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最早的作用令现代人意想不到

作者:宋宝蓝
“丰碑”最早的作用令现代人意想不到!图为香港便母桥石碑。(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903
【字号】    
   标签: tags: , , ,

在生活中,我们阅读报刊,浏览网文,常会看到“丰碑”一词。在大众印象中,人们以丰碑形容某人或某个团体建立了伟大的功勋,并将其事迹铭刻在高大的石碑上,意在永垂不朽,千古流芳。

如果说起丰碑最初的意义,不仅和记录丰功伟绩没有任何关联,而且它的作用也令现代人意想不到!

《说文》说“碑:竖石”,东汉经学家郑玄说“宫必有碑,所以识日影,引阴阳也”。这里的“碑”,是指没有文字的木桩或树立的石头。此碑一般立在宫殿大门之前用来观测日影。随着文化的演变,人们在碑上铭刻文字,记录事迹,纪念先人的功绩。

可是“丰碑”却不是石头。“丰碑”源于“葬礼”所用,原本的作用和现代人熟悉的并不相同。

先来看一下春秋时代善于制作各种木制机关的大匠师鲁班(公输般)经历的一段历史。(出于《礼记‧檀弓下》)

匠师公输般还小的时候,逢鲁国正卿季康子的母亲去世将要出殡。公输般进言季康子以机关封棺下葬,他可以制作转动的机关,不用费事就能下葬棺椁。结果此事遭到公肩假的阻止而作罢。

公肩假为什么反对?因为当时诸侯下葬时已经僭越天子的礼制用了“丰碑”,卿大夫又僭越诸侯的礼制用了“桓楹”。如果公输般为鲁季子制作了机巧机关为其母下葬,开了风气之先,人们也要尝巧争相仿效,这种不守礼制的作法,更会造成社会败坏的风气。公输般听进去了公肩假的话。[1]

那么“丰碑”之葬,又是什么作法呢?据《礼记‧正义》卷十记载:“丰,大也,谓用大木为碑。”

此图为蜀地石刻碑文,缩丰碑于尺幅。清代金石学家刘喜海(别号三巴子)《三巴金石苑》插图。(公有领域)

天子薨逝,下葬的棺椁很沉重。待葬时,要引棺椁徐徐下到墓室中,必须要借助于绳索和辘轳等工具。丰碑就是固定绳索、辘轳引棺椁徐下墓室的大木碑。《礼记‧集说》郑玄(东汉经学家)注解:“天子用大木为碑谓之丰碑”。

郑玄说:“丰碑,斲(音卓)大木为之,形如石碑,于椁前后四角树之,穿中于间,为鹿卢,下棺以繂(粗麻绳)绕。天子六繂四碑,前后各重鹿卢(辘轳)也。”

大木形状像石碑,树立在墓室的四个角,大木上面钻有圆孔,以便绳子穿过和架设辘轳,用来徐引棺椁下葬。

用丰碑下棺,本是天子使用的规格;后来的诸侯以及皇族宗亲也都使用,不过,那是僭越礼制的作法。

后来臣子追述君父的成就,将其功绩书写在碑上[2],这也就是现代人使用“丰碑”一词的意义来处,丰碑也变身为彰显功勋事迹的重要载体,也成为不朽的杰作,伟大功业的重要象征。

注:

[1]:季康子之母死,公输若方小,敛,般请以机封,将从之,公肩假曰:“不可!夫鲁有初,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般,尔以人之母尝巧,则岂不得以?其母以尝巧者乎?则病者乎?噫!”弗果从。

[2]:《释名‧释典艺》说碑:“ 碑,被也。此本王莽时所设也。施其辘轳以绳被其上,以引棺也。臣子追述君父之功美,以书其上,后人因焉。无故建于道陌之头、显见之处,名其文就,谓之碑也。”

@*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晋代潘安美男子潘安有一天赫然见到自己头上长了白发,他形容自己长出白头发,成了古人说长白发的典故来源,“二毛”也成了他当下的年纪的代名词,那么“二毛”是几岁的代称呢?
  • 卍字符是一个极古老的标记,在东西方许多古文明中都可见到。例如,法国罗浮宫所藏的六千年前的美索布达米亚陶碗上就绘有卍字符。前段时间,笔者意外发现清代古画卷 《皇清职贡图》中也有卍字符的身影。
  • 中国古代钱有“布泉”、“孔方兄”、“上清童子”、“阿堵物”等名称。历经数千年时光,先民对“钱”的认知也在发生着变化,为此产生不少趣闻。
  • 华夏美食“莼羹鲈脍”的典故,配合诗人词家9首诗词的诗情画意表情怀与心声,哪一句最得你心?
  • 君子为什么能“温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为君子“志于道”。本篇是讲“为政”的,君子“温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还不够,所以本章强调了第三点——“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样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畅通。
  • 夏至是节气的重要标志,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节气的中点(从冬至算起),夏天的中点,也是盛暑之至,阳气之极。还有“古人不贺夏至”,这是为什么呢?展现什么中华文化哲学,给我们的当下生活什么启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赞美子贡为“瑚琏之器”,以宗庙里用来盛黍稷的贵重礼器为喻,称许其堪为大用之才。那么“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远境界?
  • 话说,曹寅履职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汇聚天下人文精华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风流客、东林党人的云集之地。而读书人读圣贤书,所持有的固执观念,自然是汉人天下,汉家血脉主宰神州。
  • 天下之义理无穷,而人之闻见有限。若专靠记问,则胸中所得,能有几何?若能于旧日所闻的时时温习,如读过的《诗》《书》,听过的讲论,都要反复玩味,而不使遗忘,又能触类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渐渐理会过来。将见义理日益贯通,学问日益充足。
  • 古中国有个敬老孝亲的传统习俗,就是子女给年迈的父母做寿。即使平民百姓也会吃长寿面、蒸寿桃(面点),贴个窗花什么的。富贵人家就讲究了,《红楼梦》里贾母的80岁大寿,张灯结彩,大摆酒席,还有戏班子唱戏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