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济人 积德改命

作者:云浩
font print 人气: 439
【字号】    
   标签: tags: , ,

宋朝许叔微,真州(今江苏仪征)人,幼时家境清贫,但他不畏艰难刻苦读书,年纪很轻就考中了乡试。可是,后来他参加省试时却屡屡落第。

有一次,他在落第回乡的途中,泛舟经过平望小镇,梦见有位神人指点他说:“你想要登科,须要凭借阴德。”许叔微问:“我家贫穷没有钱财可以施与别人,怎么办?”神人说:“何不学医?我能助你智慧。”

许叔微回家后遵照神人的话做,专心研读医书,后来果然悟得了扁鹊、张仲景的医道与医术。

南宋建炎元年,真州瘟疫流行,许叔微上门为百姓诊治,史载其“家至户到,察脉观色,给药付之。其间有无归者,某(指许叔微)舆置于家,亲为疗治。”至于方圆数百里的患者赶来求治,许叔微“无问贵贱,虽曛夜风雨,有以疾告,所治辄应手愈……始终不索酬,志在济人而已,人咸德之”,“所活不可胜计”,经他诊治者,十活八九。由于其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百姓们称他为神医。

数年后,许叔微赶考途经平望时,又梦见先前见到的那位神人前来,赠诗一首给他:“药有阴功,陈楼间处;堂上呼卢,喝六作五。”他醒来后,百思不得其解,就把这首诗写在尺牍上面。那一年,许叔微以进士第六名及第。

“呼卢”,是指在大殿上传告皇帝诏旨的意思。因为许叔微的上一名因故不合格,所以他升为了第五;结果他的上一名是陈祖言,下一名是楼村,正是处于陈、楼二人之间。许叔微这时才恍然大悟,梦中神人所述诗句讲的正是此事,原来在梦中早就定好了。

许叔微后来任集贤院学士,因不满秦桧陷害忠良,弃官归隐,行医济人。每遇到贫困的人,就免费赠药,不取丝毫报酬。

他在行医过程中,常常遇到他医误治的案例,认为当时极需普及《伤寒论》知识,于是将《伤寒论》中一百个症候及治法编撰成《伤寒百证歌》,以七言歌诀体裁叙述,便于人们记忆和传诵。

他一生著述颇丰,著有《普济本事方》、《伤寒百证歌》等。人们称赞他“济世活人,矢志如一,救苦存悯,不为利回”,始终享有“名医进士”之誉,其子许必胜、其孙许琮皆进士及第,家道昌盛,许氏一门成为望族。

古人说:“人在患难颠沛中,善用一言解救,上资祖考,下荫儿孙。”是说,在别人处于危急关头,一个善良的人应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即便用一言相救,也是功德无量之事,凭借这样的善德,向上可以使祖宗以及父母受益,向下可以为子孙贻福。许叔微的事迹正是“济人之急、救人之危”得善报的佐证。

(源自《太上感应篇例证》、《宋史》等)

——转载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王书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丘处机得道法后,一路云游乞讨来到了陕西宝鸡磻溪。他在那儿开掘一洞穴作为居所,名为长春洞。他在此洞内清修,日夜打坐,几乎没有一点日用品,饿了便出去讨口饭吃,冬天常常饥寒交迫。他在磻溪苦修六年,没添过一件新衣服,不管春夏秋冬,常披一件破蓑衣,人称“蓑衣先生”。
  • 《名贤集》中有这样一句名言:“运去黄金失色,时来铁也争光。”这话是人生经验的总结,更是人生命运的诠释。不管是帝王将相,或是平民百姓盖莫能外。就拿灭商兴周的姜子牙来说也是这样,时运不济时卖面贩猪都赔本,时运通达时出将入相何等风光。
  • 自从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后,为了丰富人们的技能,提高人们对宇宙、地球和自然界的认识与适应能力,天上又下来了一些神,教导人们掌握各种基本的生活技能与知识,开始了神与人同在的远古时期。神农氏就是其中一个来到人间的神,他是我国古代三皇之一,他教人类种稻谷、认识草药的技巧,被称为农业之神和医药之祖。
  • 前面两章,孔子分别讲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和“君子不器”。君子为什么能“温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为君子“志于道”。请注意,本篇是讲“为政”的,君子“温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还不够,所以本章强调了第三点——“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样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畅通。
  • 夏至是节气的重要标志,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节气的中点(从冬至算起),夏天的中点,也是盛暑之至,阳气之极。还有“古人不贺夏至”,这是为什么呢?展现什么中华文化哲学,给我们的当下生活什么启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赞美子贡为“瑚琏之器”,以宗庙里用来盛黍稷的贵重礼器为喻,称许其堪为大用之才。那么“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远境界?
  • 话说,曹寅履职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汇聚天下人文精华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风流客、东林党人的云集之地。而读书人读圣贤书,所持有的固执观念,自然是汉人天下,汉家血脉主宰神州。
  • 天下之义理无穷,而人之闻见有限。若专靠记问,则胸中所得,能有几何?若能于旧日所闻的时时温习,如读过的《诗》《书》,听过的讲论,都要反复玩味,而不使遗忘,又能触类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渐渐理会过来。将见义理日益贯通,学问日益充足。
  • 古中国有个敬老孝亲的传统习俗,就是子女给年迈的父母做寿。即使平民百姓也会吃长寿面、蒸寿桃(面点),贴个窗花什么的。富贵人家就讲究了,《红楼梦》里贾母的80岁大寿,张灯结彩,大摆酒席,还有戏班子唱戏呢!
  • 分析这个人做这个事情的方法和过程、心理和动机。即使为恶的人,也要看他是迫于无奈还是心存恶念,抑或好心干了坏事?至于行善的人,也要看他是真心为善还是沽名钓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