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重开路及影响 唐奖走出特色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2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至中台北21日电)首届唐奖已揭晓完毕,4奖项得主都具备鲜明的“开路者”特色,且都不局限在学术象牙塔之中,积极走入人群,贡献学术于当代社会。

“首届就决定格局”唐奖委托中央研究院评选,院长翁启惠今年3月接受中央社专访时便指出,任何奖项第一届的结果非常关键,将让世人留下既定印象。

翁启惠当时透露,唐奖有别于诺贝尔奖,着重的不只是“原创性”,也强调研究成果需对社会有贡献和影响力,即“有所改变,并带来价值”。唐奖评选委员会总召集人、前中研院长李远哲也说,唐奖得主需是“开路者”,在各领域中开辟出一条新路。

而这届唐奖4奖项、5位得主,的确都符合“开路者”及“带来价值”的特点。

永续发展奖得主布伦特兰夫人(Gro Harlem Brundtland),于1987领导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正式给“永续发展”下定义,至今学界、政界都根据她所提出的方向,以找出“既能满足我们现今的需求,同时又不损及后代子孙满足他们的需求”为目标。

生技医疗奖得主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本庶佑,分别发现CTLA-4及PD-1为控制免疫系统的重要关键,让人类对抗21世纪黑死病的癌症,出现一线曙光。他们让免疫疗法更为精准,治疗前可先对病患测试,大幅提高用药成功率,这套模式一直为后续学者所依循。

汉学奖得主余英时,则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典范,他深入理解西方理论,转而重新诠释中国思想与文化,所提出的中国古代反智论、内在理路、内向超越等观念,深刻影响半世纪的汉学研究。

法治奖得主奥比‧萨克思(Albert Louis (Albie)Sachs),毕生致力于破除种族隔离制度,一手草拟南非人权宪章,并在大法官任内,完成包括同性婚姻合法化等数项判决,让南非宪法法院成为当代转型正义的典范。

唐奖第一届的5位得主,布伦特兰夫人和萨克思活跃于政坛,余英时秉持公共知识份子的精神,论政而不参政,保持对政治“遥远的兴趣”,但他的投书每一出手,往往都在两岸政界激荡出火花。

李远哲今天在唐奖揭晓记者会后表示,首届唐奖候选人,都已是世界知名人物,对他们来说再多得一个奖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过程”,社会可从唐奖,得知他们经过什么步骤、做了什么努力,让我们可以跟着走,做更深度的讨论。

诺贝尔奖着重表彰科学上的突破,获奖学者往往专注于其研究领域,对外界较无闻问。唐奖重视开路性及对社会的实质影响,开出漂亮的首届得主名单,未来是否能一本初衷,巩固、形塑唐奖的价值,值得各界观察和期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