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风灾重创 阿里山萤火虫族群变少个体缩小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29日讯】(据中广新闻记者彭群弼报导)一年一度的阿里山萤火虫季即日起登场。根据特种生物保育中心最新的调查显示,受到去年风灾影响,栖息地遭破坏,昆虫大量减少,今年出现的第一批萤火虫已经有“个体缩小,族群减少”的现象,目前还在持续监控观察。为了协助阿里山地区的萤火虫复育,特生中心准备了五、六千只来自阿里山地区、由人工孵育的萤火虫“成虫”到当地分批野放。特生中心表示:阿里山是台湾地区的萤火虫重镇,在多达60几种的种类中,阿里山就拥有2/3以上,全年都可以看得到。

阿里山萤火虫季登场,看不看得到萤火虫是各方关切焦点,长期观察阿里山地区萤火虫生态的特生中心经营管理组组长何健镕表示:全台萤火虫大约有六十三种,阿里山一个地方就可以看到四十二种,全年都可以看到不同种类的萤火虫在大阿里山地区出没,是台湾地区研究,观察萤火虫的重镇。主要原因就是拥有完整为破坏的山林可供萤火虫繁衍。

去年八八风灾之后,萤火虫的栖息地受到严重影响,虽然阿里山风景区的工作人员表示看到的萤火虫数量很多,但实际上却不是如此,何健镕说:阿里山地区崩塌严重,这些地区不可能提供萤火虫栖息,风灾过后,栖息地遭到冲刷,萤火虫的食物,例如蚯蚓、蜗牛等小昆虫也被带走,食物减少,栖地被土石掩埋,至于所谓的数量变多,其实是少数的族群,集中在部分可栖息的绿地,因此是“聚集效应”,并非数量增加。导致出现的成虫个体也就缩水了以往看到的成虫可能有1.2或1.5公分,今年采集到的成虫,比较小一点,剩下1公分到1.3公分。简单讲就是小一号,跟去年比。

特生中心目前持续采集样本,了解风灾对萤火虫复育过程的影响,包括产卵的数量,分布,大小等等。

为了加速复育,特生中心也利用过去在阿里山地区所采集的种原进行孵化,估计会携带五到六千只的萤火虫到“圆潭自然生态园区”进行夜间野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