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擬利誘投資創造就業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7月17日訊】本港的失業率屢創新高,預計第三季進入高峰期,為創造就業機會,政府考慮「利誘」投資者。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局長葉澍繼工商及科技局局長唐英年之後也表示,不排除提供優惠予來港投資者;他更以有商會的建議為例,指容許特定投資者輸入內地勞工降低生產成本,但同時要求他們聘用一定比例的本地工人是可探討的方法。

葉澍接受訪問時保證,陸續有紓緩失業的措施出台,任何有助創造就業的建議,政府也會研究,因為失業不能單憑一個方法解決。他舉例,若目標是一些內地民企或已北移的廠商,他們在內地的生產成本遠較本港低廉,可能要給予一些優惠,才能吸引他們;有商會提出容許該等廠家輸入內地勞工,但同時必須聘用本地勞工,比例為七、三之比的建議可以考慮。

他說,此舉本港仍「有賺(就業機會)」,大原則正是「多一個(就業機會)得一個,幾多都殺。」稅務、土地優惠也可考慮,但他強調要顧及政府收入,不能得不償失;但增加就業機會能帶動的消費和薪俸稅、利得稅收入也不能忽略。

至於給予投資者優惠是否有違過去奉行的不干預政策,他則說今日的環境已經改變,政策不能沒有彈性,最重要是「唔怕鬧,想多一步」。

上任兩星期以來,葉澍先後與多個主要商會及工會代表會面,主要討論把保安員由兩更制轉為三更制,以創造數千個就業機會,政府會牽頭作示範,以鼓勵私人機構效法。他坦言,工作時數由十二小時減至八小時,保安員收入可能減少,但期望削薪幅度不會與工時下降幅度成正比。而率先提出考慮要給予投資者優惠的工商及科技局局長唐英年昨出席中小企委員會會議後表示,有委員支持為高科技行業提供稅務及土地優惠。
工會憂本地人得不償失

他強調很多鄰近地方有積極措施吸引高科技投資,故不應排除一些考慮,他說:「董生搵我入去都希望有新思維,大家傾過認為行唔通,咁我就死心啦,心服口服!」

立法會議員李卓人擔心本地勞工會得不償失,因為其他本地投資者可能也有類似要求,若以減低薪金開支為前提,則給予勞工的薪金可能低於現時規定的工資中位數,最終損失仍是本地工人。他建議當局應先研究回流投資者的成本組合,如租金或基本設備投資佔成本較大比重,可考慮提供稅務優惠,若工人薪金佔大比重,則無能為力了。(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高雄市中小企業協會規劃推動新「五四運動」
西安翻譯學院院長為其畢業生40萬年薪辯護
香港逾十團體請願跟董建華算帳
特首認失業難即解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