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士:开学第一课──长大当贪官

俗士

标签: ,

【大纪元9月12日讯】学校开学了。孩子们要收一收心,迎接新学期了。对于这些,我已习惯了。曾经对学校教育问题发过几个帖子,现在已很少写这方面的话题了,对学校的种种做法已见怪不怪了,也觉得多说无益了。其实,学校和老师也仅是国家这部大机器上很小的一些零部件而已。他们并不比我们有多一点的自由空间,或者有多一点的能力能做得更好。

这样说,可能有人会觉得老师应该为下一代着想,至少可以少向学生灌输点“狼奶”,他们负有教书育人的责任。我只能说,或许,应该是这样吧。我想,如果我们都能多做一点,学校和老师自然也会多做一点;然而我们都不肯多做一点,又有什么理由要求老师多做一点呢?再者,做父母的都不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所谓的“正确”的教育,又有什么理由要求学校和老师比你更关心你的孩子呢?你可以把许多事归咎于制度,那么凭什么学校和老师就不能用同样的理由为自己开脱呢?

今天,想写点和教育有关的事是因为今年的开学有些新奇事,自己也有些感想。

先说《开学第一课》,算是扣个题。去年《开学第一课》看了,但感觉不好,乱哄哄的,只记得有些生存方面知识。我认为,这些知识和演习是有必要的,而且应该在学校教育中加强。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没看,因为,学校忘了通知(晚上看到老师临时发的短信时,节目早已结束)。实际上,我前两天就知道有这个课,从介绍看,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只有说教和灌输了,我正好可以堂而皇之地不用给孩子看了。由此可见,轰轰烈烈的所谓最牛的一课——《开学第一课》,连学校也不很重视,只不过是走过场的应付一下。

与《开学第一课》所宣传的内容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杭州紫阳小学搞的,新生穿清朝服装入学的仪式,“当日,杭州市紫阳小学举行了一场古色古香的新生入学仪式,90多名新生身穿‘学士服’,参加诵读入学三字经、向师长行礼等活动。紫阳小学的前身为创建于1703年的紫阳书院,至今校址不变,书声朗朗。”(新华社发)

这件事在网上形成了热议,批评的主要是:“培养奴才从娃娃抓起”。国人擅从一些偶发的事件寻找某种寓意,或把某事件赋予象征意义。这点不错,运用得好,也有很好的警示作用。不过,就我个人与学校老师打交道的经验来看,对这就事这样解读可能有点过了,校长一般不会这么想。更贴近事实的可能是,学校领导和老师根本就没这方面的意识,这么做仅仅是为了标新立异,迎合现在所谓的复古热、国学热。而穿清朝的服装,可能与该校的前身——紫阳书院始建于清朝年间有关。

其实,从另一些网友的质疑中也可佐证,他们的观点很有趣,如:“穿汉服我能理解。江南被屠了多少城池啊。”“搞唐朝不好吗,搞什么清朝。”“谁的馊主意?为什么不穿汉服穿满服?还想做亡国奴?”仔细查看,这些批评者的观点与杭州紫阳小学的做法的区别仅仅是穿汉服、唐装,还是清朝服装的区别。只是由于在人们眼里清朝好像是某种屈辱的象征,让人感到不舒服,就和“亡国奴”联系起来了;而穿汉服、唐装则有一种盛世的自豪感了。无独有偶,南京一小学也在夫子庙搞了复古的新生入学礼,由于穿的是不知什么朝代的服装,反正看起来一样不好看,就没有引起什么反响。在我看来两者差不多,都不值得提倡,那些持类似观点的批评者,也并不见得比他们高明。

由于对这一事件的过度解读,反而淡化了对事件本身的反思和批判,即:一些人打着弘扬国学、道德重树的名义,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什么三字经、二十四孝、弟子规等等之类的,硬往孩子们的头脑里灌输,而且,现在这种思潮还被很广泛的认同,包括许多家长。这样的做法,至少可以理解为,用陈腐的思想垃圾引领孩子们远离现代文明。我认为,这才是这一事件真正要引起我们警惕的和应该批判的。另外,从学校和老师的无知,我们也更有理由担心,他们是否称职。

然而,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记者对广州一小学的新生做的入学调查。调查的内容是问孩子们长大想做什么,其中有一位小朋友回答说:“当官”,这个回答本来已经令人吃惊了,而她接下来的回答则只能用震惊来形容了,她说:“做……贪官,因为贪官有很多东西。”对这个事情也是评论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其中,有一种观点很普遍,即认为:这一代没希望了;现在的孩子太堕落了……

我想,这个孩子就像说“皇帝什么也没穿”的那个孩子一样,是她对自己认知的社会现象的一种真实表白,并没有什么可以惊诧的。事实上,如果这算他们是毁掉的一代的话,那么真正毁掉的也是她的父辈和祖辈,也就是说是我们大人。是我们为他们营造了一个物欲横流、以丑为美、人性泯灭的生活环境。

所以,真正应该反省的是我们大人。我们真的爱我们的孩子吗?我们为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做过努力吗?试想,如果我们自己思想中,反腐败仅仅反的是“自己没腐败”,那么如何能让孩子不把当贪官作为理想呢!况且,我们自己又何尝没有当“贪官”的理想呢!

我认为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开学第一课”,只不过这一课是童真的孩子给我们这些大人上的,是对我们的警示。

──转自《作者博客》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美国人物特写:布鲁斯·拜基
中国评选大学名师 9成得奖人有“官衔”
彰云嘉第一所境外招生华语教学单位
卑诗省府削减预算开支 遭遇抗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