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医

医圣张仲景襄阳习医

作者:山行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303
【字号】    
   标签: tags: ,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张仲景年轻时在医学上就有名望了,但他仍勤奋好学,四处查访名医,登门求教。
  
这一年,张仲景的弟弟要外出做生意,临行时说:“哥哥,我这次要出远门,你给我看看,日后有没有大症候!”张仲景给弟弟抚了抚脉说:“明年只怕你要长个搭背疮!”
  
弟弟惊讶道:“哎呀!常听你说‘疮怕有名,病怕无名’,长个搭背疮,我眼看不见手摸不着怎么治呀?”张仲景说:“不要怕!我给你开个药单,到时候服了这副药,把疮挪到屁股的软肉上,日后谁识得搭背疮就叫谁医治。谁治好了要给我来个信。”

张仲景的弟弟到湖北做了一年生意。第二年在襄阳,一天突然觉得脊背上疼痛,忙照哥哥开的药单取药吃了。不几日,疮真的从屁股上发了。他求遍襄阳的郎中,这个说是疖子那个说是毒疮,都不识得。后来,同济药堂有个名医“王神仙”,他看后笑了笑说:“这原是个搭背疮嘛!是谁把它挪到屁股上了?”
  
“是我哥哥挪的。”张仲景的弟弟答道。
  
王神仙说:“他既然能挪一定能治啦!”
  
“可他远在南阳,远水不解近渴,还望先生劳神治治吧!”
  
王神仙听罢当下开了药方。张仲景的弟弟吃了药又贴了几张膏药,没多久疮就好了,他随即给哥哥写了封信。张仲景接到信十分高兴,立即准备盘费、打点好行装,步行奔襄阳而来。
  
一天清早,在襄阳同济药堂的大门前,站着一位身背行李、手拿雨伞的年轻后生,他向管家的央求说:“我从河南来生活没着落,请贵店收留我当伙计吧!”
  
王神仙闻声从药店走出来,他见后生年轻利落就说:“好吧!这里缺人就收你当个炮制药材的伙计吧!”这个后生就是张仲景。
  
张仲景在同济药堂住了下来。他聪明好学药理纯熟,不但熟悉各种中草药的性能,而且炮制药材又快又好。不久,就被王神仙替换至药铺当司药。他管司药又管看病,店里有人头疼发热也找他诊治,大伙都称赞他是二先生!
  
王神仙看二先生确有两手,就让他做自己的帮手。王神仙抚脉看病,他抄药单;王神仙遇着疑难病症,抚了脉再叫他摸摸,好叫他明了病在哪里怎样医治。张仲景把这些医理深深地记在心上、写在本子上,就这样度过了一年。
  
一天,一个骑驴老者匆匆来到药店,说他儿子得了急症候,请王神仙去。约摸半个时辰,老者拿回个药方到药店取药。

张仲景见药方内有毒药藤黄,知道病人肚内有虫,这味药是治虫的。但又见藤黄只开了五钱就迟疑了一下,随后就抓了药。不一会,王神仙回来了。他下了驴,就要到后院歇息。张仲景忙走上前道:“先生慢走!病人很快还要来请!”
  
王神仙惊奇道:“病人好啦!还来做什么?”
  
张仲景说:“恕学生直言,藤黄能毒死人体内的虫,但要一两的量才行,先生只开五钱只能把虫毒昏,等它醒来会更凶恶。再用药也不灵了,只怕病人还有性命危险啊!”王神仙听了正在半信半疑,就见那老者慌慌张张地跑来,呼叫道:“王先生!不得了啦!我儿疼得死去活来,你快去看看吧!”
  
王神仙顿时慌了手脚,急得额上直冒冷汗,在店里左转右转不敢去。张仲景看了笑着上前道:“先生,不管是吉是凶,学生冒昧,情愿替先生去一趟!”说完骑上毛驴直奔病人家。
  
张仲景来到病人家,只见病人疼得在地上直打滚。张仲景一看就知道是虫在作怪,只见他不慌不忙掏出三寸银针,叫病人脱掉衣服,看准穴位捻动手指,照着虫的头部刺了进去。虫头被刺中,死命的挣扎。只听病人疼得哎哟一声昏过去了,老者一看大惊失色。
  
张仲景却呵呵笑着说:“别害怕,虫已经被刺死了!”说罢,病人呻吟两声醒过来了。张仲景又开副泻药让病人服下,顷刻,一条大虫被排泄出来,病人完全好了。
  
王神仙知道后,又惊又喜问道:“二先生,你到底是什么人?”张仲景说:“我姓张名机字仲景,到这里拜师学医来了!”王神仙说:“哎哟哟,可不敢当!”立刻摆宴款待。
  
后来张仲景回到南阳,两人还相互交往成了好朋友。

——转载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吴雨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难经》是中国古代医学著作《黄帝八十一难经》的简称,相传是名医扁鹊的著作。唐代大诗人,兼道士、医家王勃,在为其作序时写下一段话:“《黄帝八十一难经》,是医经之秘录也。昔者岐伯以授黄帝,黄帝历九师以授伊尹,伊尹以授汤,汤历六师以授太公,太公授文王,文王历九师以授医和,医和历六师以授秦越人,秦越人始定立章句,历九师以授华佗,华佗历六师以授黄公,黄公以授曹夫子。曹夫子讳元字真道,自云京兆人也。盖授黄公之术,洞明医道,至能遥望气色,彻视腑脏。洗肠刳胸之术,往往行焉;浮沉人间,莫有知者。”
  • 现在世界上音乐学院的声乐教育,基本上教的是传统欧洲声乐技术,尤其是以意大利声乐技术为主体的美声唱法。而在中国古代,有比这种美声唱法更好的声乐技术。
  • 有一次,许叔微在落第回乡的途中,泛舟经过平望小镇,梦见有位神人指点他说:“你想要登科,须要凭借阴德。”许叔微问:“我家贫穷没有钱财可以施与别人,怎么办?”神人说:“何不学医?我能助你智慧。”
  • 君子为什么能“温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为君子“志于道”。本篇是讲“为政”的,君子“温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还不够,所以本章强调了第三点——“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样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畅通。
  • 夏至是节气的重要标志,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节气的中点(从冬至算起),夏天的中点,也是盛暑之至,阳气之极。还有“古人不贺夏至”,这是为什么呢?展现什么中华文化哲学,给我们的当下生活什么启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赞美子贡为“瑚琏之器”,以宗庙里用来盛黍稷的贵重礼器为喻,称许其堪为大用之才。那么“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远境界?
  • 话说,曹寅履职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汇聚天下人文精华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风流客、东林党人的云集之地。而读书人读圣贤书,所持有的固执观念,自然是汉人天下,汉家血脉主宰神州。
  • 天下之义理无穷,而人之闻见有限。若专靠记问,则胸中所得,能有几何?若能于旧日所闻的时时温习,如读过的《诗》《书》,听过的讲论,都要反复玩味,而不使遗忘,又能触类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渐渐理会过来。将见义理日益贯通,学问日益充足。
  • 古中国有个敬老孝亲的传统习俗,就是子女给年迈的父母做寿。即使平民百姓也会吃长寿面、蒸寿桃(面点),贴个窗花什么的。富贵人家就讲究了,《红楼梦》里贾母的80岁大寿,张灯结彩,大摆酒席,还有戏班子唱戏呢!
  • 分析这个人做这个事情的方法和过程、心理和动机。即使为恶的人,也要看他是迫于无奈还是心存恶念,抑或好心干了坏事?至于行善的人,也要看他是真心为善还是沽名钓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