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尔摩斯先生收 III 来自台湾的委托(2)

作者:麦可‧罗伯森(美国)
font print 人气: 189
【字号】    
   标签: tags: , ,

接续前文

现在他们可以谈点正事了吧!

“我知道他是华生医生的经纪人。华生医生撰写您的冒险经历,而他负责安排出版事宜。你们英国专家这么说的。”

“不,柯南.道尔不是我的——不是夏洛克.福尔摩斯的——不,不是华生医生的经纪人。”

“这可是个坏消息。我知道他年纪挺大的了,是不是过世了?有新的经纪人吗?”

“柯南.道尔死于——这不重要了,反正他也不是……这世上并没有夏洛克.福尔摩斯这个人,实在是很抱歉,但事实就是如此。他是个虚构人物,以前没这个人,不,压根没这个人。”

老先生瞪着雷基,然后,眼光垂到地板上,过了一会儿,又抬起头来看着雷基。

“在我的国家里,一定是确有其人,立下丰功伟业,或者体会到独特的哲学境界,才会在通衢大道上,竖立铜像来纪念他。”

雷基觉得他的话非常有道理。

“我们这里做事情,有时候怪怪的。”他承认。

老人点点头,接受了他的说法,随即又提出另外一个问题。

“为什么一个不存在的人,会雇用私人秘书呢?”老人问道。

“我不确定我跟上您了。”雷基说。

老人看了雷基一眼,神情有点古怪:“我跟……跟到哪里?”

“我的意思是,”雷基说:“我不明白您为什么会突然提起私人秘书?”

老人这才弄明白,想了想,点点头。从外套口袋里,掏出一封信来,当下,雷基就知道老人在说什么了。
雷基等着老人艰辛的打开信纸。雷基那瓶健力士啤酒就此人间蒸发。

老人终于摊开信纸。

“我写信给您。”

他说,顿了一下,给雷基一个他能体谅的神情,随即纠正先前的说法:“我的意思是,几个星期前,我写给夏洛克‧福尔摩斯,不是您——因为他呢——四海为家,足迹遍及世界,通晓多种语言,对于你们的母语,更是钻研到牛角尖上去了,一定能协助我翻译一个难以索解的英文句子。这就是我接到您给我的回信。”

他把信放在雷基面前。雷基分辨清楚,叹了口气。那是奈吉回的,解释童谣中的“dub-dub”。

“您的回复极有助益。”老人说:“尽管您只是福尔摩斯先生的私人秘书。”

“不。”雷基说:“我并不是夏洛克‧福尔摩斯的私人秘书。”

“啊,”那人说:“是,被我料中了!”

他的身体挨近雷基,用一种自己人的口吻,低声说:“事实上,您根本就是福尔摩斯本人。我就知道,如果我千里迢迢飞来伦敦,我就一定能见到本尊。”

雷基想要抗议,但自知徒劳无功。

更何况老先生还飞过半个地球。雷基开始担心,他接下来会提的事情,就是他为了筹措旅费,连自己的祖宅都拿去抵押了。

仿佛是编好的剧本似的,老人果然接着说:“为了机票,我花光所有的积蓄。但您说,存钱,不就是为了这种紧急情况吗?”

雷基深吸一口气。

“刘先生,或许您最好告诉我,”雷基说:“您到底希望福尔摩斯先生帮什么忙?”

老人点点头,微微一笑,好像这结果早在他意料之中似的。他从外套的深口袋里掏出更多文件。

“有了这封信的加持,我的翻译处女作,就可以称得上专业。但这只是我的第一份翻译。我随后又收到一个更长的翻译,里面有更多的韵文。我的雇主对我有能力处理dub-dub这样冷僻的英文字,感觉很满意。”

“那是肯定的。”雷基说:“于是呢,我完成了全部的译文,寄给我在伦敦的雇主。就是这个,您看,伊丽莎白‧温斯洛女士,标准翻译中心。”

“嗯。”

“但她却把译文退给我。跟我说,我的译文不精确,请再试一遍。但我确信我的翻译正确无误。比起试译稿,第二份的原文要容易得多。所以,我跟她说,如果她不接受我的翻译,拒绝按照先前的约定付款,我只好被迫把原文交给夏洛克‧福尔摩斯先生——就像我处理试译稿的时候一样——请您来确认我的翻译究竟有没有问题。”

“让我猜猜看。”雷基说:“这样交涉应该是不会有结果的,对吗?”

“没错。”刘先生说:“没有结果。她最新的回复仿佛是在怀疑我这个人——她的用字我记得非常清楚——也许我是老糊涂了。”

雷基点点头。

“就这个案子而言,您说征询夏洛克‧福尔摩斯的看法,并不是最好的辩护方式。”

“我不明白您为什么要这么说。但是我确定,如果您回复我最近寄给您的那封信,她就会相信我的译文没有问题。我知道您很忙,手上的案子比我的翻译重要得多,这可能也是您至今尚未回信的缘故。”

雷基的指头又在桌面打了一轮鼓,这次略有不快。

他知道,事实是:因为作业上的小疏忽,他没能及时把装来信的包裹,尽快寄给奈吉。尽管他烦死那批信,但是并不能拿来当做偷懒的借口。

“这点我要道歉。”雷基说:“我会请露易丝找到您的来信,我们先看一遍再说。只是她可能要花上一点功夫,才能翻出来。”

“不必劳驾。”老人说:“翻译的最后版本好大一张,在寄出去之前,我费了点功夫,印了一个副本,就在我身上。”
老人站起来,身子往前晃了一下,慢慢的在雷基的桌上摊开一张纸。

这张纸条雷射印刷,薄薄的,质感不佳,感觉起来就是小玩意儿——玩具啦、电子用品啦——经常会附赠的那种说明书,国际通用,隔成几个区块,一部分是英文,一部分是中文,还有一部分是法文。

雷基瞄了一眼标题:“rub-a-dub-dub”、“一、二,系好我的鞋带”、“蛋头先生”,还有其他几首儿歌。字体很小,除了标题之外,歌词几乎看不清楚。
雷基更是连试都不想试。但是每种语言——根据雷基瞄的那一眼,得到的印象——都有一组鹅妈妈童谣。

“所以,您不只翻译,”雷基说:“连说明书也是您印的?”

“是的。”(未完,待续)

——节录自《福尔摩斯先生收III》/ 脸谱出版公司

责任编辑:杨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谣言流窜于巴黎的博物馆中,散布的速度有如风中的围巾,内容之精彩也不下围巾艳丽的色泽。馆方正在考虑展示一颗特别的宝石,这件珍奇的珠宝比馆中任何收藏都值钱。
  • 韦纳八岁了,有天他在储藏室后面的废物堆寻宝,找到一大卷看起来像是线轴的东西。这件宝贝包括一个裹着电线的圆筒,圆筒夹在两个木头圆盘之间,上面冒出三条磨出须边的电导线,其中一条的末端悬挂着一个小小的耳机。
  • 一双双腿忧愁地四处摆荡,来回擦撞荷妮;在这纷乱之中,唯有荷妮异常镇静。人们大都步行离家,他们的家当与老小,不是背在身上,就是放在推车里。 父亲与荷妮抵达广场。他们冲上神父家门前的台阶,父亲摇响门铃,大门几乎应声开启,神父高大的身影出现在门后。他招呼两人进客厅,壁炉里的火光打在他们身上,将他们化作墙板上的移动黑影。
  • 荷妮猛然觉得全身发寒,她紧紧抓住眼前的座位,牙齿开始格格作响。 乔装成美军的士兵还在前座交谈,吉普车驶进一条林间小路。荷妮感到焦躁不安,幸好他们还无法察觉到──还没有。事情一定要有个了结。必须如此。就是现在。
  • 在这里,人们过去和现在都有一种习惯,一种执著:耐心地把一些思想和形象压进自己的头脑,这给他们带来难以描述的欢乐,也带来更多的痛苦,我生活在这样的人民中间,他们为了一包挤压严实的“思想”甘愿献出生命。
  • 不过,由于他的一位恩师退休住到圣布里厄来,便找了个机会前来探访他。就这样他便决定前来看看这位不曾相识死去的亲人,而且甚至执意先看坟墓,如此一来才能感到轻松自在些,然后再去与那位挚友相聚
  • 母亲不提这些,反而不停地提起在布拉格发生的事,提到伊莲娜同母异父的弟弟(母亲和她刚过世不久的第二任丈夫生的),也提到其他人,有的伊莲娜还记得,有的她连名字都没听过。她几次试着要把她在法国生活的话题插进去,可母亲用话语砌成的壁垒毫无间隙,伊莲娜想说的话根本钻不进去。
  • 二〇〇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纽约市充满节庆的繁忙气氛。人行道挤满了人,商店橱窗妆点得璀璨亮眼,人们携家带眷漫无目的地四处乱转。似乎人人都铆足了劲想让这段诡异而不幸的日子变得正常。我发现这现象很值得庆幸,但也很让人不安。
  • 灾变现场四周,商店橱窗闪烁着节庆彩灯,提醒我们生活仍然照旧,即使被死亡浸透。黑暗寒冻的夜晚为那个美得令人心痛的九月天——以及在那之后像把匕首将我穿透的每一个碧蓝天空——提供了慰藉。因此我欢迎雪白冬日的到来。感觉就好像天空排空了它的颜色,以便帮助我们重新来过。
  • 过去几个月,我听过太多故事,恐怖的、悲伤的都有。尸袋拉链被拉开时我就站在旁边,我很清楚事实里大量掺杂着虚构的想像。可是那些故事、说故事的人,以及我们祝福过的遗骸,全部都出自“我方”的观点。听见“另一方”的事从个人嘴里说出,这还是头一遭。当然劫机者的遗骸会跟受害者的混杂在一起,只是我没想到罢了,因为我只顾着抚慰“我方”。
评论