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欣赏】卖水

梅英为小姐表花名
袁荣易
font print 人气: 567
【字号】    
   标签: tags:

花旦机智、反应直接、讲话清晰,加上勾人的眼神、婀娜的姿态,普遍受到观众的欢迎。然而京剧舞台上,花旦的戏越来越少,花旦这种角色逐渐被边缘化了。原因在哪里呢?1949年中共推动“戏曲改革”,开始禁演“污辱劳动人民、歧视无产阶级”的戏,以及“不够净化的舞台形象”一律禁止。不知为什么几乎所有花旦戏都犯了冲,花旦演员没戏可演。有人解释为花旦跷功表现妇女裹小脚,是不够净化的舞台形象,如今废除跷功,花旦自然就消失了。然而凡事都可变通,不踩跷,用大脚一样可以演呀,著名花旦小翠花甚至花了两年时间,研究出一种花旦步,不踩跷,一样可以表现花旦婀娜多姿的身影!

所以问题根本不在跷功,而在花旦的说话上。花旦不管是为别人仗义执言,或为自己喜好据理力争,总之,她就是心里憋不住,口无遮拦、不加掩饰的讲真话。共产党搞阴谋斗争,最见不得这个。抢粮抢地的社会主义,冠上劳动人民或无产阶级流氓的帽子,就成为神圣不可侵犯。暗中做尽丑事,害怕金钟罩被戳穿,所以先堵人家的嘴,说什么不准“污辱劳动人民、歧视无产阶级”等等的。唯独就花旦讲真话的立场来说,任凭你是天王老子,该说的她就是直说。花旦有点类似谏官,更多类似童言无忌、说溜了嘴人家也不以为怪,可是共产党不允许,在幼儿园就得上政治课,说假话、废话没关系,就是不鼓励说真话。

文明社会,人与人都懂得相互尊重,并不在乎你的阶级是什么。中共假装抬高劳动人民,打击的是“爱抬杠”的知识圈,教师不再有地位,是个臭老九。久而久之发展到今天,“豆腐渣工程”压死那么多学生,共产党还能撇的干干净净,骗倒全世界。这岂不是因为它彻底消灭说真话的“危险”人物,才能达到这样的恐怖境界。



小姐黄桂英(曾郁棋饰演)出场亮相的身段,丫环梅英与小姐呼应做动作。



桂英小姐与丫环梅英(李冠萱饰演)来到花园,眼睛不觉一亮。



主仆二人花园中观花开听鸟鸣。台湾戏曲学院京剧学系毕业演出。

小翠花(于连泉)是非常了不起的花旦演员,自九岁登场,四十年没离开过舞台。但到1949年后,会演上百出戏的他竟然无戏可演。1956年中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计,演了几个小戏,却种下文革被迫害的原因,可怜他没熬过文革就死了。他的徒弟陈永玲也被关,陈放出后即使再传授一些花旦戏,别人也不敢乱演。渐渐,没再听说谁是花旦名角了。

花旦戏消失这个风声走漏,共产党知道将对自己不利,它就来个移花接木的障眼法。1960年中国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团(京剧已有上百年历史,不知还要实验什么)根据山西蒲州梆子《火焰驹》中的《卖水》一折移植成京剧《卖水》:丫环梅英口齿俐落的念花名,但那不能称得上是在讲真话,只能算学生在背诵,朗朗上口很好听。当然还配上折扇与手帕的动作,也有一种灵巧。

《卖水》故事是公子李彦贵家被查抄,彦贵求救岳父黄璋,没想到黄璋乘危毁婚,彦贵不得已卖水维生。小姐黄桂英不肯退亲,父女数次争吵。丫环梅英促使小姐桂英和李彦贵花园相会,但表面只说请小姐赴花园赏花。丫环梅英是花旦,使出浑身解数,并以报花名给予小姐桂英在等待的时光里取乐解闷。

豫剧的著名剧目“大祭桩”则是《火焰驹》的后半部故事,桂英之父派人暗杀丫环梅英,反诬彦贵所为,彦贵含冤被判斩首。黄桂英前往祭桩,路遇彦贵之母、嫂,被她们怒责。眼看斩首时间将到,不知最后能否见到彦贵一面。黄桂英好人受尽冤枉,观者无不落泪,“大祭桩”是青衣主演的重头戏。
京剧《卖水》的推出,隐隐约约暗示花旦犹如“大祭桩”里的梅英,丫环梅英被居心叵测的黄璋给害死。就如同共产党玩弄手段,嫁祸别人、借刀杀人,以达到绝对的控制权,不容别人有置喙的余地。
1960年小翠花写了一篇“京剧花旦表演艺术”的文章,除了叙述他学戏的艰辛历程,他也赞成戏曲随着时代进行调整,可是要根据传统的基础来做。他说:“传统和老“玩意儿”,是前辈艺人花费了毕生精力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我们一定要学习和掌握这些传统的技术和表演技巧,一定要学精学透,才能用起来得心应手,融会贯通,也才能从这个基础上去进行改革和创造。而要达到学精学透的程度,那么除了勤学苦练,是没有别的捷径的。所以要演好戏,既要刻苦学习传统,又要不为传统束缚住。这样才是正确的态度。”



桂英小姐(曾郁棋饰演)独坐无聊,丫环梅英(李冠萱饰演)提议表一表花名给她听。



丫环梅英(李冠萱饰演)用手翻弄手帕,边唱边舞。



丫环梅英(李冠萱饰演)说:“哎呀,都到这个时候啦,那个卖水的,怎么还没来呀!”小姐(曾郁棋饰演)坐在一旁也有些落寞。

小翠花非常尊重宝贵遗产,要学精学透,才能从这个基础上去进行改革和创造。但“戏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换成共产党的邪恶意识,根除传统文化的内涵。在表面上也恢复演出一些传统戏,但不少是经过篡改,例如改成无神论、斗争、……。更多的京剧因禁演而失传,特别是花旦戏。

我们看京剧盛行时花旦的剧目,很多现在已没听过了。宝贵的遗产被摧残的所剩无几。清末倦游逸叟“梨园旧话”一书所记:“从前京师各戏园,每日必有花旦剧,以各堂弟子当十余龄时,学成一二剧即登台试演,故赓续不绝。然所演者不过《黑松林》《卖饽饽》《女店》《闯山》各剧,聊博观者一粲而已。若《双钉记》《双铃记》《翠云庵》《十二红》《翠屏山》《乌龙院》等剧,非具大本领者不能出色。”

《双铃记》就是《马思远》,有大本领的小翠花在“百花齐放”时期演出此剧,剧中有许多花旦拿手绝活,结果小翠花却被打成右派,现在再没人会演这个戏。因为要藉眼神、动作演出复杂的心理戏太难了,不懂技巧的瞎摸是摸不出来的,而这些确确实实是小翠花花费一生所学习与揣摩来的。如今完全失传。

至于《卖水》表表花名,这是十余龄的学生即可登台试演的。而像倦游逸叟说到的花旦戏:《黑松林》《卖饽饽》《女店》《闯山》,也很适合初学者,只是现在恐怕没人知道怎么演。其实,从资料里我们还可以找到更多不知道怎么演的花旦戏:《烧灵》《查关》《算命》《入府》《变羊计》《双沙河》《绒花计》《下河南》等等,感情丰富的花旦消失,到处都是讲斗争的装模作样,毫无人性与感情,让人好不难受。@*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珠帘寨》全剧突出西皮快板的唱腔,像珠珠串联(用珠帘这个名,准确的传达出视觉效果),连珠发放不停歇,仿佛大珠小珠落玉盘爽脆的声音。李克用与程敬思西皮快板的对唱,以前也称为互咬,你咬我、我咬你,节奏紧凑好不热闹,前辈艺人安排唱腔真是神奇!他们的互咬,争的不过是生活中人人都有,但又牵动最大的一个“情绪”问题。
  • 原本“鼓上蚤”三个字舞台不易表现,转换成麻雀形的动作,立刻把神偷身手的轻盈、位置的出没不定(以防被跟踪或锁定)等等情状,具体呈现在观众眼前,观众一下子就能抓到重点,而演员更可以将这个形象衍生,做成艺术性的创造。
  • 诸葛亮的悟性高过周瑜。周瑜拼命的努力,过度用心适得其反,最后倒把自己气出一身病来。而诸葛亮举重若轻,只在关键点上用一点力,就帮助刘备走出难关。
  • 吕布就是个美男子的典型;其他的雉尾生还有周瑜、杨再兴等。雉尾生和武生有区别,武生充满阳刚,动作很大;而雉尾生则要做到“文而不瘟,武而不刚”,一种文质彬彬的风度。
  • 在大陆共产党统治下,没人敢演《打金枝》这种“歌颂”皇帝的戏。对共产党而言,丑化封建要不遗余力,眼前有出京剧竟把皇帝演的这么正常、这么祥和,岂不泄掉共产党的气。这出温馨的皇室戏,因此被压抑,在社会上消失。
  • 别看删的是两小段,戏立即变的庸庸碌碌。令公魂子让焦孟的死亡蒙上神秘诡异,八贤王射虎则暗示杨元帅“鸟尽弓藏”的窘困处境,这些都是强烈的戏剧性张力。删掉后剩下来的《洪羊洞》像动过截肢手术,大众一伙人在舞台上哭哭啼啼,没有任何对死亡高深的体会,唱段就成耍花腔,好听却没有意义。
    共产党整理改编的阴谋,就是让戏里的文化死亡。
  • 我们大致把这出戏分成五个段落,分别说明五法。其实五法是一起的,这里分成手、眼、身、法、步五段,只是为了方便给大家一个印象,以做欣赏的参考。
  • 另外京剧脸谱,据高戈平“国剧脸谱艺术”一书,猩猩胆最特别的是其脸谱两个上方侧面,清清楚楚的画着鸟的两只大眼睛,红山玉器也是这样大大的眼睛。从现在出土文物得到的呼应,可知脸谱其来有自,不是随随便便画的。
  • 在《越虎城》里,观众亲眼看到什么叫做“初生之犊不畏虎”,牛犊子甚至能越虎而过,胜过老虎,战场上十万人都打不过秦怀玉一个人。这固然是给武打戏艺术加工,以表现尚武精神。但也还有其他理由
  • 1966年,一群“破四旧”的红卫兵来到法门寺,先是捣毁了佛殿内的铜像,又试图挖开真身宝塔。住持良卿法师上前喝阻,被打得头破血流。法师随后披全身浇满煤油,在宝塔前自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