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女子上清 忍辱負重 感恩護主洗冤屈

作者︰古沭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754
【字號】    
   標籤: tags:

唐德宗貞元壬申歲(西元792年)春季三月,丞相竇參住在光福里的府第中。在一個明月當空的夜晚,散步到庭院中,有個平日寵愛的婢子上清對他說:「 我現在要告訴您件事,必須到堂前才敢說出來。」竇參急忙上堂,上清道:「院內樹上有人,我怕您受驚嚇,請您謹慎迴避。」

竇參說:「陸贄早就想奪取我的權位,現在有人藏在庭院樹上,肯定是他派來的人,這是我的災禍要臨頭了。這件事無論是否對皇上奏明都要遭殃,定會被放逐而死在途中。你是同輩中不可多得的人,等我身死家破之後,你肯定會成為皇宮的女婢。到時聖上如果問起我的事,你要好好為我解釋。」

上清哭著說:「若真如此,我一定不計生死而為之。」竇參走下臺階來大聲喊道:「樹上的人該是陸贄指使你來的吧!若能保全老夫的性命,定當厚報。」樹上人應聲而下,乃是一個身穿粗布喪服的人。他說:「我家老人去世,因家貧無法辦理葬禮。我知道相爺向來誠心接濟別人,所以乘夜而來,希望相爺不要見怪。」

竇參說道:「我家傾其所有,不過是堂封絲絹一千匹而已,正打算用它修造自己的廟堂,今天就贈給你吧!」身穿喪服的人施禮致謝,竇參也以禮回敬。此人又說:「我就要告辭相爺了,請讓家人拿著所贈的絲絹扔到牆外,我先到外面大街上等著。」竇參照他的請求,命令僕人把絹扔到外面,並偵查到此人已經離去好長時間,自己才敢進屋就寢。

第二天上朝後,京城巡督長官奏明相府夜間發生的事情,竇參接著也如實奏上。德宗聽後厲聲說道:「你竟勾通藩鎮節將,蓄養俠士刺客!你已身居宰相高位還想要求什麼!」

竇參連連叩頭道:「臣起自刀筆小吏,如今官位已經極為尊貴,這都是陛下獎掖栽培的結果,實在不是借助別人。現在不幸出現此事,恐怕是仇家故意陷害。陛下對此震怒,為臣實在罪該萬死!」

德宗於是降旨,令竇參暫且回府聽候處理。一個月後,德宗將竇參貶為湖南郴州別駕。恰好宣武節度使劉士寧與郴州節度使通好,奉命巡察各道廉訪使,便奏請聖上,敍說竇參無辜。

德宗看了說:「竇參交結藩鎮、這奏章就正好是個證明。」於是再降嚴旨,將竇參流放到更邊遠的驤州,並下令沒收竇參的全部家產。這還不算,接著德宗又下詔、命令竇參自殺。

上清的命運正如那夜竇參所說,被當為官婢收入宮中,由於上清善於答對,又有一手煎茶的好手藝,不過幾年工夫,就被提拔到皇帝身邊侍候。

一天,德宗對上清說:「官裡人數不少就你最懂事,你是從哪裡來的呀?」上清回答道:「奴婢原是前任相國竇參家的婢女,竇夫人早亡,就收奴婢為妾。後來竇家被查抄,奴婢有幸納入宮中得以瞻仰聖上,真像一步登天。」

德宗說:「竇參不僅蓄養刺客還心懷叵測,並大肆侵貪府庫錢財。當時收納他的家產中,就有很多官府銀器。」

上清流著淚申辯道:「竇參從御史中丞做到度支、戶部、鹽鐵三使,一直到身居相位,前後歷時六年,每月俸銀幾十萬,還經常得到聖上的賞賜,這就是在郴州抄檢竇家時解回京城的銀子,其實都是出於聖上恩賜。

當時部裡收點財物時,奴婢也在郴州,親眼看到州縣官員如何稟承陸贄的旨意,把銀物上原來打的字樣刮掉,而解押上京的銀器還重新刻成藩鎮的官銜名號,偽造成贓物對竇參橫加誣陷,奴婢懇求陛下派官員查驗,便可知所言屬實。」

德宗果然下詔,令取查抄竇參入庫銀器複驗,結果真如上清所說,原來的印記、標誌被刮掉,然後重新打上藩鎮名號,當時已是貞元十二年,也就是西元796年。

德宗又問上清:「蓄養刺客又是怎麼回事呢?」上清說:「其實根本沒有這件事,全是陸贄派人所為,就是要陷害竇參以謀奪相位。」

德宗聽完怒氣沖沖地罵道:「陸贄這個狗東西,是我將他的青衫換成紫袍重用他,還經常親切地稱他為『陸九』。我任用竇參為相,才覺得稱心滿意,不料他卻施毒計,害得我錯殺良臣。現在陸贄做了相國大權在握,遇事卻軟弱得連泥團都不如。」就這樣,德宗下令給竇參平反昭雪。

從此,陸贄失去德宗的寵信,於是被貶謫出京不准回朝。而上清則得到皇帝特詔被度為女道士,最後又嫁給了金忠義為妻。

一樁案子就這樣輕輕了結了,由於陸贄的門生多是達官顯貴,人們不敢傳說,因此得知內情的人不多。@*

資料來源:唐.柳珵《上清傳》

責任編輯:吳雨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一天,這個衙役在門口,忽然看見被他誤刺而死的那位出外人,他立即把門關起來,躲在門後偷看....
  • 清朝名書畫家鄭板橋從小窮苦,四十三歲時,考中了進士,擔任了山東範縣(現屬河南)知縣。鄭板橋自幼便對窮苦百姓充滿感情,做官後更是處處為窮苦人著想。
  • 前有個寡婦,她生了很多子女,他們家境貧寒,全都靠寡婦一人辛苦的維持家計.....
  • 玉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又一寶貴資源,融合在道德觀念與禮儀之中,成為中華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徵。以美玉之質比君子之德,儒家對玉賦予了道德內涵並作出了精闢的詮釋。
  • 創「開元盛世」的唐玄宗,是中國史上特別喜愛音樂的皇帝之一。他精通音律,特別喜歡清雅的曲式。曾選樂工、宮女在禁院梨園中訓練歌舞,因此這些樂工自稱為皇帝的「梨園弟子」,這就是後世戲曲演員被稱為梨園弟子的由來。
  • 話說,曹寅履職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匯聚天下人文精華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風流客、東林黨人的雲集之地。而讀書人讀聖賢書,所持有的固執觀念,自然是漢人天下,漢家血脈主宰神州。
  • 天下之義理無窮,而人之聞見有限。若專靠記問,則胸中所得,能有幾何?若能於舊日所聞的時時溫習,如讀過的《詩》《書》,聽過的講論,都要反覆玩味,而不使遺忘,又能觸類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漸漸理會過來。將見義理日益貫通,學問日益充足。
  • 古中國有個敬老孝親的傳統習俗,就是子女給年邁的父母做壽。即使平民百姓也會吃長壽麵、蒸壽桃(麵點),貼個窗花什麼的。富貴人家就講究了,《紅樓夢》裡賈母的80歲大壽,張燈結彩,大擺酒席,還有戲班子唱戲呢!
  • 分析這個人做這個事情的方法和過程、心理和動機。即使為惡的人,也要看他是迫於無奈還是心存惡念,抑或好心幹了壞事?至於行善的人,也要看他是真心為善還是沽名釣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