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鑒:郭子儀祖墳被挖的教訓

嚴謹
font print 人氣: 3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21日訊】明代的鄭瑄,在《昨非庵日纂》中,寫了一篇令人深思的文章,現將內容譯述如下:

唐朝時的郭子儀(697-781年),初以武舉,累官至天德軍使兼九原太守。安祿山叛亂時,他任朔方節度使,在河北擊敗史思明。後任副元帥。再因功升中書令。後又進封汾陽郡王。尊為尚書。

這樣一位有功於國、威震天下、赫赫有名的武官,誰敢在他的頭上動土?但是,誰也沒有料到:有一天,郭子儀父親的墳墓,竟然被挖了,被盜了!

並且,有人掘了、盜了郭子儀父親的墳墓,卻一直都沒有抓到作案人。

這一天,郭子儀入京求見皇上時,朝廷眾臣們,都擔心郭子儀會不會因為此事,發表什麼意見,弄出什麼動靜來?大家都在屏息而待之。

不料,郭子儀自始至終,講的都是公事,根本就沒有提到自家祖墳被挖的這件事。

後來,還是皇上表示關懷,主動的對郭子儀提起這件事,看他對此事有什麼意見。

不料,郭子儀卻慚愧痛心、淚流滿面的說:「是我帶兵多年,沒有教育好部屬,沒有禁絕部屬的暴行,因而有少數士兵,盜掘過別人的祖墳。現在,我的祖墳被盜掘,出了這件事,『此乃天譴,非人事也!』(意思是說:這是我做壞事在先,惡有惡報,是老天在懲罰我,我不怨恨任何人)」

正是:
惡有惡報是天理,
無論何人難逃離;
神目如電不疏漏,
從來災禍由自取!
中共邪惡極卑鄙,
撒謊抵賴均無濟。
天滅中共指日到,
滅頂巨痛最慘淒!

(事據《昨非庵日纂》)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人總認為現在的中共很強大,很多國家為了經濟利益,都把正義和良知放在一邊,討它的歡心,在他們看來要想讓中共倒台不容易,起碼還得多少年。今天來看看波蘭的共產黨倒台史,事情竟如此簡單!.
  • 一代明君唐太宗曾說: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那麼生活在今天的人,怎樣以史為鑒做出自己明智的選擇呢?那些信仰「真、善、忍」的法輪大法修煉者們做出了他們大善的抉擇:不顧個人安危,頂著被中共迫害的壓力,冒著被抓、被關、被打的危險,將法輪大法的真相傳遞給世人,告訴人們解脫災難的途徑和辦法:遠離中共邪黨,「三退「可保平安。
  • 明清時期,江南才女如群星閃耀。其中有一位傳奇閨秀席氏女,因擅長畫蘭而以「佩蘭」為號。她不僅能教丈夫寫詩,雙雙結為人間詩侶;而且驚世駭俗,成為「乾隆三大家」之首袁枚最推崇的女弟子。 席佩蘭,本名蕊珠,字韻芬,又號道華。她生於常熟望族,祖上世代為官,亦多文人雅士。她的祖父是大詩人吳偉業的外孫,有詩集四卷;兩位姑姑皆是閨秀詩人,二姑姑席仲田更有兩卷《綠窗小詠》,是家族引以為傲的才女。席佩蘭八九歲時,便熟讀《詩經》,以姑姑們為榜樣,鑽研詩藝,積澱了文思敏捷、辭令嫻雅的才華。
  • 明清之交的江南無錫,既有粱溪回流、蠡湖煙波之風光,也有名流薈萃、詩賦鼎盛之風流。這片吳中繁華之鄉,在閨秀文學盛況空前的時代,也孕育了一位以詩詞傳世的才女——顧貞立。
  • 「天地英靈之氣,不鍾於世之男子,而鍾於婦人。」明清以來,許多文人認同這一論點,重視女子才華,因而這一時期才女大量湧現,才女文學之繁榮,也大大超越以往的朝代。 古人品評明清才女,大多推舉商夫人為冠。這位商夫人,就是名重一時的江南賢媛商景蘭。富庶而風雅的江南大地,才、德、貌俱佳的名媛閨秀數不勝數,商夫人為何能居首位?她又具有怎樣的英靈之氣呢……
  • 在中國古代,像名醫扁鵲這樣對「病」與「死」有著極佳判斷力的醫生還有許多。本篇將介紹明朝醫籍中記載的幾位。
  • 西湖之畔,段家橋頭,有一處小攤格外引人矚目。攤位上擺著一幅幅頗具元人筆法的淡墨山水,畫作上題著娟秀的小楷——「黃媛介」,攤主恰恰是位布衣荊釵的少婦。一旦賺夠一日的生活費,她就匆匆收攤,不肯再作畫。 女子拋頭露面來養家糊口,在古代稱得上是一大奇聞。這位獨行特立的女子,正是晚明嘉興的名媛淑女黃媛介。她和姐姐黃媛貞,更是一對才女姐妹花。時人對她們有一段知名的評價……
  • 「我謝絮才,生長閨門,性耽書史,自慚巾幗,不愛鉛華……」一齣獨幕劇,一場獨角戲,吟唱著清代女子的才情與心志。這部雜劇名為《喬影》,甫問世就被之管弦,傳唱大江南北,其流行程度,頗似有井水處必歌柳永詞的盛況。
  • 在唐中宗、睿宗之時,武則天奪嫡之謀得逞,肆行不義之威,大唐的國祚差點脈斷武則天之手。然而就在睿宗被誣告「謀反」、命在危急存亡之秋,有一位忠臣義士捨命護主,忠義的魄力震懾奸逆,改變了逆亂之勢。
  • 次次都能逢凶化吉,他為什麼如此幸運?蔣家與布袋和尚的奇特緣分……虛雲和尚憑藉什麼,收服了民國政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