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汉学家林西莉 悠游中国古琴之道

font print 人气: 9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舜协台北1日电)瑞典汉学家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新作“古琴的故事”让专家惊艳,音乐家林谷芳等专家今天推崇“古琴的故事”文字浅显、内容地道,可让内行看门道、外行心生向往。

林西莉是畅销书“汉字的故事”作者,以大量考古资料讨论汉字的象形字起源,简明通俗的说故事方式,在台湾拥有庞大读者群。“古琴的故事”今年2月首刷出版即造成抢购,林西莉应邀来台,并出席今天的新书发表会。

本身会弹奏古琴的林西莉,推崇古琴的人文、艺术性,坦言害怕因为西方文化狂潮让古琴失传。她说,现在中国有许多年轻人已开始回头寻找、珍视传统文化,期盼“古琴的故事”能帮助台湾读者进一步认识古琴,进而喜爱和珍惜古琴。

出席发表会的林谷芳表示,古琴从外型到音色、内涵,都可以是一件艺术品,不过,因为文化主体的丧失,反倒要由如林西莉等外籍汉学家写如“古琴的故事”这种书,透过文化的折射反照,唤起文化界及民众的重新重视。

林谷芳强调,林西莉虽然是外籍人士,但仔细阅读“古琴的故事”后,却发现其内容地道,文字深入浅出,非常适合门道中的行内人及一般民众同时选读。

台大音乐研究所教授沈冬建议民众阅读“古琴的故事”时,以欣赏人类共有文化遗产的态度欣赏,并庆幸自己身为中国文化圈的一份子,较外籍人士更能掌握其中精髓,并获得启发。

悠游琴中有道

林西莉是猫头鹰书房民国95年出版的畅销书“汉字的故事”作者,她以大量考古资料讨论汉字的象形字起源,以简明、通俗的说故事方式,已在台湾建立庞大的读者群,让“林西莉古琴的故事”于今年2月首刷出版就造成抢购。

林西莉在书中指出,“古琴”即“琴”,是古代文人四艺(琴、棋、书、画)首位,是中国最古老的弦乐器,又称七弦琴,因琴弦用蚕丝,又称为“丝”。

根据林西莉考证,古琴与古代文人生活及天地观息息相关,例如琴身大出音孔取名“龙池”、小出音孔名“凤沼”,音柱称为“天柱”、“地柱”等,即象征国家、个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

七根琴弦则代表皇帝、臣子、人、事、物、文、武,宽六寸则代表六合(天、地、四方),中国文人的天地、人文观在小小一座古琴上显露无疑。

除具象的琴身结构外,林西莉指出,要弹奏古琴要先学会弹奏的指法,虽然只有七弦,却有26种颤音、54种单音指法,如何能把握这些单调的音,与天地交心,表达、传递其中之美,没有极富耐心的老师,一步步指点,无法窥其堂奥,也就得不到“道”。

林西莉考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曾向师襄子学古琴曲“文王操”,藉由弹奏过程,体悟到周文王的形貌风度,是古代文人藉琴追求更高的精神层面的极致表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因旅行在外,不能出席“遇罗锦女士新书发布会”及“遇罗克蒙难39周年纪念座谈会”,甚感遗憾。借此书面发言,向与会者致意;特向遇罗锦女士表达高度敬意,对她的新著问世,表示热诚祝贺!
  • 三月中由江苏出版社发行了一本新书,《中国不高兴》面世了,新书一出版立即引起了两极化的观点,这本书的作者到底代表全中国人民说了什么不高兴的事呢?这个不高兴又是怎么样造成的呢?中华民族重建自信的基点在哪里?
  • 【大纪元4月1日讯】 (大纪元记者白亚仕台北报导) 一位比一般中国人更懂中华文化的瑞典汉学作家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今天来台发表新书《林西莉古琴的故事》,畅谈失落已久的古琴音乐典故,林西莉以一位西方女子传承古琴文化的观点出发,和一般中国人弹琴、研究琴学琴曲的取向相当不同,林西莉用浅显易懂的笔调,叙说中国古琴的历史、指法与典故,以及从她自身和古琴相遇的感人故事,生动而真切的记录了六十年代北京古琴研究会当时的琴家、琴况与知识菁英的雅集。
  • 笔者曾于国家图书馆查找抗日战史资料,发现一本全新改版的《中国陆军作战各大战役实录》珍贵史料,然而此书在各大书局中却未发现贩售,因此只得联络作者,想购买此书。2009年,笔者与友人一同拜访作者杨濬彦先生,因此发掘了这位已高龄九十九,一生反共的国民党抗战老兵的精彩故事 ,他的一生仿佛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 中国第一贪江泽民家族敛财万亿;嫡孙江志成躲猫猫起家坐拥5千亿资产;江志成借毒生财,涉核酸收割;江泽民死失靠山,江志成荣登杀猪榜头号追踪目标。
  • 与西方基督教相关的圣诞老人(Santa Claus)和东方的寿星老人一样都是民间喜闻乐见的传说人物。不同于只留在传说中的东方老寿星,每年圣诞期间,世界各地都会有成千上万的圣诞老人同时出现在我们的真实生活中与大家共庆圣诞。
  • 战争中的的神迹,一人俘虏132人怎么做到的?为神服务与向国家效忠,在战场上如何两全?悬崖上的军医,硝烟中如何一人救下75名伤员?
  • 出生于俄罗斯的亚历山大‧格拉博维茨基(Alexander A. Grabovetskiy)很早就发觉木雕十分迷人。大约五岁,他就对当地的礼品店中那些手工制作的木雕玩具——雕刻的熊及其它小动物,深深着迷。他还记得他不停地问自己:“它们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当时,小小年纪的他一点也不知道木雕会成为他的世界,而一把简单的木刻刀会是他在苏联与美国的救星。
  • 方形脸上戴着方形眼镜永远挂着和蔼笑容,奉献台南艺术文化教育一甲子,获颁“台南文化奖”、“教育奉献奖”等,教育家兼艺术家潘元石是台南许多人敬爱的潘老师,也是奇美博物馆亲切的潘馆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