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义的故事

周晓辉
font print 人气: 53
【字号】    
   标签: tags:

《说文解字》中说:“信,诚也,从人,从言。”也就是说,“人言成信”,“诚从成言而得”。要做到“信”,必须说话诚实,言出必践。那么,何为“义”?《孟子》中云:“义,人之正路也。”韩愈《原道》中说:“行而宜之之谓义。”可见,“义”是指人们的思想和言行符合一定的道德标准。

“信”与“义”的关系如何?“信”是“仁”的必然要求,是修身之本,立业之石,兴国之基,而“义”是“信”的标准,即君子的“信”一定要符合“义”,“义以为上”,“不义不诺”。

针对信义,古人留下了许多至理名言,如“轻诺必寡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诚则是人,伪则是禽兽”等等。因为古人对信义有着如此深刻的领悟,是以中国历朝历代史上都留下了许多感人的诚信故事。

春秋吴国的季札以仁德名于那个时代,他在信义方面达到的“心诺”境界一直为后世所歌咏和赞叹。据记载,季札出使中原途经徐国时,徐君十分喜欢季札身上所佩的剑,但难以启齿想求。季札心里虽然知道,但因为还要去他国访问,就没有把宝剑送给徐君。等他出使回到徐国后,徐君已死。季札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他的随从问:“徐君已经死了,这是要送给谁呢?”季札说:“我当初心里已经要把这剑送给他了,怎么能因为徐君死了而违背自己的诺言呢!”

西汉栾布与开国将领梁王彭越为布衣之交,相随周游。后来栾布被卖到燕地为奴隶,并做了燕王臧荼部将,还跟随其一起反叛。兵败被俘后,彭越将栾布赎回,并向皇上刘邦谏言,让其做了梁国的大夫。此后,在栾布出使到齐国,还没返回之际,彭越被刘邦以谋反的罪名杀死,还被诛了三族。之后又把彭越的头悬挂在洛阳城门下示众,并且下命令说:“有敢来收殓或探视的,就立即逮捕他。”栾布回来后,违命前去收尸被捉拿。他尽数彭越功劳,并指责刘邦苛求小节而误杀功臣。刘邦听后,将其释放,并任命其为都尉。

成语“范张鸡黍”讲的是东汉时期山阳金乡的范式与汝南张劭间的故事。范式与张劭是京城洛阳太学里的同学,关系特别要好。毕业后范式约定两年后的9月15日去张劭家拜访。转眼约期已到,张劭杀鸡煮黍准备待客,果然十分守信的范式走了几百里地登门拜访,让张家人感动不已。

三国时期上虞人卓恕做人非常讲诚信,说过的话都会马上兑现。他如果与人有约定,即使遇到大风暴雨、闪电冰雹也没有不到的。他曾经从建业回家乡,与太傅诸葛恪告别,诸葛恪问他:“什么时候再回来?”卓恕回答:“在某日我一定亲自来拜见您。”到了这一天,诸葛恪宴请宾客,让客人们停止吃喝,等待卓恕的到来。当时宾客相互看着,都认为从会稽到建业相距一千多里,路途上有许多波折,卓恕哪里能按约定的时间到呢?不一会儿,卓恕真的到了,在座的人都大吃一惊。

晋代的罗企生曾受殷仲堪推举做了大官,后来仲堪被桓玄打败,惟企生一人追随,并告诉弟弟自己将与其同生共死。后来殷仲堪和企生被捕,桓玄向来对企生很好,他派人提前告诉企生,如果认罪,一定会被免死。企生拒绝了,但请求饶恕自己的弟弟侍奉老母,桓玄同意了。罗企生遂慷慨赴死。

唐朝贞观末年,蒲州人罗道琮因为上奏章,违背了皇帝的旨意,被流放岭南。和他一起流放的还有一个人。当他们走到荆州和襄阳之间时,那人病重,临终哀叹自己无法回归故乡。道琮说:“如果我能生还的话,一定不会把你一个人撇在这里!”那人死后,道琮将他埋在路边。过了一年多,朝廷大赦天下,道琮得以返还长安。路过当年下葬的地方,由于多日阴雨,整个路上一片汪洋,根本找不出当年的标记。

道琮摆了祭品,哭诉说:“我想和你一起回去,你如果有灵的话,请告诉我你在哪里?”说完,路边一处水中忽然涌起水泡来。道琮又说:“如果你在那儿的话,请再涌一次。”说完,那儿又涌起水泡。果然,道琮在那儿挖出了那人的棺木和当年自己写的墓铭,于是道琮护送着那人的棺木回到了长安。当时的人都说这是罗道琮心诚所致。

宋朝的晏殊,从小就诚实善良且聪明好学。七岁时,文章就写得非常好。十五岁那年,晏殊因聪明过人,被县令作为神童,推荐给真宗皇帝。晏殊本可以直接由皇上面试,但他执意要参加科举会考。他认为只有会考所反映出的成绩,才算是自己的真实才学。主考官同意了晏殊的要求,决定让他同三千一百多名举人一起会考。

考试开始后,晏殊一看题目刚好是做过的,遂举起手对主考官说:“大人,这个题目我在家已经做过了,如果再做一遍,这不就是弄虚作假了吗?请您另外给我再出个题目做,好不好?”考官听了,同意给晏殊另外再出一个题目。晏殊拿到新题目后,一气呵成。晏殊的文章和诚信的品质受到了皇帝的赞赏。

类似讲求信义的故事还有杀猪诺婴的曾子,千金一诺的季布;有存国的柳季,有待期的郭伋,有卖药的宋清……

这许多的故事在告诉我们,对于一个人而言,只有懂得何为信义,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才会为事业成功创造条件;同样,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只有知道“信义”乃是立国的根基,知道要取信于民,才能强国富民。反之,一个不守信义的人和国家,最终的结果或者是身败名裂,或者是遭遇亡国的厄运,这样反面的例子在历史上也并不少见。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只见晏婴从容的端起滴过血的酒杯,义愤填膺的对天悲叹道:“可恨!崔杼无道弑君王。凡为虎作伥、助纣为虐者均不得好死!”说罢,便一饮而尽...
  • 韩宜可,明朝浙江山阴人,洪武初年被提拔为监察御史,为人正直,以尽职敢言而著称。
  • 帝喾下令招募天下,有谁能取得戎吴将军的首级,就赏赐黄金千斤,封食邑万户,并把公主赐嫁给他。
  • 人生际遇各有不同,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一致的,那就是要坚守道德和节操。中华民族历来重气节,千百年来出现了很多讲品行、保气节的仁人志士,明朝的范景文就是其中的一个。
  • 当匈奴横行北方、西晋王朝面临崩溃的时候,晋朝一些有志气的将士坚守在北方战乱的国土上。刘琨就是这些将士中杰出的一员。
  • 身上很多地方都被海水淋湿了,可是我依旧如一座雕像一样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因为我在想...
  • 传说,他母亲有一次看见空中大流星飞过后就怀了身孕。一般,此种情况都是天上的神仙...
  • 老子在周都居住了很久,后来见周王朝日渐衰败,于是决定离开周都。他开始到处云游,一方面清修自己,另一方面也想把自己的理念传给更多人,教化一方百姓。
  • 孔子向老子问礼之前,他为什么想到要从事归正“礼”、“乐”的宏伟志向?这就要从孔子八岁那年一段鲜为人知的奇遇说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