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小布施」與「大布施」

作者:笑共
font print 人氣: 1478
【字號】    
   標籤: tags:

古時候,有個萬財主為人狡詐又視財如命。話說這一年他找了個長工,這人既不斤斤計較又不貪便宜,人稱張傻子。

張傻子年初剛來時,萬財主說給他一年的工錢折合一頭牛。從此,張傻子兢兢業業的工作,任勞任怨,到年終時,找東家領工錢。萬財主昧了良心給張傻子一瓶油。

張傻子問:「不是要給一頭牛嗎?怎麼成了一瓶油?」萬財主雙眼一瞪怒道:「明明是一瓶油,哪是一頭牛?」張傻子沒再堅持,拿起那瓶油出門而去。

等張傻子空手回來時,萬財主覺得奇怪就問道:「幹啥去了,給你的那瓶油呢?」張傻子回答:「我把它送到廟裡做了『大布施』。」

只見那萬財主咧嘴大笑道:「臭美!每年我往廟裡送一車油,不過就是個『小布施』,你一瓶油會是『大布施』?騙人吧你!」萬財主根本不相信。

張傻子一本正經的說:「真的,我剛到廟門口,就聽裡面喊,送『大布施』的來了,上等好茶伺候……」

萬財主這下信了,因為他每次去布施時,一到廟門前就聽裡面喊:「送『小布施』的來了,茶水伺候……」想到這裡,萬財主頓時火冒三丈,就要到廟裡找人理論!

怒氣沖沖的萬財主趕到廟門前時,出乎意料的是,老和尚早已在廟門笑容滿面的迎接他了。他把滿腔怒火一股腦撒向老和尚。老和尚見他發怒,只是手捻白色鬍鬚,微笑不語。

等他抱怨完了,老和尚就領他到禪堂淨室讓他坐下,倒上一杯香茶讓他消氣。他哪喝得下茶水,只是坐在那裡出悶氣。老和尚見他如此就說:「合上雙眼,我讓你消消氣。」

他白了老和尚一眼,合上雙眼心想:「看你能耍啥花樣?」只覺得老和尚用手指頭在他兩眉中間點了一下,立時,一個奇異的景象映入腦海中。只見一座富麗堂皇的莊園,四周是一望無際的茂盛的糧田,莊園裡到處都是衣著整齊正在工作的僕人。

金碧輝煌的大堂內坐著一位衣著華麗的男士,儼然一副大福大貴之相,定睛一瞧,竟然是他家長工張傻子!心裡正納罕著,忽聽一陣吆喝聲傳來,聞聲尋去,發現聲音是從莊園角落的磨房所傳出。

進到裡面看到一個長工,正用鞭子抽打著一頭瘦得皮包骨的瞎眼驢拉磨,又發現那驢身上竟然有字!仔細一看,竟然是自己的名字!他大吃一驚,猛然睜開眼來……

萬財主不解忙問原由,老和尚沉思少許說:「人死了,在陽間生命結束後,都要輪迴。輪迴的下一去處是什麼,完全由生前的所作所為決定。剛才看到的情景是你和張傻子的下一世,唉!只因你為了錢財不擇手段,淨幹損人利己的缺德事,如此下去,下世你將無法再轉生成人了,只能落入畜生道,轉個一直拉磨瘦得皮包骨並被抽打的瞎眼驢!」

他仍是不解又問:「哪為啥張傻子,他一個長工怎麼會當上大福大貴的員外呢?」

老和尚回道:「別看人家這世當長工做下人,可他不把吃虧當回事,一輩子積德,不損德。就拿你應給他一頭牛,你卻昧良心給他一瓶油,你說你幹的是什麼事?

雖然人家僅拿一瓶油來布施,可那是他的一年勞苦所得啊!你呢,雖說你每年送一車油來布施,可這僅是你巧取豪奪所得多少分之一呀!我給你唱成『小布施』,還頗犯難為呢!」

萬財主聽著聽著身上驚出一身冷汗,忙問:「有何破解方法?」老和尚見他開竅了,微微一笑說:「積德行善作好事,今生不得來世得,切記啊,好自為之!」

萬財主趕緊回去找到張傻子,給了他一頭牛又加一瓶油作為道歉。說來神奇,當天夜裡,萬財主做了個夢,夢見在廟裡老和尚讓他看到的景象,在那莊園的磨房裡,依然是那頭身上有自己名字瘦得皮包骨的瞎眼驢吃力地在拉磨,所不同的是旁邊沒有了那個抽打牠的長工了。

一夢醒來,他心裡頓覺舒暢了許多。他發下重誓決心痛改前非,洗心革面,重德行善,重新做人,不負老和尚救度之苦心!

不久,萬財主成了人見人誇、遠近聞名的大善人。於是,「小布施」和「大布施」的佳話流傳開來,一直流傳到現在還盛傳不衰呢!#

——轉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吳雨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鈕婆婆有個孫子叫萬兒,才五、六歲就跟著祖母一起到了關家。關家也有個男孩子,名字叫封六,年紀和萬兒差不多....
  • 朝時,張允濟在武陽縣做縣令。當時,武陽旁邊的元城縣有個人,把一頭母牛托給丈母娘家餵養,自己到外地打短工去了。幾年以後,那人從外地回來,到丈母娘家去討牛。只見當年的母牛已經生下了好幾頭小牛,大牛、小牛都養得肥圓滾壯,煞是可愛。
  • 思兢生在武則天當政時期,為人聰明精細,有勇有謀。有一年,一個仇家控告崔思兢的堂兄崔宣謀反,這個罪名可不輕,一經查實就會滿門抄斬。朝廷收到控告狀後,委派御史張行岌主持審理這件案子。張行岌接手後,先派人把崔宣看押起來,準備著手進行調查。
  • 關於「器」字,《道德經》中說到「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儒家經典《禮記‧學記》中也說:「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約,大時不齊。」有很高德行的人,不限於擔任一種官職;普遍的道理,不只適用於一件事物;最高的誠信,不限於誓約;天的四季變化,也無須整齊劃一。那麼如何理解「君子不器」呢?
  • 話說,曹寅履職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匯聚天下人文精華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風流客、東林黨人的雲集之地。而讀書人讀聖賢書,所持有的固執觀念,自然是漢人天下,漢家血脈主宰神州。
  • 天下之義理無窮,而人之聞見有限。若專靠記問,則胸中所得,能有幾何?若能於舊日所聞的時時溫習,如讀過的《詩》《書》,聽過的講論,都要反覆玩味,而不使遺忘,又能觸類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漸漸理會過來。將見義理日益貫通,學問日益充足。
  • 古中國有個敬老孝親的傳統習俗,就是子女給年邁的父母做壽。即使平民百姓也會吃長壽麵、蒸壽桃(麵點),貼個窗花什麼的。富貴人家就講究了,《紅樓夢》裡賈母的80歲大壽,張燈結彩,大擺酒席,還有戲班子唱戲呢!
  • 分析這個人做這個事情的方法和過程、心理和動機。即使為惡的人,也要看他是迫於無奈還是心存惡念,抑或好心幹了壞事?至於行善的人,也要看他是真心為善還是沽名釣譽。
  • 顏回十三歲即拜孔子為師,學習、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歲就頭髮全都白了。孔子曾稱讚顏回「不遷怒,不貳過」、「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時候,孔子痛呼「天喪予,天喪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