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欣赏】岳母刺字

坚定的母亲巍峨如高山矗立
袁荣易
font print 人气: 82
【字号】    
   标签: tags:

《岳母刺字》原来老旦唱的老词是:
(西皮倒板):大丈夫为国家无有闲空,
(摇板):提羊毫写出了报国尽忠。写罢了四个字金针来用。
(二六):针锋刺去血染红,但愿此去旗开得胜,迎还二圣耀祖光宗。刺罢纪念我的心酸痛,愿吾儿时刻记在心中。
我的儿近前来听我训教,君忧臣辱古训昭;尽得忠来难以尽孝,死如泰山莫似鸿毛。

这些老的唱词,很笃定、很有一种历史感。岳母训教岳飞移孝做忠,既是勉励同时也是岳母的自我抒解,“死如泰山莫似鸿毛”,生命庄严的重量感,巍峨矗立在那里。声腔的韵脚押中东辙,后转为遥条辙,由洪亮趋向清明;这是一番充满希望又有理智的陈述。


《岳母刺字》国家危难,岳飞(廖佳妮饰演)忧心。


《岳母刺字》岳飞(廖佳妮饰演)与母亲(李郁珊饰演)。


《岳母刺字》左为岳妻(许立萦饰演)。

可是这些词却被戏曲改革委员会秘书长马少波(听命周恩来,马掌握实权)硬生生改掉,马少波的文化并不高明,但为争取表现抢下任务,31岁竟当上戏改的领导,从此听上面摆怖,开始他破坏京剧、挑拨京剧演员内斗,撕裂京剧的卑劣行为。当时各省各县听信毛泽东说谎乱篡改的文艺政策,抢着表现将文艺做为斗争用途;马少波见风转舵,及早做好了计划,果然捷足先登抢到这个位置。

腥风血雨的批斗展开,他也不忘利用职权之便篡改剧本,以满足自己的表现欲。我们试看他改《岳母刺字》的新词:
岳母的唱词从“西皮倒板”转“回龙”,转“慢板”尽是些不重要的赘词,例如慢板第五句“叫媳妇取笔砚,兒宽衣跪在堂上”(难道怕儿是站着或蹲着?如果没字幕显示,儿听成尔,还以为叫媳妇宽衣)类似这样的慢板唱个半天。接着四句原板,接下来散板是好笑的“见血恐慌症”-手颤心慌的描写,最后快板“我心神恍”,简直就将晕倒:
(散板):持针不由我手颤心慌。血肉躯原本是娘生娘养,为娘的哪能够将儿的肤发伤。无奈何咬牙关把字刺上。
(快板):含悲忍泪狠心肠。一笔一画刺刺背上,刺在儿背娘心伤。我的儿忍痛无话讲,点点血墨染衣裳。刺罢了四字我心神恍……
(散板):“精忠报国”语重心长。

快板唱的速度很快,焦躁不安好像急于做完这个勉强的工作,心慌意乱,像个娇弱的妇女心存余悸,这种个性怎么刺字。在用词上“将儿的肤发伤”很不通,论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重点是不可以,马少波却偏偏用成可以,故意拧劲怎么回事。一个“无奈何”的岳母唱了半天,只唱了老词的四、五句的内容。老词“旗开得胜”这些内涵都没了,想也知道,无奈何的妈妈自艾自怜怎么讲的出什么旗开得胜这种话。

老词只三种板式-西皮倒板、摇板、二六。新词有六种板式-西皮倒板、回龙、慢板、原板、散板、快板,过于滥用,显然是对音乐不怎么懂。总的说马少波,只能算京剧初入门的程度,怎么又能担任什么戏改的事?

最近网络流传朱啸风致李砚秀公开信,李砚秀是李万春的夫人,信内谈到马少波曾经对“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表示需要改动,原因是这组戏都是二黄声腔(没有西皮腔),缺少变化;马少波这个说法让人啼笑皆非,哪有这样论戏的。

接下来他主张改成说白为主,要强调突出宫廷斗争的激烈。
“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很幸运没被改到。但由这封信我们得知改编过的《岳母刺字》,竟是出自斗争的意念。新编《岳母刺字》说宗泽元帅死了,杜充继任,杜充官僚颟顸,岳飞灰心丧志不愿与之共事,情愿回家奉养母亲;母亲批评岳飞,你说志难酬无法为国效命,“岂不知小不忍大谋难成”。

这句词挺古怪,忍是小东西,为的是谋取那个大东西,里面藏的是斗争的内涵,而不是真正的忍让。
1936年上海新成立一个京剧科班“厉家班”,不久抗日战争爆发,厉家童伶演唱的京剧《岳母刺字》唱片风靡一时,班主厉彦芝有六个子女和一个视如己子的陈慧君。灌制《岳母刺字》唱片时,厉氏诸子的年龄是:陈慧君(岳母)14岁、厉慧良(岳飞)13岁、厉慧敏(岳夫人)12岁、厉慧森(书僮)9岁、厉慧兰(岳云)8岁。(未参加灌唱片的厉慧斌当年15岁、厉慧庚才5岁)。唱片一出版,这些童伶在社会上传开了,争相邀请,红极一时,厉家班这出《岳母刺字》显现国人朝气团结、驱逐侵略者的决心。如果那时演的是马少波版的,自己人在内斗、闹情绪,想也知道,厉家班的唱片肯定卖不动。厉家班的这段史实,也让人看到原版京剧的真正力量。@*


《岳母刺字》演员的水袖打理的整齐规律,中为母亲(李郁珊饰演)。


岳母准备刺字,岳飞(廖佳妮饰演)跪在前方。


岳母刺的是“尽忠报国”四字。台湾戏曲学院毕业公演。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吕布就是个美男子的典型;其他的雉尾生还有周瑜、杨再兴等。雉尾生和武生有区别,武生充满阳刚,动作很大;而雉尾生则要做到“文而不瘟,武而不刚”,一种文质彬彬的风度。
  • 在大陆共产党统治下,没人敢演《打金枝》这种“歌颂”皇帝的戏。对共产党而言,丑化封建要不遗余力,眼前有出京剧竟把皇帝演的这么正常、这么祥和,岂不泄掉共产党的气。这出温馨的皇室戏,因此被压抑,在社会上消失。
  • 别看删的是两小段,戏立即变的庸庸碌碌。令公魂子让焦孟的死亡蒙上神秘诡异,八贤王射虎则暗示杨元帅“鸟尽弓藏”的窘困处境,这些都是强烈的戏剧性张力。删掉后剩下来的《洪羊洞》像动过截肢手术,大众一伙人在舞台上哭哭啼啼,没有任何对死亡高深的体会,唱段就成耍花腔,好听却没有意义。
    共产党整理改编的阴谋,就是让戏里的文化死亡。
  • 我们大致把这出戏分成五个段落,分别说明五法。其实五法是一起的,这里分成手、眼、身、法、步五段,只是为了方便给大家一个印象,以做欣赏的参考。
  • 另外京剧脸谱,据高戈平“国剧脸谱艺术”一书,猩猩胆最特别的是其脸谱两个上方侧面,清清楚楚的画着鸟的两只大眼睛,红山玉器也是这样大大的眼睛。从现在出土文物得到的呼应,可知脸谱其来有自,不是随随便便画的。
  • 在《越虎城》里,观众亲眼看到什么叫做“初生之犊不畏虎”,牛犊子甚至能越虎而过,胜过老虎,战场上十万人都打不过秦怀玉一个人。这固然是给武打戏艺术加工,以表现尚武精神。但也还有其他理由
  • 小翠花(于连泉)是非常了不起的花旦演员,自九岁登场,四十年没离开过舞台。但到1949年后,会演上百出戏的他竟然无戏可演。1956年中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计,演了几个小戏,却种下文革被迫害的原因,可怜他没熬过文革就死了。他的徒弟陈永玲也被关,陈放出后即使再传授一些花旦戏,别人也不敢乱演。渐渐,没再听说谁是花旦名角了。
  • 京剧里有不少自然本色的戏码,例如《打焦赞》就是如此。剧中四个人物:杨延昭、孟良、焦赞、杨排风,阶级并不相同,但相处一起,却亲如朋友或手足一般,彼此坦诚无隔阂。
  • 清末民初,《红梅阁》是出盛演不辍的戏。今日犹留北京景泰茶园在民国元年的一张戏单,就有《红梅阁》,由武旦粉菊花主演。戏单在《红梅阁》后二出还有《紫霞宫》,也是出著名的鬼戏。清末民初的文人易实甫很喜爱这两出戏
  • 《宏碧缘》王伦表面知书达礼,男主角骆宏勋看不出他的奸险,竟与他结拜为友,造成骆宏勋及许多侠义之士(如骆之师弟任正铨)狼狈不堪的命运。好在众多江湖好汉相救出险,这出戏让观众也身历其境的体会,一个人可以坏到这样,他对着你微笑,内心却包藏祸心,将你除之而后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