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石艺术 咫尺之内造乾坤

文 / 王金丁 图 / 高雄市树石艺术协会
font print 人气: 216
【字号】    
   标签: tags: , ,

树石艺术 游艺人生

站在各种盆栽前,仿佛枝叶间有清风拂来,展现生气盎然的意境。看榕树盆栽,干直枝繁,树形秀茂稠密,苍劲雄浑,表现出旷野巨木的雄姿;七里香枝干清瘦,扶疏挺拔,轻盈潇洒,表现脱俗的意境;再看松树的枝干,不但主干弯曲,连短枝的末梢也呈百转千回,枝无寸直,扎成了平薄的云片。亦有松树盆景置于庭前,仿佛伸手迎客,所谓“迎客松”也。

另观柏树盆栽,主干由根盘起,显现一小弧度的弯曲,然后有两个近似半圆的大弧度扭转,树身略向前倾,主干左右弯曲,冉冉而上,状若游龙。


高雄市树石艺术协会理事长刘灿琳

高雄市树石艺术协会理事长刘灿琳说,台湾的盆栽在世界上是树种最多的地方,观赏或栽培盆栽因人而异,有的人偏好落叶树,有的人喜欢常绿树,有的人喜欢花果之类的。

他说,欣赏盆栽先要俯身静气,由下而上,由全貌到局部进行观察,欣赏其结实美丽的树根,体会树龄的雄伟姿态,以及树枝的伸展方式。要用心的不是树龄或树种,而要观其全貌,最佳者能整体呈现协调均衡的状态。如此,则从中可以体验植物的个性与人类德性的对应。

宏伟秀丽山河,缩影一盆栽

唐代诗人韩愈在〈山石〉七言诗中写道:“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诗中写清晨景象,四周弥漫在一片烟雾云霭之中,遍山开满红色的花朵,与碧波的山溪映成灿烂的景观,照出山林间许多十人围绕的松枥树,当韩愈赤脚踏过溪中的石头时,心中涌现“人生之乐乐何如”之感。

古人在遨游名山大川领略大自然的熏陶后,把在大自然中的感受,化成文字则成为诗词;体现在绘画中就成为中国山水画;将宏伟秀丽的山河,用写意的方法,移植到家居庭园中一定的空间里,就成为树石艺术。

刘灿琳说:“人跟大自然息息相关,但不可能每天翻山越岭去看三川五岳,盆栽就是把大自然缩小放在盆钵里面,必须作到形小象大。它的形,像一棵自然的大树一样,树的老度必须像在山上看到的一样,呈现大树的气象。而石头是大自然的产物,石头的形象,及它的图案不管是抽像还是具象,自然的呈现了原始的意境,不能有人工的加工,要求原石表现。”

树石艺术是时间、更是人格的艺术

树石艺术是一种有生命力的艺术,其造型随着季节而变化,是要经过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创作,饱含人和大自然的生命力。是时间、更是人格的艺术,喜欢培育和欣赏盆栽的人,自然会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出高尚的人格。

刘灿琳以中国文字构造之美,阐释植栽姿态:栽培榕树,就必须做到有容乃大;而在创造榉木时,则不妨模仿榉字字形,作一个放射性,像放烟火一样、自然的开放,不能像榕树一样作成平坦的,这样就违背文字上的定义。

“有句话说千年松、万年柏,玉山圆柏生长高山之巅,经年累月雪在压、雷在打,但它有坚强的生命力,隔年春天仍然挺立天地间,因此,柏的创作不能违背自然状态。柏盆栽呈现鬼斧神工似的残缺之美,表现柏强烈的求生意志,瞬间与观赏者心灵产生共鸣。”

台湾著名哲学思想家史作柽在《水墨十讲哲学观画》一书中,谈到中国山水画时说:“人以自然所赋予之力量,通过视觉而找到了他所需要的对象或符号,然后,用它来描摹或形容那根源性之自然本身。或者,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吧,神创造了一切(包括人),然后人就遵从神之指示创立了文明,同时并以此文明来做为对神的崇拜与颂赞。”

刘灿琳归结树石艺术的奥妙:就是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在有限空间里去布那个天然的局,向大自然学习。◇


真柏 作者:刘灿琳


真柏 作者:刘汉财


七里香 作者 :简忠良


小品成组 作者: 洪焕钟


小品成组 作者:黄省文



榕树 作者:谢舜进


榕树 作者:黄铁印


雅石 作者:张明干



雅石 作者:陈永春


黄槿 香芭乐 作者:黄铁印


黄槿 作者:林光雄


黄瑾 作者:杨国缤


黄瑾 作者:谢进兴



木麻黄 作者:谢喜雄


毛朴 作者:王丰铨


樱桃 作者:李联造



寿娘子 作者:李联造


刺葱 作者:林光雄


海梅 作者:苏凤清


福建茶 黄瑾 胡椒 作者:吴耀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树石老人的盆景创作只送不卖,因为他种树就像栽培小孩一样。尽管桃李满天下,老人说:“我从不去想种树能有什么成就,但我因树石缘而快乐、健康并得以回馈社会,人生至此已然知足。”
  • 在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中,人与自然是本然的一体,造化的真理蕴含在自然万物之中,也体现在人修心养性之上。
  • 当今的年代很少有人在讲“五行”了。但在中国的古代,人们知道五行是天帝赐给大禹治理天下的九大法则的第一种。虽然有些现代人不相信五行,不过,五行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周行。本文举一个“命中利北不利南,在南方一试难中,在北方则隆隆直上”的实例。
  • 清朝时,海宁郭去非,他生来就对琴弦的声音情有独衷,在襁褓中听到有人弹奏琵琶,就在母亲的怀中欢喜跃动。少年时学琴之后,几十年中不分寒暑,从早到晚都在弹琴。因此,心境平和,恬淡寡欲,不但没有追求富贵之心,即使面对外界的诱惑和嘲笑都不为所动。人们却视他为痴人,没有人知道他真正的才能。
  • 杭州人邵艺洲,性情爽直,喜于交游。有一次他在街市上偶然看见一个卖艺乞丐。这乞丐舞弄的刀剑棍棒,各种各样,都能出神入化,绝妙异常。邵艺洲心里明白此人本领高强,不是寻常的乞丐。……后来他们怎样变成了生死之交?
  • 清朝的华亭人汪瑾,五十多岁时在京城仍然布衣不第。秋风吹起,他十分厌倦在外客游,动了思念家乡之情,便乘船南归。在归途他遇上了不寻常的事。阴阳两界人事相通的事给世人展现了善恶终有报的道理。
  • 一对来自不同家境、贫富差距极大的男女同学,有志竟成终成眷属,但是,后来遭逢战乱生离死别……,道尽人生无常。
  • 相面之术是阴阳术数的一种。在中国古代,精通此术的人能通过他人的面相、骨相、气相等外在信息,将其关乎生死祸福、贵贱夭寿的身前身后事都一一推测出来。有许多相士能精准地看出帝王登基前后的异象和运势乃至朝代更迭前后的细微征兆。
  • 距离嘉兴三塔湾二十里,有一座塔孤零零地立在官塘旁边。塔上下共七层,高约十余丈,中层刻有“鹤秀”两个大字。塔面临大河,背后全是农田,旁边并无寺庙。路过的人以为是当地人为镇压风水方面建造的塔,但却不知道塔名是什么意思。后来问秀水县的人,才知道塔并非为风水修建,而是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 浙江海宁地区有一姓查的人,在科举考试上一直很不如意,考到了四十多岁时还没有考上,家中十分贫苦。有一天,他来到了关圣祠祈祷,随后求得一签,签诗中有“南贩珍珠北贩盐”一句,于是打算放弃科举考试,进入都市去经商。经商无着,因缘际会,因为帮助了他人,助成了他的事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