的精湛。

现代人的言语已显白话,且不再拘束,但在自由的社会下,要有现代文明的基本礼貌及应对进退。从最基本的“请”、“谢谢”、“对不起”开始,与人对谈总是不会吃亏,即使对方是所谓“难搞”的长官或老师,但俗语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多点称赞也不失为是个方法。对于学生、孩子等晚辈则要“鼓励多于斥责,赞美大于怒骂”,因为信心能使他们长的更高更好。

若是待人处世懂得用这些“说话的艺术”,必能进退得宜;无论身居何处,也能如鱼得水。@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办公室里与同事们交往离不开语言,但是你会不会说话呢?俗话说“一句话说得让人跳,一句话说得让人笑”,同样的目的,但表达方式不同,造成的后果也大不一样。在办公室说话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 中国大陆现代女性最近盛行单身主义,一批职业女性上班时打扮得一丝不乱,回到家却一身邋遢的运动装,梳冲天辫,喝啤酒,宁愿和猫说话也不愿意出去约会。
  • 当时有一人名强练,不知是何许人,亦不知真正的名字。魏朝有一位李顺兴,常常不说话,说话便是未然之事,当时人号称为李练。世间的人因为强与练相似,所以也称呼为练。容貌高大强壮,有异于人。神情恍惚,无人能测。
  • 至于该如何活用这些倾听时呈现四种不同反应的年轻人,信玄有这样的阐述:
    1. 听人说话时心不在焉的人,继续这样下去不会有好的部下愿意跟随,也不会有人对他表示意见。因为部下会认为,即使自己竭尽忠义,他也不会有回应,就算说出自己的意见,对方也不会认真感受倾听。所以,这种人身边就需要敢犯上直言的人。如此一来,他才会注意到自己的缺点,自发性的改过,终能成为出色的武士。
  • 据《古今怪异集成》一书记载,清朝时,在山东烟台深山里的一些砍柴人曾描述:他们常常见到一种小人,这种小人身长不足一尺,就如很小的小孩一样,却男女老少都有。到了傍晚时分,这些小人们便三五成群的走出来,跳跃舞蹈,互相跌扑玩耍。他们的说话声,呜呜咽咽,分不清他们在说什么。小人们身轻如蝉翼,一旦有人靠近想抓住他们,他们就飞速地离去,快得让人追不上。谁也不知道这些小人们究竟住在什么地方。
  • 他说话的表情,让我想起不久前看过的电影《布拉格练习曲》的主人公,一位老教师,他衡量是否在一个地方工作的标准就是是否感到快乐,当他不再感觉快乐时,他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离开。
  • (大纪元记者古清儿、易帆采访报导) 刚踏上美国土地的时候,五岁多的天宇天真地问:“妈妈我能说话吗,我能出去吗?”耿和说:“我们在那个环境下(中国),不能说话,不能出门,一到了美国,你就可以讲话了,你可以玩,人家跟你说话你可以回答。”
  • 贵报费城版报导的福州人房屋遭中共官员强行拆迁﹑且不予补偿的事件,令人深思,福州同胞的遭遇也令人同情。但我更佩服的,是他们敢于在世人面前曝光中共恶行的勇气。大纪元时报也真正实践着自己的办报宗旨,诚实反应了大众的心声。如果我们每个人﹑每家媒体都能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凭着自己的良心说话,各种邪恶的暴行就会大大减少。
  • 美丽的形态因人而异,而脸是人身上感情最丰富的地方。要如何判断一张脸的美丽与否,大家的观点也各不相同,我想得从他的神情来下定论,毕竟那是上天造人时,赐给人们最美好的部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