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轶事——音乐劝谏

作者: 季黛
font print 人气: 20
【字号】    
   标签: tags:

远古的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存,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和野兽共存、共食,也像野兽一样,经常死于自然灾害。

但人类不同于其它动物,因为人是神造的,他们会思索、有智慧,他们的感情更加丰富,需要更多的表达方式,故而会按拍子歌唱、依节奏舞蹈,而且还会让石头、泥土、竹子、骨头发出美妙的声音――乐器因此诞生了。

中国古乐一般使用五声音阶,叫做“宫、商、角、征、羽”, 中国人是以五声为主,这跟中国人的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确实有很大的关系,后来的“宫商角征羽”变成了“金木水火土”,变成“东西南北中”,总之跟五行观念息息相关。

这个原则正符合中国神传文化所崇尚的平缓、宁静的精神境界,也正是因为以五个音阶为主,所以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音乐,并无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戏剧性效果,却显得沉稳典雅。

著名的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就是一个音乐家,在他的儒学理论中,音乐和礼仪、规范处在同等重要地位,弹奏乐器是培养高贵品德的重要途径。据说孔子本人非常爱好演奏古琴,还能亲自谱曲。

古人认为音乐是圣洁的,可以洁净人的思想,创作音乐就是要和谐地使用“八音”,所谓“八音”是指八种乐器:金、石、土、木、竹、丝、匏、革。

金、石、土、木、竹、丝、匏、革就是由青铜、石头、陶器、木头、竹子、蚕丝、葫芦和皮革制成的乐器,中国古人按照乐器制作的材质而区分不同的乐器,正是这些乐器,在历史的深处,共同演绎了中国人心灵的乐章。

《宋李唐文姬归汉图.听乐》(国立故宫博物院)

周公制礼作乐,就是发挥礼乐和舞蹈结合的礼教制度,引领人们臻于老天所认可的人伦道德、品行标准、操守风范,无远弗届的起到无形教化功能。看看下面的记载,伶人乐工中也有利用歌唱进谏的正直之士:

南唐元宗(即李后主李煜之父,李璟)即位之初,正值春秋鼎盛的年纪,因此甚为留心内宫的嫔妃宠幸,经常私自举办宴飨、击射、蹴鞠等等,整日不曾停过。曾经利用酒醉时,命乐工杨花飞奏〈水调词〉进酒,花飞只是歌唱“南朝天子好风流”,就这一句一连重复了四次。

皇上马上省悟倒扣酒杯罢饮,心中感到有人用此种方式劝谏而大为喜悦,于是厚赐杨花飞许多金帛,以表扬他的敢言。皇上说:“倘使孙(东吴后主孙皓)、陈(陈朝后主陈叔宝)二主能听得此一句,就不会遭遇衔璧投降的耻辱。”

隔天,结束诸多欢宴与嗜好,留心于庶民、政事,鸿图开展向闽粤、荆楚,版图拓宽而天下治平。

当时有位进士叫李冠子善于吹中管,堪称当代妙绝高手。上饶郡公曾经向元宗奏闻此事,皇上心中实在想召他表演,可此时两淮近郊多事故,耽搁盘桓快一个月,兵戎军务日益繁忙,以就没有获得觐见的机会。

出关之日,李建勋(李冠子名)赠送了一首绝句:“韵如古涧长流水,怨似秋枝欲断蝉。可惜人间容易听,新声不到御楼前。”

此首绝句大意是说,管声笛韵,似深壑古涧中,悠远阔达的长流溪水;我心中未获召见的积怨,就像秋末在枝头上哀鸣的蝉声般,时断时续。可惜我的中管吹奏在人间很容易被一般人所听闻;但是特地为皇上翻奏的新曲调,却无机会在御楼前一展所长。

(事据宋 郑文宝《南唐近事》)

——转载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吴雨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资治通鉴》中记载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末年公元前403年,韩国邀请魏国出兵,协助攻打赵国,魏文侯谢绝说:“我与赵国既是兄弟之邦,又有互不侵犯之约,不敢从命。”韩国的使者怒气冲冲的离去了。
  •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讲“仁、义、礼、智、信”,仁居首。那么古人是如何看待仁人的呢?
  • 语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言志,是诗人作诗的总目的,表达诗人的志向、理想和抱负等。
  • 犯了错与其只是内疚,还不如下定决心改过,就能得到好的结果......
  • 裴谌、王敬伯、梁芳三个人结为超脱世俗的好友。隋炀帝大业年间,这三个朋友一齐进白鹿山学道。然而,他们经过十几年的修炼内功,采集仙药,历尽了辛苦艰难,却仍然什么也没得到。
  • 冥冥中有定数!唐代书生灵魂离体入了冥府,预知三年前程,还阳后果然灵验!书生灵魂离体所见,只预见他此生未来生命之果而未得其因;触发我们深入追索:命运安排的根据为何呢?那么命运不好的,又怎样能改命呢?
  • 有意思的是,子游问孝,孔子强调孝以恭敬为本(孝在于内心的敬爱);子夏问孝,孔子强调的则是外形(容色)的和悦。孔子的这些说法,不是相互矛盾,而是侧重点不同,相互补充的,要贯通理解。
  • “我以前,捉鲍鱼在全个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门老一辈的人说起我的名字都认识,就是最会捉鲍鱼那个!”年届七旬的塔门原居民黎雄(雄哥)回忆童年时光,语气顿时兴奋了起来,“我们没有东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鱼、虾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门岛,千帆竞发,渔获满满,“我们吃不起面包的,是吃鲍鱼、吃海胆长大!”原来那时候的塔门,面包比鲍鱼还矜贵,真是让笔者大开眼界。
  • 孔子为学日深。相传孔子与南宫敬叔至周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孔子在齐闻《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学《易》,穷理尽性,知天命之终始。这个时期,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逃往齐国,孔子也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但齐景公不能用孔子,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逃回鲁国。经过这些磨练,孔子对人生、时世都看得清楚了,所以说“四十不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