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捕蝉之道

作者 : 默安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73
【字号】    
   标签: tags:

有一天,孔子游历到楚国,经过一片树林的时候,看见一个人正在捕蝉。那人驼背弓腰,用竹竿来捕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从来不会失手。

孔子走上前去,拱手行礼,问道:“先生捕蝉的技术如此娴熟,有什么道理吗?”

那人回答说:“我有道理。五、六月间,正是捕蝉的好时候。捕蝉要把握住时间。时候没到,不可急躁;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我刚开始捕蝉,也像别人一样,常常失手。后来,我在竹竿顶上放两个丸子,用手举着,身子不动。这样训练几个月后,丸子在竹竿上,可以不掉下来,这时去捕蝉,失败的概率就很低了。后来,我在竹竿上放三个丸子,如果不掉下来,这时去捕蝉,失败的机会就更少了。再到后来,我放五个丸子在竹竿上,训练得不掉下来后,这时去捕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从不失手。”

孔子赞叹说:“妙啊!”

那人继续说:“我捕蝉的时候,身体像木头一样静止不动。我把持着自己的手臂,就好像把持着一棵枯木一样。天地虽大,万物虽多,除了蝉的翅膀,一切我都看不见。我不回头、不侧身,不因为万物的干扰,转换对蝉翅膀的注意力,这样还有什么得不到的呢?”

孔子感叹不已,回过头来,对他的弟子们说:“用心专一,精神高度集中,就可以达到神奇的境界。这位驼背老人,完全做到了啊!”

老人说:“你们这些锦衣玉食之人,也懂得探究这些事情的道理吗?人们必须先抛弃掉对那些名利权势的追求,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故事中的老人捕蝉的时候,身体像枯木一样静止不动,眼中除了蝉翼,万物都看不见。正是因为排除了一切外在干扰,用心专一,精神高度集中,其捕蝉才能出神入化。捕蝉如此,学道修行也是如此。做学问也要讲究心无杂念,聚精会神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类对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之后,医学分科也会越来越细,目的应是顺应临床医学的发展,让医疗照护完善。
  • 语云:“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指古之君子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全面,这样就能及时改过,不断向上;对别人宽容而平易,使别人乐于为善。宽容是一种智慧,是道义坚守中的包容,是对他人的关爱和负责,它需要有宽广的胸襟和与人为善的心态。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君子个人修养及与人相处的道德准则之一。君子以坚守正道自律,内在修身、外在达人,尽可能向他人提供方便,尽量给予他人帮助,是出于对别人的尊重和关爱,宽容是一种充满了仁爱的无私境界。
  • 国人评价花的优劣,要从色、香、形、韵四方面去考虑,若在任一方面出众者可称为绝;菊花四绝皆备,是名花中的佼佼者。菊花千姿百态,色彩丰富,且不畏寒霜,宋朝诗人韩琦〈九日小阁〉诗:“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成语“晚节黄花”就是用菊花比喻一个人的晚节高尚。
  • 唐人电视台“全世界华人人物写实油画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三届了,比赛吸引了全世界越来越多的油画界精英,大赛纯真、纯善、纯美的宗旨引领人们回归正统艺术,为华人画家走向国际舞台搭建了平台。
  • 鹊(公元前407~前310)本名秦越人,是春秋战国时期渤海(今河北省任邱县)人。少年时拜民间老医生长桑君为师,并在长期的行医生涯中刻苦钻研,学识与医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最终成为流芳千古的中华医圣。由于他医术精湛,诊断准确,即使遇到疑难病症也能妙手回春,颇像传说中的神医扁鹊,所以人们就尊之为扁鹊,本名秦越人反而为人淡忘。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一谈到梅花,人人自有一股热切的情怀, 一份密不可分的情结。
  • 人品是衡量一个人道德的标志。孔子论“人品”的论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财富,他注重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坚持道义至上的原则,塑造“仁人君子”的理想人格,提出“仁者人也”、“仁者爱人”、“仁民爱物”、“见贤思齐”等做人理念。
  • 圣人说,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来源于天上,是神传文化。黄帝的一生就可以明确见证此理。他出生时就有异常的天象,长大后有神灵指点他治理国家和打胜仗,到黄帝老年则寻道成仙。
  • 雨淅沥,雾气濛濛。雨夜读书,也禁不住一丝淡淡的忧郁涌上心头。然而,当我偶然在书本上看到了“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句话时,内心为之一震,时常萦绕在心头的那些不良情绪顿时烟消云散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