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语《古拉格群岛》出版

font print 人气: 1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2年04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时晓萍芬兰报导)以畅销小说《清洗》闻名于世的芬兰新锐女作家索菲•奥克撒宁(Sofi Oksanen)近日又一次敢为天下先——在芬兰第一次出版历史上的禁书,前苏联文学巨匠索尔仁尼琴的诺贝尔奖获奖作品《古拉格群岛》。

4月12日,索菲在赫尔辛基市中心的Orion电影院为她自己的Silberfeldt出版社举行了芬兰语《古拉格群岛》的首次出版发行仪式。参加仪式的还有古拉格研究学者甘比宁(Jukka Kemppinen)、古拉格受害者的儿子西门宁(Jari Simonen)等各界人士和百余名读者。会上除举办了研讨会及签名售书活动外,还给读者观摩了拍摄于1988年的古拉格记录片。

《古拉格群岛》是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及对270名幸存者采访后着成的纪实性文学作品,1970年这本书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古拉格”一词,是“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的缩写音译,是苏联劳改制度的象征。作者将其比喻为“群岛”,意在指出这种制度已经渗透到苏联政治生活的每个领域,像岛屿一样遍布在被喻作海洋的前苏联。书中以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控诉了苏联共产主义极权统治下的劳教劳改营对无辜的好人的摧残和杀戮,书中描述的共产党各种整人的酷刑以及在那种环境下人性的扭曲让人读后无不震惊嗟叹。索尔仁尼琴因为这本书被苏联当局驱逐出境,“古拉格”一词由此成了苏联及共产党社会劳改系统的象征。有读者称“这是一本值得一辈子去读的书”。

曲折的出版历程

然而,就是这样一本全世界的畅销书,却一直没有能在芬兰本土出版过,尽管很多芬兰人当年也被送进古拉格惨遭迫害。索菲在研讨会期间向记者介绍了《古拉格群岛》在芬兰的出版历程。

她说,这本书的芬兰语版本曾经被瑞典的出版商出版过,但是芬兰出版商害怕在芬兰本土出版,因为在冷战时期,当时的总理不允许出版此书,这本书成了一本禁书;另外很多出版商在前苏联有生意关系,他们不想妨碍他们的利益,芬兰人害怕对抗前苏联可能带来的后果;其实芬兰的出版商以前也曾出版过索尔仁尼琴的作品,可那些作品都是以小说的形式出现的,所以人们会以为那些都是编出来的,但是《古拉格群岛》不是小说,所以一直没有人敢于出版。

索菲说:“我再也没有耐心来等待这种冷战阴影的结束了,所以我就自己来出版吧。”

对芬兰言论自由的批评

索菲认为,芬兰社会目前虽然已经享有了言论自由,但是这种自由还处于幼嫩时期,因为从上个世纪冷战期间遗留下来的气氛还存在着。“我花了很长时间来等待这本书,我很奇怪,冷战过去这么长时间了,苏联已经不存在了,我们为什么还生活在自我审查的气氛中?这种自我审查心理还存在于芬兰社会中,我花费了很长时间来等待正式的答复。”

她觉得,出版商不仅要关心书的市场,更要关心对自己文化的继承。“《古拉格群岛》也是芬兰历史的一部分,很多芬兰人也死于古拉格,索尔仁尼琴不仅揭开了前苏联封闭的历史,其实这也是芬兰封闭的历史,这是很多芬兰人所遭受的大屠杀,因为很多芬兰人也被迫害死了,我就奇怪为什么芬兰不出版古拉格,因为这里是古拉格文学的母亲啊。”

“人权和言论自由是普世价值”

索菲说,她之所以一再著书和出版这一类严肃的文学作品,是因为她认为,在当今世界上还有些地区和国家仍然存在着古拉格,而地球村的人们要关注这个现象。

“我们必须认清古拉格这个“劳动改造”体系和它的所谓的结构,以便能够谴责它,因为在有些国家这些劳教营还存在着,在这些劳教营存在的周边的国家和人们要关注它们,人权和言论自由是普世价值,如果有些人不尊重人权,那么其他人就要来关注人权。同时,芬兰有很长的自我审查的历史,为了尽早铲除这个自我审查的习惯,我们需要知道古拉格的结构和迫害的体制。”

古拉格研究学者、法律教授甘比宁是最早试图在芬兰出版此书的学者之一。他对记者表示,他很高兴看到很多人真的想感受和认识古拉格的故事,因为这不仅仅是批判共产主义的作品,也是关于千百万人,其中也包括芬兰人,的历史和人性的故事。“是让芬兰人用自己的语言读这本书的时候了。”,他引用苏联文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话说:“你必须要尊重人,必须给人一些自由,如果你不给,你自己就会遭难,因为长时间的高压强制必将使你付出昂贵的代价。”

芬兰女小说家索菲•奥克撒宁曾以描述前苏联斯大林统治时期爱沙尼亚两代妇女的故事之小说《清洗》获得芬兰国家文学奖及北欧理事会文学奖,该书被翻译成四十余种文字。根据该小说改编的歌剧本月下旬将在芬兰国家歌剧院上演。索菲已经成为芬兰最受欢迎的小说家之一。

(责任编辑 林彬)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安娜:那你没有其他的渠道可以把这情况反映到上级领导那?
  • (新唐人热点互动采访报导)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热点互动”节目,我是主持人安娜。今天我们非常荣幸请到被誉为中国古拉格群岛的作者曾铮女士,曾铮女士把她在中国劳教所的经历写成二十万字的“静水流深”这本书,这本书现在在华人世界成为畅销书,今天我们就请她谈谈她在中国劳教所的经历。
  • 根据美国国会劳改基金会编印的《劳改手册2003—2004》,中国大陆现有劳改机构995个,劳教机构336个。中共建政半个多世纪以来,已有几千万人经历了劳改、劳教这类人间地狱的生活。
  • 索尔仁尼琴,一个苏联红军大尉军官,在挺进柏林的前线战壕,被苏军集团军政治部口头宣布“反革命罪”,判刑11年,送进劳改营,刑满后接着被流放。他仅仅因为在前线给同学写信,发发牢骚而已。
  • 俄国大文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忍尼辛于8月4日凌晨因心脏病离开人世,享年89岁。
  • 集中营是人类现代史上暴行和恐怖的一大象征,其中又以法西斯和共产党设立的集中营最为残暴血腥。
  • 一部描述在前苏联统治时期的爱沙尼亚妇女故事的芬兰小说《清洗》日前荣获法国最畅销书店法雅客的年度小说奖。这是该书店设立年度小说奖九年来第一次颁给一部非法语的文学作品。
  • 老话讲“妖不胜德”,在《西游记》中,作者对一些小妖出场的描述也很真实生动且耐人思量。
  • 不一时,将出酒肴,无非鱼肉之类。二人对酌。朱恩问道:“大哥有几位令郎?”施复答道:“只有一个,刚才二岁,不知贤弟有几个?”朱恩道:“止有一个女儿,也才二岁。”便教浑家抱出来,与施复观看。朱恩又道:“大哥,我与你兄弟之间,再结个儿女亲家何如?”施复道:“如此最好,但恐家寒攀陪不起。”朱恩道:“大哥何出此言!”两下联了姻事,愈加亲热。杯来盏去,直饮至更余方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